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没了100多年,为何《清史》还没有出版?谁手里有第一手资料

发布时间:2023-03-10 01:11:28 发布人:hao168

1911年清朝灭亡以后,按道理是北洋政府给他们收摊了。作为新一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认为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也有责任为清朝编写一部正儿八经的史书。清朝给二十四史定案的时候,做梦都

1911年清朝灭亡以后,按道理是北洋政府给他们收摊了。作为新一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认为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也有责任为清朝编写一部正儿八经的史书。

清朝给二十四史定案的时候,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人家写成一本史书。那么情史在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手里,有没有完工呢?很可惜,并没有。

当时作为清史馆总裁的赵尔巽,的确召集了一大帮清朝的文人,前来编纂清史,一来也给昔日的同僚们在新朝廷中找个领薪水的工作,二来自己也算是清朝的遗老,是最清楚清朝末期历史的人,有责任也有这个愿望,编写一本清史。

不过很可惜,后来北洋政府的经费不够,清史的编纂工作经常性停滞不前。北洋政府基本上是四年换一帮人来管理,最后给他们收摊的张作霖,还在皇姑屯被炸没了,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你让这帮文人该怎么潜心写清史呢?

一度成为禁书,仓促成册,只能称之为《清史稿》

按道理,本朝为前朝写史书的时候,一般都是以本朝的口吻来叙述前朝的事情。比如说张廷玉负责编纂的《明史》里,绝不会把清朝的军队称之为北虏,可是在明朝的实录里,这么称呼他们算是比较客气的了。

张廷玉各种吹嘘清朝军队多牛多牛,明朝军队不堪一击,包括明朝的所有皇帝,在张廷玉笔下,也是丑态百出,这本身就是一种春秋笔法。

可是我们看看《清史稿》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打入禁书的行列,因为这帮清朝的遗老们,压根就没把自己当成民国的人。

以赵尔巽为首的这帮老人家们,一直都是站在了清朝的角度来看待当时的历史。所以我们会发现,他们笔下的清朝,没有多少瑕疵可言,甚至可能有些伟大。

最关键的是,这里面把后来闹革命的民国英烈们,都打上了反贼的烙印。他们认为,从清朝的历史角度来说,诸如孙中山先生、鉴湖女侠秋瑾等都是清朝人眼中的“反贼”。

你想想,后来在老蒋统治下的民国政府,那是把孙先生当成国父来看待的,你这本书这么形容自己的国父,你还想在民国出版?想都不要想。

因此《清史稿》不仅没有继续得到民国政府的资金输入,反而被打入了禁书的行列。你们连修改的资格都没有了,而修订草稿的工作,可不是某一两个人在私底下研究就能解决的。这需要几百人没日没夜地校对核验才能修订完成。

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什么?当然是钱啊!你可以清高不需要钱,可是绝大多数人,如果没有钱这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因此《清史稿》始终都是草稿,压根就没有经过修订,成稿时间太仓促,所以前后矛盾的地方很多很多。

用《二十四史》的编纂方法,来编写《清史》,靠得住吗?

我们读过史书的朋友都清楚,中国的史书,自古都是用文言文编纂的,所以赵尔巽他们组织编写的《清史稿》也同样是以文言文来编写的。

而且《清史稿》的所有格局,基本上也都是按照《二十四史》的格局来编写的。很显然,他们希望这本书编成以后,可以成为二十五史。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做完,编写工作戛然而止,使得二十五史并没有诞生。这个时候任务就交到了新中国手里。

可是我们也很犯难啊,这项工作显然有很大的问题。一来1911年灭亡的清王朝,到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了38年时间。二来,由于连年战乱,资料搜集起来非常困难。这一度增加了《清史》的编纂难度。

可以说,其他王朝,都是给前朝修史书,可我们必须要给前前朝修史书。而且是否继续沿用文言文的格式?这也成为了焦点。

按理说,我们现在是新时代了,没有多少人还在使用文言文。就算是公文,也都是白话文,简单直白,虽然有时候有点读不懂,可玄机就在这读不懂里面。

可是如果用白话文来编写《清史》的话,你能接受吗?反正我不能不接受。即使这么编写出来,它也不可能跟《二十四史》放在同一个高度。

期待正式出版的《清史》。

千禧年过去以后,国家也开始启动了编纂《清史》的工作,不过目前已经过去20年了,这本书依旧还没有问世。

至于为什么迟迟不问世,其实我能理解学者们的烦恼。为什么?因为很多重要的资料,都被带走了,带到哪儿去了,我们都知道。

资料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你让这些在市面上有头有脸的专家们,对一些不敢下定论的事情,轻易作出决断,这不是随时在打他们自己的脸吗?

退一万步讲,如果你把《清史》编写出来,并且出版,那么对面一定会有大量专家,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反驳你在这本书里的各种观点,到时候这本书不仅不能成为经典,反而成为了众人攻击的糟粕。

冒着这样的风险,去做一件很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的事情,换作是你,你愿意吗?当然不愿意。所以搜集资料,绝对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此外编纂好了,也得校对删改,能出版的才是正道。你以为一部电影拍出来,你就能看到原片吗?做梦去吧,没有咱们伟大的广电总局把关,你连一根毛都看不到。

总结:我觉得编写《清史》,是两岸共同协作的一件事。

我人微言轻,但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让编写《清史》成为联络两岸感情的一道桥梁。

他们手里的确掌握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谁让人家给清朝收摊了呢?摊子上的杂物自然也都被人家一锅端了,我们能拿到点边角料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此我认为《清史》不要轻易出版,两岸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后,再出版才是对那段历史最负责的方式。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