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多是鳌拜党羽,又手握40万大军,为何他不造反推翻康熙?

发布时间:2023-05-04 09:45:40 发布人:hao168

康熙在设计捉拿住鳌拜后,给他罗列了三十条罪状,看这阵势,鳌拜抄家灭族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但康熙在亲自复审后,收回了自己先前的决定,他下旨说:念鳌拜,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姑从宽免

康熙在设计捉拿住鳌拜后,给他罗列了三十条罪状,看这阵势,鳌拜抄家灭族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

但康熙在亲自复审后,收回了自己先前的决定,他下旨说:念鳌拜,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姑从宽免死,革职,籍没,仍行拘禁。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罪三十,逆恶种种,所犯重,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应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披甲当差。

抄家灭族的死罪,最后康熙的惩罚宽仁得不像话——软禁。

“累朝效力年久”,鳌拜对清王朝究竟做了哪些贡献?

为何满朝文武都是鳌拜的人,他又手握八旗兵、绿营、蒙古铁骑在内的40多万大军的情况下,鳌拜却宁死也不造反呢?

一、鳌拜虽然专权,但他却是个“忠臣”

如果顺治活得久一点,那么史书对于鳌拜的记录,只会留下这样颂扬其忠心耿耿的话语:鳌拜,于皇考世祖章皇帝时,任以大事,纯笃报效。及皇考不豫,以其勋旧大臣,夙禀忠贞、堪受重托,遗诏俾令辅政,恪遵顾命,殚竭忠忱,靖共厥职。

在鳌拜当上辅臣之前,他凭借能力和忠心,成为了皇太极、顺治两朝的亲信大臣。

《清史稿》: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赉赐甚厚。……顺治元年,随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诸臣功绩,以鼇拜忠勤戮力,进一等。

鳌拜对君王的忠,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皇太极死后,坚持立皇太极子嗣为帝,甚至于不惜和多尔衮兵戎相见;

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鳌拜这些忠于皇太极的部将,在和多尔衮对抗时,曾“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等到顺治继位后,鳌拜等人又对其起誓,愿“一心为主,生死与共”。

《清实录》:朕初即位、睿王(指多尔衮)摄政之时……初时保护皇上,六大臣一心尽忠,不惜身家、誓同生死。巩阿岱、锡翰、心归睿王。向鳌拜、索尼云,向者我等一心为主,生死与共之誓……

2、鳌拜为清王朝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

例如鳌拜和武英郡王阿济格攻打明皮岛时,由于此地地势易守难攻,敌人在固守不出的情况下,清军拿对方没什么好办法。

鳌拜和准塔两个人站出来请命:『我二人誓必克之,不克,不复见王』!

这两人哪有什么好办法啊,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由自己两人率领着队伍将船连在一起(“连舟渡海,举火招诸军”),去吸引敌人火力,然后给队友创造机会。

3、鳌拜因为拥立顺治的事情,和多尔衮闹翻了,他曾多次被多尔衮革职、论死,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鳌拜依旧对顺治忠心耿耿。

二、康熙下手太突然,鳌拜来不及反应

鳌拜的转变,是在他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美好体验后。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鳌拜过惯被打压的日子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到康熙朝的时候也已经可以去打压别人了,这种角色的转换,带给了鳌拜非同一般的体验。

当鳌拜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成为了一头没有人可以约束的猛虎时,他彻底放下了以往的拘谨,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鳌拜身为三朝元老,他瞧着康熙是个小孩子,所以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一边想做权臣,一边又忠于清王朝。

鳌拜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造就了“文武各官,尽出门下”,却又不愿意起兵造反,只好架空皇帝的专权局面。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让鳌拜高看了自己几份,也轻视了自己的对手康熙的能力。

1669年,康熙动手了,他选择了一个让鳌拜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借助鳌拜对自己的轻视,完成了这场被鳌拜从头碾压到尾的翻盘局。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2】《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