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有治国之才,统率几十万湘军,清政腐败他为何不拥兵称帝?

发布时间:2023-05-05 10:55:40 发布人:hao168

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曾对朋友说过"千近人之中,独服曾文正",晚年时毛主席理性升华了一下"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其"一个军事天才家",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队将领必须"

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曾对朋友说过"千近人之中,独服曾文正",晚年时毛主席理性升华了一下"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其"一个军事天才家",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队将领必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曾指曾国藩,胡指胡林翼)"。

曾国藩生于1811年,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据说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他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相传幼时的记忆力连一个梁上君子都比不过,但耐不住人家肯下苦功啊,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创立了湘军,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一说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后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像

曾国藩从一个书生,平步青云成为官居一品的朝中要员。手握重兵,掌握地方大权,当时曾国藩手下兵强马壮,而且有彭玉麟水军,李秀成也愿意召集太平军几十万余余部投靠,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但他并没有像人们想过的那样推翻清朝廷自己取而代之,为什么他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一为没有时机。当时的清朝廷虽说腐朽,但相比太平天国可是靠谱多了。洪秀全本就是秀才出身,不懂政治也不懂经济,忽悠了一大帮子人,捯饬出来个太平天国还想来个中西合璧信奉上帝教。清朝廷好歹是儒家思想、中国文化,在士绅阶层中尚未失尽人心,列强最终也抛弃太平天国转而支持清朝廷。曾国藩和太平军有仇,不可能和太平军联手。后来打败长毛,李鸿章,左宗堂又各成一派,各地还有大大小小编练的私军,所以就算曾国藩手拥湘军几十万,要说造反,也不太现实。

二为不会打仗。从镇压太平天国始,曾国藩走上了武装挽救大清朝的道路,也立下了无数战功,可以说是军功成就了曾国藩。但事实上,曾国藩打仗着实差劲,左宗棠就戳过他痛处"进不能战,退不能守",曾国藩自己也承认"行军打仗,非我所长,兵贵奇,而我太平,兵贵诈,而我太直。"而且他害怕打仗,屡战屡败,甚至有三次战败羞愤得三次自杀差点身亡。曾国藩能剿灭长毛主要还是对方操作太烂了不入流,并不代表他的实力有多强,他的强项是会做人,有自知之明,在识人用人和治军上独具慧眼,这才使他能够招募到行军打仗能力远超于他的大将为他所用,能在尔虞我诈的体制内知进退,最后位极人臣。

三是性格使然。曾国藩是个老实人,这一点从他的治军方略中可见一斑。他极力推崇封建礼教,把忠君勤王和捍卫封建礼教作为他的建军宗旨。在组建湘军时,他主张不在市民而在乡农中招募兵员。其用意就是乡农中招募的兵员朴实壮健,有利于灌输封建的忠义伦理思想和便于适应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主动解散了湘军,甚至还强迫他弟弟曾国荃离职回家。由此可见,他在其位而谋其事,是为清朝廷谋事,压根就没有造反之心。

众人对其评价颇高,但曾国藩本质上是一个文人,从军实非他所愿,用他自己的话说打仗"如坐针毡"、"战战兢兢"。所以他在遗书里奉劝子孙后辈,好好读书,不可从军,也不必做官。他的后代倒也听话,恪遵遗言,没有一个人带兵打仗的。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