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1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后才知父亲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3-04-27 09:32:36 发布人:hao168

帝国时期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能做到对朝政的完美掌控,甚至有的被架空,或被平分皇权,甚至被暗害而死。种种情况都有可能,为此皇帝为保障自己的权威进行各种维权行动。已保证帝国在自己的绝对掌控中,这可能就是皇帝是

帝国时期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能做到对朝政的完美掌控,甚至有的被架空,或被平分皇权,甚至被暗害而死。种种情况都有可能,为此皇帝为保障自己的权威进行各种维权行动。已保证帝国在自己的绝对掌控中,这可能就是皇帝是个高危职业的原因。

清朝是加强皇权的王朝,但是对于皇位平稳过渡也是一种考量。即使强大如康熙帝也是如此,为此不得不进行秘密立储,以减少皇子之间的内部局面。而他为皇位平稳过渡,晚年时期在自己即将驾崩之际,曾命一人陪葬,可见康熙帝的良苦用心。

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成功,而是被雍正帝阻止。直到几年后,才知道康熙帝的智慧。为何康熙要执意让此人殉葬,也是因为其阅历问题。看人很准,为此想要提前清理障碍,但是当时的情况又不允许,只能选择这种方案。直到最后雍正帝还是选择清理门户,才保证自己的权威稳固。从这就能看出康熙帝比雍正帝的政治智慧与手腕更高明。

党争乱国不得不防此人不可信

这人就是隆科多,其是雍正养母亲弟弟,也算是雍正的舅舅。其本人出身好,又远离当时的党争。使得自己平稳过渡,且立场是站在雍正帝一边。只不过不是利益使然,而是有道义的压制,但并不算是雍正帝的嫡系。

只是雍正帝当时并没有得势,需要这位名义上的舅舅扶持,为此只能迁就,并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助力。而康熙帝则不同,其痛恨党争。因为其童年经历的阴影,晚明灭亡源于党争恶化,危及国家根本。

自己又曾受制于鳌拜权臣,同时经历过索额图与明珠之间的党争,还有自己的帝位也是因为党争问题,阴差阳错到自己手中。而最可怕的就是皇子与权臣结合,进行大位之争。这不仅内耗国力,还加大权臣的实力。

为此其不得不亲自下场,进行打压,阻止臣子的逆袭。可以说党争是其逆鳞,权臣上位威胁皇权时期不能容忍的。这是触碰自己的底线原则,而隆科多则是其中之一。因为此时经过竞争之后,他是晚年康熙最后的获利者,成为朝中势力的重要一支力量。

对于年轻的雍正帝而言,能否掌控此人不好说。为解决后患,只能在自己还在位时,直接提前扼杀这位野心家。因为此人功绩不大,但是政治投机到位。不是个忠义之人,唯有灭杀才是最好的结果。

驭人之道制衡之势

只不过事情并不简单,没有任何原因进行杀戮大臣,不是明君所为。这是第一忌讳,而第二忌讳就是隆科多势力已成,动则危及国本。第三就是此人是雍正帝的重要助手与外力,一旦失去此人的支持,雍正帝掌权将会很被动。

正是因为三点问题,使得雍正帝请求康熙放过隆科多,而他也没有想到会如此轻易成功。其实康熙在临死之际,也在尽力交给雍正一些驭人之道。对于隆科多的问题,陪葬不可能,容易造成君臣离心。

但是可以为雍正收买人心,因此就以此事躲过一劫,让隆科多记住雍正帝的好。好为雍正帝效力,并且死心塌地为救命恩人服务。而第二点就是给雍正提个醒,权力只有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的皇帝。否则只能成为傀儡,被权臣所左右。

最终难逃被打压下场

雍正帝与隆科多在康熙离世前,确实合作蜜月期。雍正能够稳住自己的地位,也与隆科多的扶持脱不开关系。只不过随着雍正帝上位,失去康熙压制的隆科多也开始有自己的野心。对于雍正帝也不再屈服,而是重新结党营私,再次挑衅雍正的权威。

为此雍正只能采取忍忍态度,一方面虚与委蛇,一方面开始进行反制手段。最后在让其担任谈判大使期间,远离京师之际,开始清查其过往漏洞与党羽,直到其回京之后大势已去,只能沦为阶下囚。而雍正也知道夫妻的决议很对,这是个枭雄。

结语康熙帝的识人之明很强,在位期间曾提拔不少有才干之人,打造康熙盛世,巩固大清的统治区。即使是晚年时期,因为精力不济而诸子夺权,还有党争参与,也没有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尤其是选定雍正帝当选为下一代帝王,更是英明之举。而对于隆科多的安排也很精准,只不过朝堂不适合大动干戈。而雍正帝也需要帮手。只能选择这种手段,来进行安抚。以待雍正帝有权力且稳定大局时,再做决定。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