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制度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自隋朝就已有萌芽表现,但直到清朝,这一选拔武术人才的制度才真正兴起。朱彭寿在《旧典备征》中统计,从顺治三年到光绪二十四年间,有名姓的武状元共计109位。而本文所提的,是清朝
武举制度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自隋朝就已有萌芽表现,但直到清朝,这一选拔武术人才的制度才真正兴起。
朱彭寿在《旧典备征》中统计,从顺治三年到光绪二十四年间,有名姓的武状元共计109位。
而本文所提的,是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位武状元。
他是谁?
他凭借怎样的本领一举夺魁赢下武状元的桂冠?
在他身上又曾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
为何他会成为最后一位武状元呢?
光绪丙子年,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这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个男孩,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为,张三甲。
张三甲的祖父年轻时曾与武术结缘,也借着这机缘勤学苦练,成为了远近有名的武术师傅。
自此,“张家武馆”建成了,慕名前来学习的人不在少数。
张三甲的父亲也十分精通武艺,尚武的家庭氛围为张三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待他长到七八岁时,他已经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不少武术招式。
一个人若想成才,要么是天赋高,要么是自己勤奋。
即便出身贫苦,可张三甲倒是天赋和努力都占了,这似乎也预示着他必定会取得成功。
十五六岁时,他的身量已经远高过同龄人,体格又壮实,武艺更是令人叹服。
张家武馆已经不能再满足他对武艺的追求了,于是张三甲离开了家。
他先是向洪拳名师安万杰学习,又来到武术名家杨国昌的府上拜师,两位老师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
为表示重视与喜爱,杨国昌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张三甲为妻。
而张三甲的武举考试之路也极为顺利。
光绪丁酉年(1897年),张三甲中乡试,成为武举人。
次年,张三甲进京赶考,参加会试。
当时的会试要考弓、箭、刀、石,张三甲样样都是榜首,考中了第一名会元。
到了殿试,他更是施展天生神力,轻而易举地耍起了重达一百八十斤的大刀。
当时,只见那刀在他手中好似有了灵魂一般,寒光凛凛,虎虎生风,刀光人影交错,令人望而生畏。
这样的人才,即便是光绪帝也少见,在大殿上拍手叫好。
就这样,张三甲毫不费力地耍完了刀,也毫不费力地取得了第一名。
随后,光绪帝钦点张三甲为这一年的武状元,直接指派了御前侍卫的职位,由皇后亲自为张三甲披红戴花。
此时,张三甲的传奇人生,却才刚刚拉开序幕。
从张三甲自己的角度来看,青年成名,事业和家庭都有好结果,他的人生简直是顺风顺水。
但清朝的武状元,其实是不需要上阵杀敌的。
尽管清朝号称是“马背上打来的天下”,可实际上仍然是重文轻武的风气。
武官的官职本就不多,还大多数被世家子弟占去了。
张三甲虽然做着风光无限的御前侍卫,但似乎也就只能止步于此。
这时的张三甲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对未来仍然充满了希冀。
他仍然勤奋刻苦,磨炼武艺,希望有一天能报效国家。
张三甲的本事,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惊叹的。
毕竟,一百八十斤的大刀,寻常人怕是提都提不动。
而张三甲竟然能将这样的刀舞起来,许多人就想亲眼见见他的本事。
在武术界,比武切磋是很常见的。
武术大师们在比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交流,也能够取长补短,学习新的经验。
自从张三甲一举夺魁名声大噪后,前来向他发起挑战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他自己又是一个尚武的人,这样博采众长了解更多武术招式的机会他怎么会放过呢?
或远或近的修习武术的人都曾前来和张三甲比试一番。
一场场比拼过去,张三甲屡战屡胜,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当时的武术名师们也对张三甲啧啧称奇。
此时,在天津十分有名气的霍元甲早就听说了有这样一位神人,心里也有些痒痒。
很快,二人约定了时间场地,一场武学大师的比拼,便要开始了。
张三甲虽然是武状元,可为人并不傲气,且一直都坚持钻研武学,从没有废止练功。
在武术流派上,张三甲是以力见长。
在多位名师座下学习的经验又使他融会贯通,增强了技巧性。
也正因如此,张三甲才能掌握多种兵器和不同类型的武术招式,并且很好地应用出来。
但,霍元甲也并不是绣花枕头,他在当地也有“霍大力士”的称号。
霍家祖传的“秘宗拳”绝技也在他的继承与发展下,形成了独特的“迷踪拳”绝技。
对战一触即发,由霍元甲率先出手。
可没想到,霍元甲的招数竟被张三甲稳稳接下,甚至还纹丝不动,似乎完全消化了力道。
霍元甲暗自吃惊,但接下来张三甲的出招才真正让他意识到了二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差距。
张三甲这一拳,力道、技巧、角度、速度都让霍元甲无从防备,连连后退几步才勉强稳住了身形。
高手过招,向来是点到为止。
二人都知道,这一场比试孰胜孰负。
爽朗一笑后,霍元甲回到天津继续增进武艺,张三甲则仍然当他的御前侍卫。
仅仅两招,便能让颇有名气的武学宗师甘拜下风,此时的张三甲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但没过多久,张三甲就对日复一日的护卫工作中产生了异样的情绪。
其实说起武举制度,自古以来极少有武官是通过武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且武举制度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如文试受到的重视多。
就说最早正式确立武举制度的武则天时期,史官的记载仅仅是:“……其选用之法不足道,故不详书”。
明明是一个时代的开创性产物,但却没有得到详细说明,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而清代的武状元们,也很少能留下什么事迹,几乎没有哪个能树立一番功名。
张三甲也是这样,只不过他在整个武举考试的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他是清朝的最后一位武状元。
他也是整个武举历史上的最后一位武状元。
说到这,就要提到武举制度在清朝的发展了。
起初,清朝是很重视武举的,重视武状元的选拔。
但发展至清朝中叶,西方列强开始了入侵。
这渐渐让这个王朝认识到,拳脚功夫和传统的冷兵器在战斗力上的加成被极大地削弱了。
张三甲确实有满腔的抱负,他也有一颗习武报国的心。
可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他身为御前侍卫的那段时间究竟给他的心带来了怎样的冲击,我们已无从知晓。
在1898年,康有为提出,应当废除武举制度。
此前,尽管武举制度已经经历革新,但还是不能满足增强大清国力,吸纳人才的需求。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这一制度才真正被废除了。
那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为何自张三甲后便再也没有人考中武状元呢?
