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藩王作乱,明朝的不准进京,清朝的不许出京,哪个更高明?

发布时间:2023-04-26 10:58:05 发布人:hao168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做法更高明更靠谱?但是,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显然更为高明。自古以来,皇帝的女人多,儿子也多,虽然自夏商周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在残酷的皇位争夺中,能以嫡长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做法更高明更靠谱?

但是,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显然更为高明。

自古以来,皇帝的女人多,儿子也多,虽然自夏商周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在残酷的皇位争夺中,能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少之又少。相反,同样的血统,皇子们某种程度上拥有平等的继承权,这就导致了历史上无数场为了争夺皇位而发生的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事件,

甚至,有些皇帝即位后,还会以各种原因和借口杀掉自己的所有兄弟,以此消除皇位威胁,比如秦二世胡亥就这么干过,结果外敌入侵后,宗室无人,众叛亲离。

有鉴于此,后代无数王朝皇室都力图避免皇子、藩王作乱,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他也是个和刘邦一样的人,认为国家交给别人不放心,还不如交给自己的众多儿子。

于是,朱元璋实行“分封就藩制”,将儿子们分封于各地,镇守一方,好处很明显,是能替朝廷屏障外敌,但是坏处也明显:到了孙子继位,有地盘、有军队的儿子燕王朱棣就造反了。

经过朱棣这一改,明朝的“分封就藩制”优势也很明显,此后各地藩王再也没能掀起什么大风浪,明朝皇帝的皇位稳固性更高。

清代实行的是“封爵固京制”,可谓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一种首创,即把皇子、王爷们留在京城,留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看管。

根据明制,藩王无圣命私自进京,锦衣卫可以直接出面将他们押入天牢,可见“分封就藩制”的严格,但即便如此,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仍然爆发了著名的宁王之乱,尽管被三下五除二轻易镇压,但确实仍存在弊端。而相比之下,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更为严格和周密,清代的王爷不仅在外没有封地、没有军队和收取封地的赋税权,就连前朝常用的“秦王”、“赵王”、“楚王”、“齐王”、“燕王”等王爷名称也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睿亲王”、“雍亲王”、“宝亲王”等礼仪性称呼。

这些留京的王爷虽然有府邸、有月俸,但只要皇帝不信任,就不会委以实权,而且除了那种世袭罔替的部分有功、尊贵王爷之外,其他王爷还有封爵递减的制度,几代过后,假如一脉中无人能以军功、业绩获封王爵,就会“泯为众人”,只挂个宗亲的名头,不论是实权还是前途都大大受到影响。比如《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公传到了贾宝玉这第四代,爵位最高的竟然只是贾琏的“镇国将军”这一虚爵,正是受此影响。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