万亿巨头重仓“充电服务第一股”!2023年预计收入超5亿,能链智电“逐鹿”千亿市场

发布时间:2023-04-24 15:57:16 发布人:hao168

新能源汽车车主两大难:续航里程和补能问题。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行情396.88 -2.00%,诊股)1000公里的麒麟电池,缓解了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对续航里程的焦虑。但随之而来的是补能问题。和通过技术

新能源汽车车主两大难:续航里程和补能问题。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行情396.88 -2.00%,诊股)1000公里的麒麟电池,缓解了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对续航里程的焦虑。但随之而来的是补能问题。和通过技术创新进步即可解决的续航里程问题不同的是,摆在新能源汽车车主面前的补能方式暂时只有两种——要么换电,要么充电。

相比起时间较长的充电,换电无疑是一种好方法。只不过,支持换电的汽车品牌并不多,又或者说换电仍不算是主流的补能方式。此外,也有新能源汽车车主对换电的电池质量有所担忧。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车主依然会选择充电补能。

充电同样问题多多,包括价格战、质量不一的充电设施,尚未能满足需求的充电桩数量,无法盈利的充电运营商等。

英大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估算中国新能源(行情3.99 -0.25%,诊股)汽车充电电费市场规模约141.3亿元,服务费市场规模高达17亿元至34亿元。假设电价不发生巨大变化,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会扩大3倍,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会扩大10倍,电费+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尽管充电桩行业乱象反复出现,但依然无法否认这是一个有着极大潜力的市场,哪怕是处于“价格换空间”的内卷阶段,也吸引着无数玩家前仆后继地进场。在进场的大批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正悄然展现出领先优势。

2022年6月,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在纳斯达克上市。作为重塑充电服务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能链智电在大力拓展充电应用场景之余,迅速对行业进行高效整合。

4月22日,能链智电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能链智电2022年全年总交易额超过27亿元人民币(3.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其中,第四季度总交易额超过8.4亿元人民币(1.218亿美元),同比增长94%。

根据能链智电预测数据,2023财年净收入将在5亿元人民币至6亿元人民币,同比翻5.37到6.44倍。据CIC预计,到2025年中国传统燃油车保有量将达峰,而电动汽车将持续增长,并于2036年超过传统燃油车。这意味着,身处充电服务行业的能链智电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优秀的业务前景,同样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全球资管巨头景顺(Invesco)在其官网披露的最新持仓数据显示,景顺旗下的Invesco WilderHill Clean Energy ETF(代码:PBW)重仓持有中国最大规模的第三方充电网络运营商能链智电(NAAS.US)股票,占该基金ETF持仓组合的比例高达2.69%,位列持仓份额第一。按披露数据测算,景顺持仓能链智电市值已超2000万美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对于广大新能源车主的充电服务痛点尚未完全得到解决。这为能链智电提供了“逐鹿”千亿市场的绝佳机会。谁能有效解决车主们的痛点,谁就能成为充电服务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千亿潜力

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提到,建成适度超前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新增公用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车(标准车)比例力争到1:1,高速服务区充电车位占比不低于小型停车位10%。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的比例称为“车桩比”,这个指标通常用来衡量是否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公共充电桩直流桩占比为53.9%;2022年12月较2022年11月全国新增6.6万台公共充电桩,同比增长56.7%。截至2022年12月,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79.7万台,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4万台。

有券商机构对需求进行预测,假设新增桩需求有70%为直流桩、30%为交流桩,直流桩按平均60kw、3万元/个,交流桩按7kw、0.35万元/个,总需求约455亿元左右。

国泰君安(行情14.66 -0.14%,诊股)研报观点认为,充电桩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未来将加速完成向高功率快充的方向技术升级,并加速完成车桩比1:1的目标,从而带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艾媒咨询2020年曾估算,未来5年内,中国公共充电桩投资建设规模的同比增长率将不低于30%,到2025年,投资建设规模将达到187.6亿元。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超预期发展,艾媒咨询的估算已略显保守。有机构预测,假设2025年车桩比依然在2:1附近、直流充电桩比例在45%-60%,那么2020年至2025年中国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对充电桩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产量和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接近翻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是一举推高至25.6%。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达63%。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总体狭义乘用车销量约为235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850万辆,渗透率为36%,同比增速超30%。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更为看好。据其预计,2023年乘用车总销量约为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总销量约为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同比增长35%。

新能源汽车数量持续上升,对应的是补能需求的持续扩大,所需要的充电桩数量更是庞大,充电桩市场空间潜力十足。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1.0万台,同比增长99.1%。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同比增长91.6%,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79.1万台(含直流充电桩76.1万台、交流充电桩103.6万台)。2022年,公共充电站增量为3.7万座,保有量为11.1万座。

机构预估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将新增公共充电桩97.5万台(含直流充电桩41.0万台、交流充电桩56.5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77.2万台(含直流充电桩117.1万台、交流充电桩160.1万台);公共充电站增量约为6万座,公共充电站保有量约为17.1万座。

分散化趋势

快速补能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发展方向。天风证券(行情2.90 -0.34%,诊股)研报指出,除了在自家停车位等可以长时间停放的场景下,在短时停靠的公共场景电动车均有快速补能的需求,更高比例的快充桩满足消费者的客观需要。

据了解,目前各国政策从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快充技术发展,未来快充桩占比有望逐步提高。高压快充技术是当前车企实现快充的主流选择,800V高压平台车型将于2023年陆续上市。

