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参与逼宫时,张廷玉为何不拿出康熙留的两道诏书制裁隆科多

发布时间:2023-04-25 11:36:18 发布人:hao168

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虽然张廷玉留有隆科多的“杀手锏”,但张廷玉毕竟是文臣,隆科多是武臣,在朝堂之上,隆科多重兵在握,就算张廷玉拿出来也起不到应有作用,因为这道遗诏只有他和隆科多俩人知道,当时贸

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虽然张廷玉留有隆科多的“杀手锏”,但张廷玉毕竟是文臣,隆科多是武臣,在朝堂之上,隆科多重兵在握,就算张廷玉拿出来也起不到应有作用,因为这道遗诏只有他和隆科多俩人知道,当时贸然拿出遗诏,必然激起手握重兵的隆科多铤而走险,用武力来掩盖事实,到那时,局面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让雍正陷入两难,以张廷玉的精明,是不会这时候提及先帝遗诏的事情。

康熙留下两道遗诏的主要目的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愈演愈激烈,导致康熙到处灭火和调和,期间,因太子胤礽懦弱昏聩,导致两度被废,所以康熙不得不从其他皇子当中甄别和选拔,选出心中的理想储君,康熙经过对皇子们的考验、观察,得出的结论是:

胤祉深藏不露,心思缜密;胤禩善于收买和笼络人心,朝廷的诸多大臣小吏,甚至还有胤禟、胤,都是忠诚支持者;至于胤祥、胤禵好兵爱兵,英武豪爽,让他们率军纵横疆场有余,但治国理政,文心周纳不足,特别是老十四和老八若即若离,虽互依附但心离身不离,各怀心思。

唯独老四胤禛一直是慎独正行,一直以“孤臣”自居,特别是接手追缴欠款,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于是胤禛惩治贪腐毫无手软,如此一来,得罪了不少王公贵族,朝中大臣,以至于当时在官场上都称他为“冷面王”。

康熙深切的体察了各位儿子的优劣,所以康熙心中的人选已锁定在四阿哥胤禛身上,于是接下来,康熙在生命之火将熄灭之前,以超人的政治智慧,作出了一系列布置。

首先罢免了一直支持老八胤禩的上书房大臣佟国维,这无形之中打压了老八胤禩的羽翼,就是为了扫平了道路,为胤禛能够顺利接大任。

其次下一道谕旨,便将上书房大臣马齐、张廷玉在内的能员,以及四爷胤禛和八爷胤禩都都撤职,正当朝野对此议论纷纷,迷糊不解,甚至连四爷都以为老爹康熙是不是老糊涂了。

再次康熙秘密提拔隆科多,同时发给他两道诏书,恩威并施,并将一生一死的两道诏书由大臣张廷玉保管。

第一道谕旨:

步军统领隆科多,本系微末小吏,其蒙朕破格简拔,位列台阁,乃敢交通于: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图谋不轨,谋求非分恩荣,着即赐死!

于是,张廷玉还再补一刀:隆科多,你若没有和八爷和十四爷有勾结最好,此谕旨就由我来保管,就权当没有;若你有二心,那我就不留情面,就拿出这份圣旨代天行诛!

当隆科多在惶恐中,还没缓过神来,紧接张廷玉又拿出第二道圣旨:

步军统领隆科多,随朕三十年,忠诚勤慎,在此晋封为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衔,钦此!

这两道旨完全相反,一道突遭横祸,一道位极人臣,康熙之所以恩威并施,一方面给隆科多戴上紧箍咒的同时,又赐予高权显贵,目的就是勒令竭力地拥立新皇帝,需要他如实宣读传位诏书;另一方面隆科多手握两万军队,可以说,京城九门以内的防务都是他在掌管,这个职位至关重要,只要隆科多军权支持谁,新君才能顺利登上皇位。

所以对于康熙来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施展帝王权术,给掌握军权的隆科多带上紧箍咒,为新君顺利登基铺路,隆科多当时对此诏书也非常忌惮,在雍正登基过程中,隆科多坚定拥立了雍正,因此成为了雍正拥立的大功臣,得到了加官进爵,显赫一时。

而在“八王议政”事件中,隆科多已经倒向八爷一边,成了八爷党的重要帮凶,这时候,张廷玉本该拿出手里的“杀手锏”诛杀隆科多,但他却没有,为何?