这要从武举制度的两个方面讲起。
首先是武举制度自身并不是能够长期快速输送大量人才的一种制度。
清朝的武举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前面提到的张三甲参加的是后三个层次的考试。
而童试,则指的是应试者老家县城级别的考试,这在张三甲初出茅庐时就已经考过了。
而后续的乡试、会试、殿试,张三甲用了很短的时间便考完,还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这并不是可以复刻的成功经验。
这就要提到武举制度的另一个方面:时间上的限制。
童试每三年考两次,乡试每三年考一次,会试也是每三年考一次。
最后一关殿试,则是亲自面见皇上,展示实力的考试。
从考试时间上来看,一个人即便每次考试都通过,也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顺利完成全部考试。
大部分人就连考过会试都需要花上十几年的时间。
所以,从时间上来看,从张三甲考中武状元,到武举制度废除,这中间的时间很短。
或许在这期间有许多人也在努力准备考试,但最终没有人能走上殿试成为武状元。
张三甲就是在这样的综合原因下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名武状元。
按理说,此时的清朝这样急需人才,天生神力又武艺精湛的张三甲却为什么没能上战场报效国家呢?
前文提到,张三甲在殿试取得第一名后,成为了光绪皇帝钦定的御前侍卫。
只给武状元这样一个职位,是不重视他吗?
其实不然,在清朝,武状元、武举人这些出身自武举考试的人本就没有直接通过考试成为武将的。
张三甲在杨国昌那里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经杨国昌介绍来到一位叫杜回春的老师家中继续学习。
这位老师曾经有武举进士的荣誉,但直到他离开皇宫也仍然是侍卫的职务。
从这样来看,武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很大一部分人才最终都是成为了皇宫的武装势力。
或许,这才是武举制度的真实目的。
由此可见,在皇宫,在朝廷,张三甲注定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
无论他能两招打赢霍元甲,又或是他能在比武中胜过多少厉害的前辈,都不能为他赢来一个上战场的机会。
会试前,他曾受到恭亲王的赏识。
但,恭亲王一直支持洋务运动,受到慈禧太后的多次打压,权力十分受限,更不要提此时的恭亲王也垂垂老矣,处在病中。
再三思索后,张三甲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恭亲王奕䜣请了假,说要回家。
但还没等得到皇帝的准许,他就私自回到了家中。
在家乡熟悉的环境里,他日思夜想,想找到一条能以武艺报国的坦途。
那时的清朝,已隐隐呈现出倾颓之势。
张三甲越想,就越是忧虑,渐渐到了水米不进的地步。
清政府固步自封,不愿谋取突破之法。
即便他能提起重达一百八十斤的刀,他也无法拉住岌岌可危的朝廷,更无法拉住历史滚滚前去的车轮。
他一身的本领,终究没能用在战场上。
再强壮的人,也经不起这样的精神折磨。
国家有难,壮士却报国无门,过度的忧思彻底将这个魁梧的汉子压倒了。
张三甲死在回乡一个月后。
清朝的最后一个武状元,一个原本前途光明的武学奇才,就这样陨落了。
这一年,他二十二岁。
也正是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声音涌向朝廷,要求废除武举制。
于是,在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张三甲死去的第四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武举制度就也一并被废除了。
张三甲的名字最终还是没能以一个武将的头衔被载入史册,他的名字前缀只是“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
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属实是令人扼腕叹息。
张三甲死后,“张家武馆”更名为“状元武馆”,作为对张三甲的纪念。
武馆由张三甲的弟弟接管,继续传承张家的武功。
在那个通过武举获得功名的时代,张三甲能一次成功,不可谓不幸运。
但他的幸运也有他十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做地基,这才是他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他这一生精彩,热烈,却也太过短暂。
短暂到没有给他机会与时间让他实现心中的抱负,没有给他施展拳脚的一方天地。
可他这一生也很长,他用一大半的生命追求更高的武学境界,达到了武学水平上的自我实现。
但若是让这位刚正自持的武状元,在昏暗的官场上浮沉,想必他也是不愿意的吧?
[1]张祺航.清末武举制度衰落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研究[J].武术研究,2017,2(01):16-18.
[2]朴仁洙.清末武举制的最后实施与废除[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2):7-8.
备注: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明日之后10万金条激活码 明日之后10万金条激活码明日之后10万金条激活码是多少?有很多...
hiv,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艾滋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
爱奇艺会员可以登录几个设备,爱奇艺会员是爱奇艺app中的一种特权,能够观看会员专属资源...
第五人格放烟花动作怎么获得-第五人格放烟花动作获得攻略!小编分享的第五人格放烟花动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仙踪林直接入口∽大豆行情网:不一样的观影感受在这里都可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