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内乱,占上风的罗斯为何还同意联盟,“欢迎”基督教传播?

发布时间:2023-05-02 09:30:14 发布人:hao168

公元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即将迎来千禧年的时候,拜占庭皇帝,人称“保加利亚屠夫”的瓦西里二世(BasilIIBulgaroctonus)心急如焚:东面的叛乱领导者巴尔达斯·福卡斯(BardasPhocas

公元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即将迎来千禧年的时候,拜占庭皇帝,人称“保加利亚屠夫”的瓦西里二世(BasilIIBulgaroctonus)心急如焚:东面的叛乱领导者巴尔达斯·福卡斯(BardasPhocas)已经快要占据整个小亚细亚半岛,进军首都君士坦丁堡了;西北面的保加利亚王国却蠢蠢欲动,准备趁着拜占庭内乱入侵帝国。他最终下定决心,向北方的“蛮夷”——统治着基辅罗斯的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Vladimir)写信求助,请求结盟。

盟约的条件是:弗拉基米尔派兵援助瓦西里二世、瓦西里二世将妹妹安娜公主嫁给弗拉基米尔以及“弗拉基米尔必须改信基督教,并且向基辅罗斯的民众传播基督教”。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了这个条约,出兵帮助瓦西里二世镇压了叛乱,处死了福卡斯。

但是瓦西里二世有些后悔,不太愿意将女儿嫁给这个北方蛮子。于是罗斯大公包围并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的拜占庭重镇克尔松(Korsun)。弗拉基米尔最终如愿以偿,娶到了拜占庭公主安娜,并受洗正式成为了一名基督徒。而在988或者989年,罗斯人正式宣布皈依基督教。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弗拉基米尔愿意接受这个看起来有点苛刻的求助条件甚至还逼着拜占庭皇帝来履行?

一、基辅罗斯与拜占庭的恩怨情仇

其实,早在弗拉基米尔时代之前,基辅罗斯就已经和拜占庭有了很深的交集了。

1.弗拉基米尔之前

早在一开始,基辅罗斯大公奥列格(Oleg)就曾在907年到达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他攻不破城墙。在911年双方签订协议:拜占庭答应给基辅罗斯以贸易特权。

继任的大公伊戈尔(Igor)在941年和944年两次进军君士坦丁堡,第一次惨败,而第二次自己主动撤军。随后两国签订友好条约,主要内容仍然和商业贸易有关。

伊戈尔死后,他的妻子——女大公奥莉加(Olga)统治,两国关系相当友好,她亲自出访了君士坦丁堡。在954或者955年皈依了基督教,这说明这一时期基督教已经传入基辅罗斯,并且统治者有意吸纳这一宗教。

她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Sviatoslav)统一了整个东斯拉夫地区。968年拜占庭皇帝尼斯福鲁斯·福卡斯(NicephorusPhocas)求助,于是作为盟友的斯维亚托斯拉夫出兵保加利亚,俘虏了保加利亚国王,占领了保加利亚首都,然而佩切涅格人趁机围攻基辅,导致他不得不撤军。不过他展示了对巴尔干的野心:他对拜占庭物产丰饶的羡慕表露无遗。

这让拜占庭皇帝非常忌惮。果不其然,斯维亚托斯拉夫之后趁着拜占庭内乱,马上率军直捣君士坦丁堡,撕毁了和平条约。然而拜占庭皇帝约翰·齐米西斯(JohnTzimisces)很快平息内乱,调转行军,将罗斯人围困。于是971年,罗斯人撤军,并承诺不再入侵拜占庭。然而,回程途中斯维亚托斯拉夫被袭击去世。他的三个儿子闻风而动,马上开始抢夺王位。

2.弗拉基米尔的集权化改革与宗教改革

上文提到的弗拉基米尔大公正是斯维亚托斯拉夫的第三个儿子,他最终杀了两个哥哥,在980年站上了基辅的王位。

弗拉基米尔登位后一系列政策目的都很明显:扩大君主权力,规范继承规则。但在这之中最重要的还是宗教改革:他成功地引入了拜占庭的基督教,改写了斯拉夫人的历史。

了解了他的其他政策之后,我们很快就会认识到,弗拉基米尔和拜占庭皇帝的盟约中,“改宗基督教”这一条,看起来好像是他在向拜占庭让步,其实说起来难道不是他自己本人早就有计划要改宗基督教吗?

