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被逐出北大,是胡适暗中运作?蔡元培默许后,众人表态寒心

发布时间:2023-05-02 13:10:58 发布人:hao168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源网络,侵权立删!【“清末怪杰”辜鸿铭:写对联骂慈禧,请戏班庆祝袁世凯去世】在新旧更迭的晚清民国,有三条辫子最出名:一条是张勋的,一条是王国维的,还有一条是“清末怪杰”辜鸿铭的。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清末怪杰”辜鸿铭:写对联骂慈禧,请戏班庆祝袁世凯去世】

在新旧更迭的晚清民国,有三条辫子最出名:一条是张勋的,一条是王国维的,还有一条是“清末怪杰”辜鸿铭的。

如果说:张勋留的是政治野心的辫子,王国维留的是文化象征的辫子,那么辜鸿铭留的,恐怕就是刻意搞笑的辫子。

作为晚清民国年间人,辜鸿铭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

他从小在西方长大,接受外国教育,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曾获得13个博士学位,是清朝时期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学以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但作为最先接受先进文化的学者,辜鸿铭却用最奇葩的方式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在所有人都高举“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本剪掉辫子的他却再次穿起长袍马褂,头戴顶瓜皮帽,拖着一根油光水亮的长辫子招摇过市,用自己最固执的态度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放言中国文化才是世界真正的文化瑰宝。

聪颖异常如他,狂放好辩亦如他!

作为精通九国语言的大家,辜鸿铭更是在西方求学期间活成了传奇!

由于晚清政府无能,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这让当时西方人士特别看不起中国人;而远洋求学的辜鸿铭,却用自己的方式狠狠教训着狂妄的西方人。

在英国求学期间,辜鸿铭曾在英国巴士上看报纸,但由于无聊就把报纸倒过来读,这番做法引得车上的英国人纷纷嘲笑他;谁料辜鸿铭却不紧不慢地说:

“《泰晤士报》太简单,就得倒着看。”

说完还用纯正的伦敦音将报纸念了一遍,顿时让满车英国人瞠目结舌。

由于通晓众多语种,辜鸿铭还经常将各国西方人骂到无言以对!

见到英国人拿英语骂,见到法国人拿法语骂,见到德国人再拿德语骂,后来回到中国,辜鸿铭更是用流畅的拉丁文把国内的洋教授们骂的服服帖帖。

正所谓“一骂成名”,辜鸿铭也成为了西方人最敬仰的中国大师!

为此,上个世纪初的西方,还流行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可以说:辜鸿铭的一生是博学多识的,更是离经叛道的!

他虽然是顽固的保皇派,但他又非常讲究“正统”,并非谁的臭脚都去捧;特别是对于慈禧和袁世凯这号人物,他完全嗤之以鼻!

一次慈禧太后过大寿,有巡抚希望辜鸿铭写副“贺寿联”;谁料众目睽睽下,他脱口而出的贺联竟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讽刺之意溢于言表。

当窃国复辟的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要求举国哀痛悼念;可行为古怪的辜鸿铭再次反其道而行,故意请戏班子在家大开堂会,敲锣打鼓欢唱了整整3天,让人哭笑不得!

新文化运动时期,所有人都大肆宣扬西方文化,唯有辜鸿铭极力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不惜余力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当时由于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人物对传统文化过度否定,这也让顽固善辩的辜鸿铭正式与新文化风潮站到了对立面上。

特别是在北大任教期间,他与胡适的针锋相对,更让后人津津乐道。

【与胡适的恩怨:你这文章真不怎样】

文人自古相轻!作为大师云集的民国,更是逃不过这铁定规律!

而辜鸿铭和胡适的恩怨起源,则是因为彼此立场和观念不同,引发的暗自较劲!

辜鸿铭是传统文学的坚定捍卫者,即便是在北大学府任课期间,也是本心不改其志。

行为古怪的辜鸿铭为了方便来学校,还专门雇了一个洋人做仆人,去北大讲英国文学时也经常带着这个“老外”;主仆二人一个黄辫子长衫,一个洋装打扮,这种交相辉映的露面,在当时北大校园里堪称一景。

因为那根不合时宜的小辫子,辜鸿铭还曾在北大承受众多学生的质疑,学生发难嘲笑他,他却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而这句话,也流传至今!

