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要跟俄国全面开战,英国参谋提了三个建议,清国怂了

发布时间:2023-03-04 14:35:16 发布人:hao168

大家知道,俄国原本是莫斯科的一个小公国,在后面才突然崛起,国土迅速膨胀,最终抵达了亚洲的西伯利亚,自然就跟当时的清朝发生了冲突。而在冲突中,清国原本要跟俄国全面开战的,但是一个英国参谋提了三点,大清国

大家知道,俄国原本是莫斯科的一个小公国,在后面才突然崛起,国土迅速膨胀,最终抵达了亚洲的西伯利亚,自然就跟当时的清朝发生了冲突。

而在冲突中,清国原本要跟俄国全面开战的,但是一个英国参谋提了三点,大清国立马怂了。

这个事情要从左宗棠收复伊犁说起来。

当时西北为乱,左宗棠带兵去平定西北。俄国一看有机可乘,就把我们的伊犁给占了。

俄国最擅长于趁火打劫,相当的滑头。在十九世纪,占我们国家领土最多的,就是俄国了。

俄国占了伊犁之后,还想忽悠清朝,说替我们保护伊犁,以后还给我们。

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坏得很。

当时俄国的想法,是中国会陷入到西北混乱当中去,西北都搞不惦,这个伊犁还不得扔给他啊。

可俄国万万没想到,中国杀出一个左宗棠,很快就把西北那块给摆平了。接着就要进军伊犁。左宗棠表示,如果伊犁不保,新疆就不保,新疆不保,陕甘就不能保。陕甘不保,山西就不能保。山西不能保,河北就不能保。河北都保不住,全中国还在吗?

这个时候,另一派以李鸿章为首的,认为伊犁的事情没那么急,关键是守住海防啊,因为大清国的敌人现在全是从海里上来的。李鸿章认为日本才是中国真正的劲敌。

朝中上下是支持左宗棠的。因为当时没人敢说把新疆丢了不要。

最终,左宗棠出兵,这时候出兵又出奇的顺利,新疆大部分的地方都平定了。只剩下伊犁还在俄国的手里。

这时候,清政府派出完颜崇厚去跟俄国人谈,要回伊犁。这位公子哥算是个败家子啦。崽卖爷田不心疼。去了以后,不知道怎么被忽悠了,把一堆的权益全给了俄国。伊犁都要送给俄国了。

还要开设从甘肃到汉口的通商口岸。而且还没打报告。

回来之后,当然被定为卖国贼,送到牢里蹲一蹲。这个合约清国也不打算承认,不承认就要开仗。

这一打,就是全面开仗啊,不但是陆战,还有水战。

俄国是有水师在太平洋的。

当时的长江水师的都督彭玉麟说我们用船装桐油去烧俄国人的船。这大概是三国演义看多了。

李鸿章知道是不能打的。因为实力差得太多。但他又想不出办法,只好请了一个英国人。

这个英国人叫戈登。

当时英国为了保他们在上海的租界,搞了一只军队,这个军队的头头就是戈登。打仗还是不错的,手下的军队号称常胜军。

当时同治皇帝给了他一个提督的名份。黄马褂都穿起来了。

戈登这个人还是老实的。李鸿章在苏州杀降,戈登是反对的。

他来了之后,提了三点,说你们跟俄国打是可以打的,但必须做好下面三个准备。

1.迁都于西安

2.长期抗战十年

3.满人准备放弃政权

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跟俄国开战,北京就太前沿了,必须要搞三线啊。所以要迁都西安。另外,这一定是个持久战。因为俄国核心远在欧洲,我们只能被动防守,没办法直捣龙城,他就算败了之后,也可以添油。

第三就是一旦再陷入长期战争,清国一定是保不住了。

这一说,清国立马怂了。前面两个还好说,把江山扔了,臣妾绝对做不到。

不能打,只有继续谈。这一次派出的是曾纪泽。

他是曾国藩的儿子,学过英文的。

他去了之后,就分析跟俄国签的合约分两块,一个是划界,这个是长久的,一定要力争,不能丢土地,至于通商,那是随时可以改的,可以做一些让步。

到了圣彼得堡,当时俄国人也不理他,因为已经跟崇厚签了占大便宜的东西,当然不愿意改。曾纪泽就表示,崇厚没有得到国家的同意,签了不算,他已经坐牢了。

俄国就威胁要开战。清国是不能打的啊,一打就要亡清的。但曾纪泽以强对强,因为外交场合,就需要强硬一点,他就说:“中国不愿有打仗之事,倘不幸而有此事,中国百姓未必不愿与鄂(俄)一战。中国人坚忍耐劳,纵使一战未必取胜,然中国地方最大,虽十数年亦能支持,想贵国不能无损!”