说到底:弗拉基米尔想要的,是将这个主要是由部落结合成的松散国家整合成一个真正的“单一国家”,最直接的目的当然是扩大他自己本人的权力,毕竟他不想再被“卫彻”(贵族议事制度)束手束脚了。而他早就已经看到了拜占庭皇帝是怎么做的了。

拜占庭教会也很明白弗拉基米尔的心思:他们给弗拉基米尔受洗之后迅速将其“封圣”,称其与“耶稣的十二门徒等同”,这背后的政治内涵不言而喻。

这种选择并不偶然,这是一种流行趋势:亚伯拉罕一神教正在迅速被各个国家统治者吸纳,他们都在试图借助这种外来工具强化国家。

弗拉基米尔做的也是类似的事情。任何国家的建立最终都需要暴力专家和符号专家,作为征服者的弗拉基米尔只是暴力专家,他还需要采纳一种真正的“符号体系”来实现长治久安,而传统的部落时代万物有灵信仰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他需要的是真正和“君主”相匹配的“符号”。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此时的弗拉基米尔显然不止知道拜占庭基督教这一种一神教,为什么他一定要选择基督教,而且是拜占庭的基督教呢?

二、为什么非得是东正教?

有一则在中世纪广为流传的轶事:罗斯人拒绝了伊斯兰教,是因为伊斯兰教禁酒,而罗斯人觉得喝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罗斯人拒绝了犹太教,是因为它是一个甚至连国家都没有的失败民族的信仰;于是他们选择了拜占庭的礼拜仪式和信仰。

这当然只是轶事而非史实。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记载才能确定史实。

1.最熟悉的一神教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988年全民皈依之前,书写文字已经传播到了基辅罗斯。圣西里尔(St.Cyril)和圣美多德(St.Mthodius)为了方便在斯拉夫人中传教,在9世纪下半叶为摩拉维亚人(Moravians)发明了西里尔字母(严格而言,他们发明了其前身,但是他的信徒将其进一步发展为西里尔字母),这成为了后来各种斯拉夫语言的书写方式。

而这种书写方式早在988年之前就已经传入了基辅罗斯了,而且与之相伴,基督教也早就在这里生了根:伊戈尔时代基辅就有了第一座教堂,而西里尔字母最早正是用于教会礼仪事务的。

而且保加利亚人早就接受了基督教,而保加利亚人是斯拉夫化的突厥人,他们显然与基辅罗斯交流频繁。再加上拜占庭本身也是基辅罗斯长时间的贸易伙伴和盟友。在9世纪60年代已有贵族接受洗礼,而前述弗拉基米尔的祖母本身也受洗了。

而再比较一下:基辅罗斯人所能接触到的伊斯兰教,要么远在南方的地中海地区,要么远在高加索山脉处,要么是那些总在侵略基辅罗斯的突厥语民族;而他们能够接触到的犹太教徒,除了中欧地区“连自己的国家都没有”的犹太人之外,就是可萨汗国,而这也是敌人,这一时期还在明显衰落。那么问题是:天主教呢?

2.为什么是拜占庭,而不是罗马

基辅罗斯西边的波兰人、匈牙利人,还有北面的维京人都在接受天主教。然而,这一时期这些民族基督教化的程度很低,罗马距离此地远不如君士坦丁堡近在咫尺。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后来者常常忘记一点:基督教的东西方教会大分裂是在1054年才发生的。

因此在弗拉基米尔这个时代,拜占庭的基督教和罗马的基督教在名义上还是同一个教会,天主教和东正教此时至少在表面上还是一种宗教。因此,此时皈依基督教或许还能帮助罗斯与西边的天主教国家们建立关系。

而且,显而易见,东正教的教义和教仪比天主教更加集权:在拜占庭,大牧首只是皇帝的应声虫,皇帝手中掌握一切;而在罗马,教皇与世俗君主彼此抗衡,世俗君主甚至有时还会屈尊于教皇之下。东正教教阶等级森严,皇帝被高度神化,而天主教的教阶却由教皇掌控,世俗君主永远低于神。东正教的仪式华美庄严,凸显了皇帝的神性。

由此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至少在弗拉基米尔的时代,在各种亚伯拉罕一神教中,选择拜占庭基督教对于弗拉基米尔而言是最合理的。

3.并非一蹴而就

但是弗拉基米尔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打算的,也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东正教。

983年,基辅为了庆祝胜利,决定祭神。长老和贵族们说:“让我们往童男童女身上抛签,签落到谁的身上,就把谁杀死祭神。”这一举动遭到信仰基督教的瓦良格人的反对,“你们的神,只不过是一块木头;今天存在,明天就会腐烂。神只有一个,那就是希腊人信奉和崇拜的上帝;是他创造了天、地、星辰、日、月和人,并教人生活在大地上。可是这些神却干了些什么?它们本身还是制作出来的。”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到传统的部落长老和贵族正是传统信仰的卫道士,他们也是弗拉基米尔将大权独揽时会遇到的障碍。而此时的罗斯族人正处于思想上的混乱时期:新思想与旧思想正在激烈对抗。