然而,公共充电桩的分散化趋势却拖慢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充电桩设备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生产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供应商数量多,使得大量新玩家可以轻松进入充电桩行业。

由于充换电基础设施依赖土地和资本,因此本地化和分散化是趋势。

据了解,各地的城投、国投、环投、商业地产等资产持有方,如酒店集团、民宿企业等都会积极参与到充电市场中。近两年,中国充电市场已经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充电运营商CR5(前5大企业市占率)从2018的87%降到了2022的69.8%,未来SME(中小型运营商)预计占比将会超过60%。

与此同时,分散化趋势正进一步削弱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消费体验。据悉,找桩难、排队时间长、充电时间长、下载多个APP等都是每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需要面对的“麻烦”。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呈结构性供给不足;不同充电运营商充电网络间形成信息孤岛;充电设施利用率低、盈利模式单一;缺乏充电场站运营管理等。庞大而分散的运营商需要标准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服务。

中金公司(行情39.80 -1.39%,诊股)研报曾点明充电运营商供应格局分散的原因。“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运营商自建桩受限于资金压力和土地资源,建桩主力由此前的运营商转变为地方国企、小工商业等掌握土地资源的第三方建设,由此具备当地区位优势、以蔚景云、深圳车电网为代表的二线及新增运营商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充电桩场址资源具备稀缺性,拥有本地优质土地资源的地方国企、小工商业有望维持建桩主力地位。”

此外,分散化趋势亦体现在城乡供应格局的巨大差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下乡目前更多停留在口头阶段,事实上做的远远不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同样充电市场应先一步布局。

如何破局?

如今,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已落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逐渐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充电桩分散化所带来的问题也将逐渐逼近爆发节点。

充电桩服务整合已刻不容缓,而拥有充电服务全包模式的企业将会在这场赛跑中占据领先优势。

据中金公司研报,充电服务全包模式是充电服务商针对无业内经验、但掌握土地资金资源、急需进行充电桩建设的目标群体提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标客户包含地方国企、地方小工商业业主及目的地小区/民宿业主等。充电服务商凭借业内积累经验和资源,向目标客户提供选址、EPC建站及后续运营运维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分别获得对应服务收入、充电桩等设备销售收入及后续运营运维服务费分成。

充电服务全包模式有效解决充电运营商“盈利难”的问题,同时可对接充电桩制造商和需要充电服务的新能源汽车车主,从而改善整个产业链的盈利状况和消费体验。能提供全包模式的企业不多,第三方充电服务商能链智电正是其中的龙头。

2023年1月,能链智电与国内领先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与统服务商海博思创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发挥双方各自在用户、产品、技术和运营、场景等方面的优势,布局多元化储能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

据了解,能链海博聚焦用户侧储能,拉动电源侧、电网侧储能,逐步落地“光储充检服”一体化充电站,有效解决充电基础设施电力增容扩容、快速安全充电、电池健康检测等问题,为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智能、高效、安全的充电新体验。

“光储充检服”一体化充电站,实际上便是储能电站叠加智能检查及车主服务。储能电站的原理类似于“充电宝”,在低谷用电时,通过电网或光伏装置等方式“充电”并储存,在高峰用电时释放储存电量。与此同时,电站还可以参与市场交易,在空闲时段可利用电量进行盈利。这样一来,既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又能够拓展充电站盈利来源,从而推动充电站市场发展。

除传统的充电站建设外,能链智电还与住宿产业互联网平台订单来了成立合资公司——智电来了。随着2023年经济复苏,出行需求逐渐提升,乐趣多多的自驾游更是成为民众出行的首选项。

智电来了将以民宿为核心场景,从充电桩选址、设备采购、EPC工程到运营管理、保养维修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并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快电,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一键找好桩、一键充电、一键支付等便捷服务,满足新能源车主在旅游目的地就近充电、随停随充的需求。

此外,能链智电还推出充电机器人(行情11.19 -0.53%,诊股),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随用随充”的全自动充电服务。只不过,通过充电机器人进行自动补能的解决方案,仍为时尚早。相比起这种需要结合新技术的解决方案,充电站依然是充电服务商主要攻略的战场。

能链智电将传统行业做法与新兴技术手段相结合,不仅推动行业新生态建设,助力交通能源绿色发展,同时也实现自身业绩持续增长。财报显示,2022年能链智电实现净收入9280万元人民币,同比激增177%;第四季度净收入为2950万元,同比增长95%,接近翻倍。

据了解,由于能链智电的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车主需求,2022年订单量达到1.22亿单,同比增长114%;总充电量达到27.53亿度,同比增长116%。当前,能链智电已连接服务充电运营商1581家、5.5万座充电站和51.5万把充电枪。

身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能链智电业务发展潜力充满想象空间。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表示:“我们希望依托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卡位,抓住能源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交通碳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同时,据能链智电总裁兼CFO吴雪庐透露,能链智电已分别在新加坡和阿姆斯特丹设立亚太和欧洲总部。在新业务进展方面,能链智电预计在2023年中期推出虚拟电厂平台,帮助充电站参与电力交易市场,并为更广泛的电网提供削峰填谷等各种支持服务,助力新能源行业建立现代能源系统。

整体上,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已成为市场共识:续航里程和补能问题仍将是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过程中的两大难。但随着第三方充电服务商对充电服务行业进行整合以及新应用场景的拓展,补能场景中的充电问题亦将逐步解决。

这也意味着,在经济复苏的2023年,充电桩行业将迎来服务整合之年,而新应用场景的开拓也将成为充电服务商市场份额的胜负手。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