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嘉庆,太上皇与皇帝并存,大臣左右为难之际乾隆发火了!

发布时间:2023-04-30 14:00:53 发布人:hao168

乾隆禅位嘉庆,太上皇与皇帝并存,大臣左右为难之际乾隆发火了!文/文史纪事清朝乾隆晚期和嘉庆初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由于乾隆皇帝在继位之初曾许下诺言,为了表示对皇祖康熙的尊敬,他表示自己在位时间不会超

乾隆禅位嘉庆,太上皇与皇帝并存,大臣左右为难之际乾隆发火了!

文/文史纪事

清朝乾隆晚期和嘉庆初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由于乾隆皇帝在继位之初曾许下诺言,为了表示对皇祖康熙的尊敬,他表示自己在位时间不会超过康熙,于是就有了乾隆禅位嘉庆,清朝乾隆嘉庆二主共事的局面,这太上皇与皇帝并存,这让手底下的大臣们可是左右为难了,一个是独断朝纲的老皇帝,一个是新皇帝,将来与新皇帝共事的日子长着呢,到底该怎么办才能两边都不得罪呢?

话说这嘉庆皇帝登基后,第一次御门听政那是极为谨慎。御门听政是明清时期一项比较重要的措施制度,皇帝选一个比较庄重肃穆的场所,听取各个大臣的启奏,然后再跟内阁大臣们商议定夺,通常御门听政都是在黎明时分进行,因此又被称为早朝。

康熙皇帝当政时兢兢业业,几乎每天早上都要上早朝,就连出巡途中或者是在避暑山庄也不例外。而他的儿子雍正帝则是出了名的勤政,比康熙还要拼,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处理军政大事,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凡是军国大事都能及时处理,相比较于仪式庄严繁琐的御门听政,无疑更加高效便捷。

而到了乾隆皇帝,他比雍正皇帝更加倚仗军机大臣,御门听政的次数就有所降低,通常一个月有那么一两次,在紫禁城时就在乾清门听政,在圆明园就在勤政殿听政。后来乾隆年纪大了,精力明显跟不上了,一年之中御门听政5次,勤政殿听政3次。

而嘉庆帝御门听政就比较悲催了,早朝中凡是涉及到日常人事任免派遣等,都是嘉庆来定夺签批,而一些比较重要的奏折,虽然上面写着“皇帝睿鉴”但是通常都是太上皇先阅览批复,之后再听政时一并处理。而第一次御门听政,嘉庆帝显得极为谨慎,早朝一结束他就回到圆明园向乾隆帝请安,听政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都详细汇报,请太上皇训示。

在乾隆禅位给嘉庆初期,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局面还是让很多大臣左右为难,在写奏章时那是绞尽脑汁,生怕用错了一个字惹得哪位主子不高兴。比如湖广总督毕沅,他曾担任军机处章京,翰林院修撰,内阁中书等职务,对于奏章用词规范那可是驾轻就熟,他在奏报筹集前线粮草情形时称“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帝注盼捷音”,这句话听起来识大体,顾大局,然而太上皇乾隆批阅后怒斥:

本年传位大典,上年秋间即明降谕旨,颁示中外:一切军国事务仍行亲理,嗣皇帝敬聆训诲,随同学习;其外省题奏事件并经军机大臣等奏定款式,通行颁发。毕沅等并不遵照办理,是何意见?无论办理苗匪一事起自上年二月,一切军务机宜俱系朕酌筹指示,现在军营奏折亦无不逐加批览,即自嘉庆元年以后,内而部院各衙门,外而督抚大吏等章奏事件,亦皆朕躬亲综揽,随时训示。岂因有授受之典即自暇自逸,置政事于不问乎!

乾隆皇帝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是皇帝之上的皇帝,嘉庆帝只能是聆听教诲,随同学习,原本太上皇三个字的意思是上一任皇帝,已经退位的皇帝,自己不按常理还要责备臣子。不过经过乾隆皇帝这么一训斥,让原本比较迷惘为难的大臣们立刻就明白了立场,从上贡品到写奏章,不能单一不能有二,不能含混不能清晰左右危难之处境,变成了诸事照旧,不再有心理压力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