公元980年,弗拉基米尔下令将多神教中的六位主神:佩伦、维列斯、达日博格、霍尔斯、斯特利博格、莫科希的神像供奉在基辅的一座山丘上,要求民众予以祭祀。但人为拼凑的多神教体系不但不被人们所接受,反而遭到人们的抵制。多神教的仪式本身是传统的,在这个已经非常“传统化”的符号框架之下,任意的创新难以获得人心,很容易激起人们内心强烈的保守主义情绪,所以这样的尝试注定失败。

4.贸易的考量

如果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前面讲到的罗斯人与拜占庭之间发生的几次战争,很快就会注意到:它们的“模式”都是类似的:一般是罗斯人主动开战;然后要么是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却无法入城,要么是战败,要么是自己主动撤军;总之最后总是签订一个条约,而条约中注定不会缺少和贸易有关的条款:一般是给罗斯商人贸易特权或者免税之类。

这并不是偶然。虽然基辅罗斯肯定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但是上层贵族们却对商业贸易更感兴趣。拜占庭的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VIIPorphyrogentius)在《拜占庭宫廷礼仪》中曾经写到罗斯贵族们的生活方式:每年11月,基辅王公们到各个臣服的斯拉夫部落那里索贡巡视,过冬。4月第聂伯河破冰,他们带着贡品沿河回到基辅。斯拉夫人则造船,卖给大公们。

大公们到达基辅后装上来自各种货物(蜂蜡、蜂蜜、毛皮和奴隶),沿河进入黑海前往君士坦丁堡。他们在君士坦丁堡能得到各种东西:主要是奢侈品和各种手工业产品。

这种贸易主要是贵族们控制的,不过普通民众也能沾光:“普通商人的船只也跟在王公和大贵族的商船队之后,以便在王公护送队的掩护下到达帝都。”

黑海-第聂伯河贸易线正是大公们财富的主要来源,他们亲自参与这些商业活动,而国家则常常积极出面维护他们在与拜占庭交往时的商业利益。同一种宗教无疑有利于贸易的进行,因为远距离贸易非常需要互相的信任,而相同的宗教提供了相同的“商业规则”,因为商人们之间可以以同一个神的名义签订契约,契约的签订方式也符合同一个宗教的教义。

5.时代所致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弗拉基米尔大公所做的考量了。这背后当然是出于政治动机,即希望加强君主,东正教教阶森严而且拥护中央集权。但是这一类政治改革最害怕的就是民众可能的保守情绪,以及贵族们可能借此叛乱。

选择东正教,既是因为这是民众本身已经比较熟悉的宗教,缓和了社会的保守主义情绪,也维护了贵族的经济利益,减少了叛乱的可能。而且借由拜占庭皇帝的求助信,弗拉基米尔不仅顺理成章推行了自己想要进行的改革,还顺便卖了瓦西里二世皇帝一个人情,增强了两国的关系。

结语

归根到底,基辅罗斯与拜占庭接触的这一个世纪,恰好是拜占庭的马其顿王朝:这是拜占庭历史上的“中兴”时代,国力强盛,这或许也是拜占庭基督教获得青睐的原因之一。显然罗斯不仅仅引入了拜占庭的宗教,也试图引入拜占庭的制度:这是一个强盛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制度。

在1015年弗拉基米尔去世之后又发生了内乱,最终“智者”雅罗斯拉夫(Iaroslav)获胜。他统治期间整肃了异教风俗,加快了国家基督教化的速度,还模仿拜占庭的罗马法创立了罗斯人的《罗斯法典》,促成了基辅罗斯的黄金时代。

不过他在统治期间,1043年君士坦丁堡的罗斯商人与希腊商人发生争执,以此为借口他再次出兵拜占庭,但是最终几乎全军覆没,惨败而归。这是双方最后一次冲突。随着局势变迁,两个国家很快就分道扬镳了:拜占庭和基辅罗斯都衰退了,而罗斯人重心开始东移。

参考文献:

《编年纪事》(ThePrimaryChronicle)基辅罗斯传教士群体编纂

《拜占庭宫廷礼仪》(拜占庭)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杰尼图斯

《编年史》(拜占庭)迈克尔·塞勒斯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