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打脸的棋局加深了康熙平定三藩的决心

发布时间:2023-05-06 09:22:41 发布人:hao168

康熙十二年八月初六日,康熙帝下令三藩并撤。对于康熙撤藩的决定,我们本篇文章先不做具体分析,但是对于撤藩的结果,从目前的史料来看的话,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此也不会做具体讲解。但是,在康熙撤藩的

康熙十二年八月初六日,康熙帝下令三藩并撤。对于康熙撤藩的决定,我们本篇文章先不做具体分析,但是对于撤藩的结果,从目前的史料来看的话,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此也不会做具体讲解。但是,在康熙撤藩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让这段残酷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确实有十分可读的。

就比如说,撤藩的决定是因为三藩之一的尚可喜上书请求撤藩,很搞笑的一件事,三藩之一的尚可喜,自己上书,但是最后因为撤藩又反了清朝。而尚可喜上书撤藩的原因当然不是以此来要挟这大清王朝的少年天子。这个时期的康熙,刚刚消除了鳌拜这个威胁,可以说气焰正盛,有着想要撤藩的决定,但是毕竟顺治当年给吴三桂的约定是永不撤藩,所以康熙的撤藩的行为其实是有点背信弃义。但是,尚可喜也认识到了这个少年天子的实力,必须采取行为来保全自己。毕竟自己当时的儿子,可以说害的自己面临着生死威胁。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确实是个坑爹的玩意,在史料中记载尚之信手下的军队在广东“横刀过市,跃马出郊,狼戾万状,莫敢谁何”。可以说,这就是当时社会的地头蛇,尚可喜实在是担心自己的儿子闹得太大,最后自己可就不是撤藩这么简单了,说不定就是死无全尸了,这个时期,可以说,尚可喜可能是当时唯一一个坚持削藩的人了,即使朝中的大臣也反对着削藩。所以说,从这一方面来看的话,尚可喜的眼光还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不是尚可喜,也不是康熙皇帝,而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一位在康熙前期产生巨大作用的汉人官僚,虽然最后的结局还是被康熙猜疑,但不可否定的是,在削藩的过程中,他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这次要讲的就是周培公与吴应熊之间的一件小事。

就是在康熙决定“撤藩”之前,已经采取了一些对藩王的压制措施。就比如我们在《鹿鼎记》中看到的建宁公主要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一样,正史之中的吴应熊确实是做了额驸,并且留在了京城,以此来作为威胁吴三桂的一个手段。

有一天,康熙到了吴三桂在京城的住宅,正赶上吴应熊与皇甫保柱对弈,两人正下的激烈,正在行头,康熙与周培公也就在旁边看起了下棋。但是黄甫保柱不是吴应熊的对手,起身笑道说:“保柱全军覆灭,不敢在下下去了。”但是,当时的吴应熊借着自己的老子的威势,希望借着这个棋局间接讽刺一下这个小皇帝,于是就以教训的口吻说:“你的棋艺看起来像是受过高手指点,但不足之处在于求胜心切,杀心过重。本来可以是稳扎稳打,胜负难以预料,结果你却仓促行事,缺乏考虑,反而失去了先手的优势。”说完,吴应熊转身环顾一下众人,并且还意味深长的看了康熙一眼。康熙当然也知道吴应熊说的是自己急于想削藩的行为,但现在实在是不好反驳,自己也是很无力。这时就到了周培公先生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周培公在听到这句话时,自然也明白了吴应熊的话中有话,忍不住一笑说:“先生所言甚早。皇甫先生这棋自然是要认输,但是从目前棋盘的局势来看,最终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吴应熊业也觉得这书呆子过于狂妄,说“先生必定会有办法赢了,不如就请先生赐教。”

康熙也觉得不能输了身份,就对周培公说:“先生大言既出,还不快快迎战。”周培公便在吴应熊侵入的白子旁补了一子。吴应熊一看,这棋艺确实不怎么地,有点得意忘形了,不一会就将二十余子收入,棋盘上成了一片白茫。康熙皇帝也急啊,自己怎么能在这些臣子面前被打脸,但是也没什么办法,就对周培公说“先生还是推棋吧”

但是,周培公一脸淡然,说:“皇上再看看吧,微臣再投几子。”说着就放下黑子,落在了这白棋子组成的阵中。但是,刚才的吴应熊只顾进攻,破绽太多,最终让周培公翻了盘,气的是脸色发白。

“额驸,看来您的失利,才是因为杀心过重啊。”周培公笑道:“棋道合于人道,人道合于天道。局方而静,如同大地的安静;棋圆而动,如同天空变化莫测!兵凶战危,不能轻启杀心,要惴惴小心,如履薄冰,万事小心。”这话当然不是针对一盘棋局,更是对吴三桂集团的一次的警告,不可骄傲自大,自取灭亡。在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周培公棋艺的精湛,更能看出周先生的智慧,吴应熊借棋局讽刺康熙,不想被反嘲讽,可谓是颜面丢进,同时也加深了康熙撤藩的决心,让吴三桂集团提早暴露了野心。

削藩的过程中,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将局势推向了紧张的局面,任何一个小的冲突都可能是一场战争的爆发点。

我们先不必评说康熙撤藩的功绩。就这一撤藩的行为,确实是当时不是很明智的行为,虽然也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连续八年的动乱,造成了社会的巨大危机,这对于刚刚站稳的大清王朝实在不是一次不甚明智的行为,就战争带来的灾害来说的话,这其实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因为最后受苦的依然还是当时的黎民百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