真要打,那就打吧。这时候,正好俄国跟土耳其要打仗,跟土耳其的是核心利益之争,跟中国的倒不那么重要。所以俄国最终是重新签了协议。中国多赔点钱,然后把崇厚送给俄国的大部分土地要了回来。

当时英国驻俄国大使对曾纪泽的操作都大为惊讶,说通过外交从俄国人要回已经被他占领土地的,你曾侯算第一个。

伊犁这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个事情是我在蒋廷黻的一本书里看到的,这本书可是中国史书界的一本奇书。他花两个月时间写出来的这本书,一举奠定他在这段历史的霸主地位。

蒋廷黻是湖南邵阳人,在美国读书,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到南开大学任历史系主任,是南大史学的奠基者。1929年调入清华大学当历史系主任,建立了全国第一流的史学阵营。

在1938年的时候,当时陶希圣、吴景超、陈之迈等学者决定编一套丛书,知道蒋廷黻最近待岗在家,就约他写了一本书。他用两个月的时候写了这本书,这本书一写出来,就比人家用十年写出来的书还要好。

何炳棣盛赞: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份量。

为什么两个月写的书,吊打半个世纪的史学家呢?

原因就是人家是提纲挈领式的。

比如一开头就是:“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现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这就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大方向,一个大框架。

郭廷以说:他为中国这段历史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为旧中国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是一个开山的人。

后来者研究这段历史,基本没有脱离他设的框架,就是中国能否变成一个民族国家。

所以,看历史书,最关键看这个书有没有史识。

再比如中国文人有没有误国呢?

在这本书里也有详细的分析。

比如在分析为什么中国落后日本时,就指出,清朝原本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维新,这样[远东的历史将完全改变。倘使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国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但是没有如果。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此中缘由复杂,值得我们深究。

第一,中国人的守旧性太旧,中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

第二,中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动摇,就是士大夫饭碗的动摇,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

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最好的例子。林则徐很清楚的看到了中国与英国的差距,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且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

]

可见,在蒋廷黻眼中,中国文人在那时是中国前进的阻碍。

所以,好的历史书一定要有高明的史识的。

什么叫史识呢?

史学大师钱穆说过,研究历史需要三要素:史才、史识和史德。

史才指的是“贵能分析,又贵能综合”,你能分析历史事件,能够归纳总结。

史识是“自然能见其远。又要能看出每一事之隐微处,不单从外面看,须能深入看”。

史德是“不抱偏见,不作武断,不凭主观,不求速达”

有了这三样,你才能说读通了历史。

而中国研究历史的学者,能够达到这三样的那就是比较稀少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书《中国大历史》,一套十本,参与编写这十本书的学者,就是属于这样的少数者。

这十套书包括吕思勉《断代四史》、邓之诚《宋辽金夏元史》、孟森《明史讲义》《清史讲义》、蒋廷黻的作品,是四位史学家的巅峰之作;

这其中,吕思勉是钱穆的老师,他的作品贯通古今、征引繁富。

邓之诚,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他的特点是闻博洽见、提纲挈领。

孟森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的特点是比勘辨析、老吏断狱。

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在他的《明史讲义》,他开篇第一句: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

就是这两个朝代的创始人,都是草根出身,他们没有权柄可以借用,他们的目标也是为民除暴,他们推翻的都是一个暴虐的朝代,没有一开始就想着自己当皇帝。所以,他们两朝得国最正。

孟森是江苏省常州人,小时候学八股文,后来去东京政法大学学习,文化水平很高。武昌起义,江浙起义军的宣言就是他写的,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给黎元洪当过书记。不过,他主要的精力不在政治上,而在史学上。

他有一个观点,就是研究明朝的历史,不能光看《明史》,尤其是涉及清朝的部分。为什么呢?因为明史是清人编的,或多或少都会搞一些私货和篡改。

所以,研究明朝的历史,以及清朝的历史,一定要参考《朝鲜李朝实录》这些书。因为人家不怕,敢写。

通过这个方法,孟森发现了很多史书隐藏的秘密。比如清人是从永乐年间,就开始归附明朝的。既然归附明朝,那你入关夺权,当然就是得国不正。喊什么十大仇十大冤有什么用呢?

孟森在他的《明史讲义》开篇讲到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清无制作,尽守明之制作,而国祚亦与明相等。明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清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故于明一代,当措意其制作。措意明之制作,即当究心于明祖之开国。】

读明史,一定要读懂这一段话,这样你对明史才有一个更高更透彻的角度。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主要的参考资料就有孟森的这本《明史讲义》

蒋廷黻的特点是:论述扼要、眼光远大。

李敖也说:蒋廷黻所要求于知识界的,是动态、是入世、是事业、是实物,是书本以外、是主义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议’以外,是与小百姓同一呼吸。这种真正的民胞物与经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蒋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蒋廷黻要求于中国知识阶级的真精神”

要读史书,就要读一流专家,有史识史德史才的书。

爱好历史的人,书架上一定要摆这样一套《中国大历史》。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真正懂历史的人

现在这套《中国大历史》给大家的团购价是138,一套十本。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