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迷信太白经天何错之有?康熙凭什么看不起他

发布时间:2023-05-03 17:11:49 发布人:hao168

公元626年,阴历六月初三,天象发生了一个变化——太白经天。太白星,又叫做金星;经天,是一个古汉语词,意思是白天都能看得见。金星,又叫太白星这个在现代很平常的天文现象,在古代确实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这

公元626年,阴历六月初三,天象发生了一个变化——太白经天。

太白星,又叫做金星;经天,是一个古汉语词,意思是白天都能看得见。

金星,又叫太白星

这个在现代很平常的天文现象,在古代确实为不吉利的象征。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人间惨剧——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杀了他的哥哥和弟弟。自那以后,李世民对太白星有了很深的印象,就像龙之逆鳞,触之皆死。

我们现代人把这个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

某个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处在同一条直线上,金星缓慢在太阳表面移动,这一移动过程就是“凌日”。

古人看待事物很简单,阴阳分割术,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

金星一般只有傍晚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古人常把它看成阴。而阴在古代,也有着代表女主的意思。如果太白星白天出现,就意味着阴阳要错乱,那么在天人感应之下,世间的强弱格局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在古人眼里,太白星就不应该出现在白天,一经出现就代表阴盛阳衰。

元嘉元年(151)二月戊子,太白昼见。永兴二年(154)闰月丁酉,太白昼见。时上幸后宫采女邓猛,明年,封猛兄演为南顿侯。后四岁,梁皇后崩,梁冀被诛,猛立为皇后,恩宠甚盛。——《后汉书》

《后汉书》里面记载的几次太白昼见都跟女主昌盛有关,这不得不让唐太宗李世民提高了警惕,于是把这件事和大老婆——长孙皇后说了。

长孙皇后认为这件事最好问问专业人士——天文学家傅奕。傅奕也从史料上找出依据给李世民看,李世民说不对,让他再想想。

古代的观星台

傅奕搞不懂这位领导的心思,只好从方向上解释,说太白星出现在三秦大地,理当秦王得天下。李世民这才满意,于是傅奕上奏李渊。

李渊也没有老糊涂,认为其中必有蹊跷,将奏章转给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利用这一天文现象统一人心,借机发动玄武门事变,夺得政权。

不料,这一天文现象在八年后再一次出现了。李世民这才想起当年傅奕列举的资料。

作为一代雄主,自然对历史上荒诞的记载不屑一顾,但为了防止事情出现变化,还是必须做些防微杜渐的工作。

于是,他再次想起了那位气人王远知,不料,旨意还没传到茅山,就传来王远知去世的噩耗。好在传旨的宦官带回了老神仙的话,“尔年六十五见天子,七十见女君”,这句话在李世民心中惊起了波澜。

算算年头,这才过去17年,离70还差五十多年。这谶纬之言恐怕不在自己身上,思来想去觉得应该找长孙皇后商量下,看看是不是下一代的问题。

长孙皇后的身体也不大好,听到这事的第一反应是太子李承乾犯错了,就想办法把事情遮掩过去,抽个空自己亲自出宫看看那孩子的情况。

古代孝女雕像

这不看不打紧,一看心惊肉跳,她看到了这孩子整日和太监宦官厮混,不肯上进,一番皮鞭教育自然是免不了。

几番思索下,觉得老道士王远知所言非假,就把太子宫中的见闻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大怒,有了换太子的想法,但为了不让谶纬之言灵验,派人把袁天罡招来,替李泰看相,顺便把李泰宫中的大小老婆都看了一遍。

最后,袁天罡回答,李泰宫中没有女主相。这件事就这样被搁浅了。

虽然这句谶纬之言被搁浅了,但这句话的历史影响力在他心中没有消失。

为此,李世民做出了一系列的稳固朝政措施,不断削减大臣的权柄,并开展科举制抬升寒门地位,打压门阀影响力,出版皇后长孙氏的《女则》,还让虞世南编撰《列女传》,等等。

也许是老天爷看到了李世民的努力,给了他一个很平稳的八年。

到了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金星再次光顾这片古老的大地。

十六年……六月戊戌,太白昼见。——《新唐书》

这一年,李世民终于发怒了,正是所谓帝王一怒,血流漂杵,大唐有名的几个冤案也由此诞生。

第一个冤死的是刘兰成,死于“金刀刘”的谶纬之言;

第二个冤死的是李君羡,死于“女主昌”。

两人的罪名不一样,“金刀刘”这个谶纬之言是用来杀鸡儆猴的,警告那些不安分的门阀不要再次兴风作浪,不要不甘心于镇压;

而李君羡掌握着当时的禁军,李世民为了防范,先将其贬职发配,再以结交妖人之名处死,说到底,算不得上光明正大。

李世民剧照

于心难安之下,就私底下问李淳风,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李淳风,打从十几岁就跟着李世民,怎么能不明白老领导的心思呢,先是劝解一番,这样大杀四方是于事无补的,老天爷做的决定谁能反抗得了呢?

然后是分析,这样杀来杀去,反倒容易成就竖子之名,死了一个李君羡,会有万万千千的李君羡,杀不绝的。

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继续下去了。

谶纬之言历来是作乱的原因,不管是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还是隋末的桃子李,都是别有用心之徒制造出来的谣言。

作为一代雄主的李世民,他本人是对谶纬之言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只是为了李家权势将谶纬之言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像这种事情,古代常有发生。例如苏轼就说过:

“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康熙在这件事上是看不起李世民的,说李世民是迷信之君的典范,与治国无益,还是了体统。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