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风,雍正迈出一大步,给不懂收钱的人加冕七品,引得多省效仿

发布时间:2023-04-25 11:10:59 发布人:hao168

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清朝皇帝雍正登基后与几个兄弟争夺皇位,进行改革的故事。《雍正王朝》的故事取材于小说,更侧重于皇位之争、统治官员、改革等。上层政治斗争篇多,民治篇少。其实

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清朝皇帝雍正登基后与几个兄弟争夺皇位,进行改革的故事。

《雍正王朝》的故事取材于小说,更侧重于皇位之争、统治官员、改革等。上层政治斗争篇多,民治篇少。

其实,在古代朝代,治民难于治官。尧明帝在位的时候,他在这方面的功夫不亚于他在官吏上的功夫。

清朝入关后,帝王们也开始研习儒学。故治民之策,与历代王朝相似。他们都宣扬儒家道德价值观,以融入国家的社会风气。

雍正帝对此尤为重视。他曾经对各省的巡抚和巡抚下达指示,要求他们把民治放在首位。《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记录:

对于地方官员,重要的是处理罪名、钱粮的事情。民俗若能移为善用,则另当别论。

由此可见,雍正对民政的态度他是很清楚的,官不稳就是瘟病,民不稳就是国家不稳。

雍正的改革,除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减轻底层人民的负担。它是引导人们走向美好事物的基础。

当然,这只是治国的一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对人的道德观念的积极管理和符合儒家思想的“服从者”的教导。

但在古代,最有效的指挥和鼓励人民的方式是皇帝的直接介入。

据《雍正起居注》记载,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一位农夫在干农活时拾到银子,并立即上报。这么一个收钱的好例子,直接惊动了雍正皇帝。

雍正不仅决定用自己收来的银子奖励农夫,还下令以这件事为榜样,教导八旗子弟:“把这件事告诉八旗,让他们知道。”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河南平民翟士友也捡到银子归还原主。

雍正继续以雍正的宠臣田文镜(时任豫鲁总督)公开表彰翟世友为由,赏赐白银、赠匾、立像,继续亲自赏赐翟世友。

雍正认为翟世友的钱不是黑的,“是世间转移的证明,是国家好的一面”,下令赏赐翟世友白银一百两,并赠七品冠冕。

而河南高官田文镜,也得到了“田文镜引导劝导之功,可见一斑”的高度评价。

雍正的专注是一盏指路明灯。翟士友收钱做官后,类似的案件屡有发生。至于真假,就不好说了。

但雍正对此非常高兴。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他就各省募款一事频频表态:

这几年,在河南、山西等省会城市,不收遗产的现象屡见不鲜。

雍正七年,为教育百姓,雍正还下令在各村签订“城约”,要求当地人详细记录村民的“善行”和“恶行”。居民。.

同时,雍正要求各地大力宣讲《圣谕广训》(雍正二年康熙改写的道德书),必须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虽然雍正竭尽全力鼓舞士气,亲自出席活动,但实际效果未必那么好。就算有效果,也只能对付一时,而不是一辈子。

上文提到,河南翟世友义无反顾收钱的故事最终让雍正得到了官位和金钱的鼓舞。会有什么后果?

实现人的觉悟和道德价值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普及教育,但雍正并没有太重视这方面。

例如,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广西巡抚要求在酋长聚集区开办学堂,教育山民,雍正拒绝,指责广西巡抚迂腐。:

土人天生愚昧,但只有严格约束地方官员,使他们惧权感德,才能改容改心。但以三言经、千言文明义除恶的尝试也十分广泛。

雍正想借助政府的权力强行推动道德变革,却忽略了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它的效果是暂时的,不可能是永久的。

雍正在位期间甚至下令暂停地方乡试和普试,因为有几个省份的风俗不符合他的要求,只有在地方政府改善后才能恢复考试。

又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善民风民情?不应该慢慢教育吗?而且他们又不想开更多的学校,光靠地方官员的口耳相传能见效多久?

总之,雍正还是很重视治民问题的。他收了钱,就可以给皇上。他哪里找来这么好的东西?

但他选择的方法并不合适。但是,要改变民风民俗,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观发展,就必须通过全面的教育来提高人民的素质,这需要长期的安置。

当然,这在古代是很难做到的。毕竟,“民知其知”这句话在古代统治阶级的心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参考资料:《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雍正起居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