到了1917年,时年26岁的胡适留美归来,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一时间风光无限。

次年,胡适更是加入《新青年》编辑部,与陈独秀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并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但胡适的这些行为,在无比热爱传统文化的辜鸿铭看来,简直是全盘西化,否定旧文化的荒唐体现。

所以,自从胡适出现在北大校园后,守旧的辜鸿铭就和对方杠上了。

据有关记载:胡适第一次登台演讲时,曾用英文念了一句荷马的诗;没想到台下辜鸿铭用英文嘲笑他的英文是英国下等人的口音。

为了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胡适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宣传个性与自由、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摒弃文言文。

看到这些文章后,愤怒的辜鸿铭立刻发表《反对中国文学革命》,指名道姓地反驳胡适:

"近日北京大学校校长蔡鹤卿先生,纵使教员,学徒出《新潮》、《新青年》诸杂志,丑詈旧学,诋毁伦常,几欲棰击孔孟而后快……今日我经生学士之视我华数千年来声明文物如土苴,而终日口不绝爱比西地A、B、C、D之音声,潜心于彼物理哲学怪诞不可思议之异说,岂真以为其中有何奥理奇趣而心乐之哉!"

对于这番指名道姓的抨击,胡适也开始了反击。

他以“天风”的化名写了两篇短文,来调侃辜鸿铭的长辫子,内容表示:辜鸿铭明明也是喝过洋墨水,自发剪过辫子的人,这会却反倒留起了辫子。

简而言之:辜鸿铭的行为完全是叛逆,毫无守旧思想,不过是故意阻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没想到素来行事荒诞的辜鸿铭,看到这篇文章后大发雷霆,声称要状告胡适侵犯自己名誉权。

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冤枉了:要知道辜鸿铭当年在国外也是留辫子的,只是有个外国女孩说喜欢他的辫子,所以他剪下了送给了对方。

而胡适面对辜鸿铭的较真行为,只是笑呵呵的回应:

“辜先生,我看法院怎么判?”

当然,这场官司最终没有打;辜鸿铭消气后,只是当着胡适的面悲叹:“你这文章真不怎样。”

【因立场不同,被胡适挤出北大?学生的暗中运作最致命】

我始终觉得,人生来是有使命的!

只不过因为命运的迥异,世人所承担的使命也有了轻重之分。

形容辜鸿铭的使命,大概就是:为扬泱泱中华之国格立言雄辩,为传古老东方之文明呕心沥血,为兴故国之洋务殚精竭虑……

哪怕他坚守的时代已经过去,可依旧用最有力的倔强和博学守护着内心的精神圣地!

这样的立场,也自然而然让他走到了胡适的对立面!

当得知胡适向学生们推崇白话文改良时,辜鸿铭讥讽对方:

“现在的人,包括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字教授,用词作文都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字典里也只有“从良”这个字词,指的是娼妓弃邪从正,没有说“改良”的。“改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你既然已经是“良”了,还改什么?难道要改良为娼吗?”

胡适在北大课堂上,主张按西方哲学理论来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而辜鸿铭又在教室里对学生们说:“我教你们学习英文,不是造就一些美国化或西方化的人,而是要造就一些对国家有用的中国人。”

当学校召开关于新文化改良的会议时,前来参加会议的辜鸿铭直接在图书馆的讲台上,怒怼胡适和梁启超等人:

“2000年前的孔子何罪于今人哪?孔子教人方法,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2000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自家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这也叫新文化运动,瞎扯!”

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所有人对精彩的“辜胡之争”后续表示期待时,身为当事人的辜鸿铭,却拖着自己的辫子离开了北大,只留下一个清瘦倔强的身影!

对于其中内幕,最受认可的当属罗家伦对辜鸿铭的举报。

罗家伦师从胡适,虽然也曾听过辜鸿铭的英文课,但心中却对这个留着长辫的守旧人物充满偏见。

曾在学校中,他还恶作剧地开玩笑:想要让辜鸿铭出丑,就得趁着他下楼梯的时候,把他小辫子剪掉。

在辜鸿铭和胡适关系闹得不可开交时,身为学生的罗家伦直接向领导上书,大力抨击辜鸿铭在课堂上宣扬“君师主义”。

要知道,这样的罪名无疑等同谋划复辟,若真查有此罪,辜鸿铭的处境可想而知。

在罗家伦投诉辜鸿铭时,他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校领导安排胡适先生代替辜鸿铭讲授英诗课程。