隆科多已今非昔比,张廷玉贸然拿出先帝遗诏,未必好使

此时的隆科多不仅是上书房大臣,还是领侍卫内大臣,并兼九门提督一职,此时的隆科多今非昔比了,在朝堂上位高权重,手握两万军队的力量,隆科多党争和军权一起抓,就连宫里的卫戍、京城的防务,都是掌握在隆科多手中,就算张廷玉拿出康熙留下的遗诏诛杀隆科多,当时八爷一伙已经占了上风,搞不好反诬告张廷玉伪造先帝诏书,到时张廷玉是有口难辩,毕竟雍正皇帝并没有知道有这道诏书。

而当时的情况是,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以加强防务为由,已经成功把图里琛的大内侍卫了换成他自己的人了,以绝对优势控制住京城皇宫内外了,而且京城的最主要防务兵力力量,就是隆科多这支京师军队,隆科多这一倒向八爷,一时也是让雍正措手不及。

当时雍正大力实行新政,推出:“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所以严重损害了他们当中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东亲王永信为首的几位朝中大臣,提出恢复“八王议政”时,雍正意识到,大臣们今天不是来开朝会的,而是来威逼自己下台的。

这时雍正想到要加强兵力,防止事变,于是让图里琛去调两个营的大内守卫过来,结果图里琛说,大内侍卫已经被隆科多换防了。当时隆科多利用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的职权,已经控制了皇宫的卫戍,并且透露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两路兵马已被掌控。

《雍正王朝》剧中,隆科多一出场,就协助八爷胁迫雍正帝恢复“八王议政”祖制,要说八爷他们是在朝堂上搞“文谏”,而隆科多则是彻头彻尾用军队搞“武谏”,此时雍正明白了,京城的防卫已经掌握在八爷手里了,隆科多这墙头草已经倒向八爷一边,雍正如果真的没有留后招,恐怕这形势已经变得非常危险了。

而此时张廷玉认为自己再不出手,雍正恐怕真扛不住了,如果雍正下台,那么自己作为他的重臣,必然也会遭到清算,所以张廷玉出来给他们普及什么叫“八王议政”祖制,也是在为雍正拖延时间。

而此时,张廷玉并没有甩出“杀手锏”拿下隆科多,而是以舆论来反驳在场的八爷和大臣们,为何呢?无非有几种原因:

第一,这份遗诏的时效性。都知道这是康熙生前的遗诏,主要是让隆科多如实宣读继位遗诏,对隆科多没有完全的放心,而用这份遗诏给他戴上紧箍咒的,但这份遗诏只有康熙、张廷玉和他三人知道,雍正并没有知道有这份遗诏,如果张廷玉此时甩出“杀手锏”,隆科多必然会反咬一口,说是张廷玉伪造先帝遗诏,八爷他们见风使舵,话锋一转,张廷玉就会有口难辩,伪造遗诏可是要诛杀九族的,到时局面将无法补救,张廷玉小命也难保住。

第二,张廷玉没有兵权。张廷玉本来就是文臣,没有任何兵权,是典型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毕竟整个京城的防务都已经被隆科多和八爷他们掌控了,如果此时张廷玉拿出康熙生前这份遗诏,不仅没有拿下隆科多,反而让手握重兵的隆科多铤而走险,用武力相向,到那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就连雍正皇帝都难于收场,所以张廷玉是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个时候提康熙诏书的事情。

第三,时机和局势不利。张廷玉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人,所以他自此都在静观其变,况且今天说的“八王议政”的主题就是分割皇帝权利,即使拿出先帝遗诏,也未必好使,因为八爷是贤王,喜欢以理服人,他更看重的是舆论的走向,他试图说服雍正心甘情愿恢复“八王议政”祖制,所以张廷玉只能以争取舆论给八爷他们普及一下什么叫做“八王议政”,为的就是为雍正拖延时间,观察事情的进展情况,不到关键时刻不敢用。

第四,遗诏未必随身携带。朝会主题是“八王议政”,张廷玉也没想八爷一伙会借机分割皇帝权利,妄想把雍正推下台,而且张廷玉根本没想到隆科多会背叛雍正,倒向八爷一边,即使张廷玉确认隆科多站八爷一边,但是整个京城现在都被隆科多的兵马封锁,连图里琛带的大内侍卫都被隆科多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换防了,张廷玉想返回去拿诏书是不可能的,没有隆科多的手令,此时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何况是没有兵权的张廷玉呢?

所以张廷玉只有用舆论来消磨时间,试图帮助雍正挽回局面,他的一席话也起到关键作用,让在场的人哑口无言,好在十三爷胤祥及时赶来,一来就与雍正眼神一对接,雍正就知道丰台大营可西山锐健营两营兵权已经掌控十三爷手里了,此时隆科多见势不妙,就要从后面溜走,但早就被有所准备的图里琛派人盯住了。

至此,八爷一伙的“八王议政”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结语

张廷玉的祖训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即便他手里持有这道诏书,但以当时形势来看,也有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有可能被隆科多反咬一口,既没有帮助雍正帝逆转局面,还给自己惹祸上身,所以只有以舆论来反驳八爷一伙,继续观察事情的进展,好在有十三爷及时赶来控制住局面,帮助雍正化险为夷。

—End—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