彻底导致辜鸿铭被“挤”出北大的,还是一篇被发现的旧时文章。

早年的辜鸿铭曾在报刊上发表了希望恢复帝制的言论,虽然是以英文撰写,但这篇文章后期却被找了出来,并且被人翻译成中文,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沸沸扬扬的舆论和讨伐声中,校长蔡元培只能放弃辜鸿铭留任北大的最后坚持。

对于辜鸿铭离开北大的缘由,很多人觉得是受到了胡适以及其学生罗家伦的排挤。

时任北大教师的徐子明,在《胡适丛谈》中也曾透露:因为辜鸿铭的一些言行,导致胡适建议蔡元培开除辜鸿铭。

他在文中这样写道:

"在这种情形下,第一个吃亏的就是辜老先生。因为他最瞧不起胡适,而教训学生又太切……到了民国八年的暑假以前,陈胡两人商量之下,就请蔡翰林停发他下学年的饭票。"

但如果理性分析当时社会背景,不难发现:胡适关于解聘辜鸿铭的建议,大概相比于私人恩怨,更看重的更是辜鸿铭的言论影响。

我始终觉得,辜鸿铭是孤独的勇士!

在国外,不管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英国作家毛姆、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这些或政坛或文化界的顶流人物,到中国必访辜鸿铭。

可即便备受西方尊崇和敬重,然而国人眼中的辜鸿铭,却只是个偏执叛逆的老头!

时代容不下他!世人无法懂他!

所以,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不外乎:拖长辫,小脚癖,老怪物,好骂人,顽固守旧,尖酸刻薄,与封建残余沆瀣一气……

就连周作人也写文章奚落辜鸿铭: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

钱玄同在写给周作人的信中也认为,辜鸿铭离开北大“是一件快心的事”。

事实上,这样的评价和偏见都把辜鸿铭片面化了。

穿越历史层层疑云,再来打量这个离经叛道的老头,会发现:他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英雄!

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与因循守旧、君师主义割袍断义的阶段。

自幼在西方留学的他,属于最早接触西洋文化的国人;但他秉承的守旧主义,却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因此,他在北大任教期间,与胡适发生的对立和矛盾,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守护的最后固执和倔强!

在动荡时代中,他把玩世不恭、嬉笑怒骂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针砭时弊、表达政见也是这种态度。

可惜因为藏得太深,世人只看到了他的怪诞和保守,却不懂得他的幽默和激进。

错误的时代,总是弥漫着悲剧色彩!对辜鸿铭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即便在北大那样兼容并包的学府中,也无法容下辜鸿铭守旧的一面;这样带有悲剧性的结局,其实也反映了个人命运被时代裹挟的无奈和辛酸。

【辜鸿铭:与时代潮流相背,活得慷慨而孤独的英雄】

有人评价辜鸿铭是“一代狂儒”,也有人说他是“清末怪杰”!

这样或褒或贬的名号,他是当得起的!

作为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一生桀骜不驯,我行我素;既能顶着辫子在北大校园教授英语,又能见到看不惯的人直言怒怼,以至于北大教授里面少有不挨他骂的人。

可这份狂傲,除了世人看到的守旧和顽固,更充满了返璞归真,秉承传统文化的深沉和无畏。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即便鸦片战争打了败仗,举国上下仍然坚定地认为洋人不过是炮舰做得好,要论文化和制度还是咱中国牛;这样的时代中,做一个守旧的人是很容易的!

然而到了清末民初,特别是辜鸿铭生活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风气完全颠倒;这时的时代趋势完全倾向于西化,而固守传统文化是件实为艰难的事情。

在不可逆转的时代中,坚持守旧主义的辜鸿铭必然会在新文化浪潮中失败;但他却硬凭借一己之力,让中国文化走出了国门,也让西方国家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

只可惜,因为与时代潮流相背,他活得慷慨而孤独!

那些曾经不懂他的人,也在他与世长辞后,知晓了他的孤独和伟大!

就如学生罗家伦的心酸感叹:

他如此高才,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所以他就恃才傲物。

他身为华侨,对外国人的歧视感触极深,所以就时常嬉笑怒骂,拿外国人出气。

他身处乱世,看不好那个时代,所以就愤世嫉俗。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何尝不是种英雄主义呢!

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一个清瘦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戴着标志性的瓜皮帽,留着小辫子,但他的背影那么长,脚步那么坚毅……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