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一时的倭寇之乱,为何到了清朝就消失了?跟倭寇自己有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06 09:51:28 发布人:hao168

中国的抗倭名将有很多,但在400多年前的明朝,最出名的莫过于戚继光了,可为什么在明朝横行一时的倭寇之乱,在清朝就消失了呢?除了跟老朱家的民生政策以外,还跟倭寇自己有关系。2009年,《明朝那些事》的横

中国的抗倭名将有很多,但在400多年前的明朝,最出名的莫过于戚继光了,可为什么在明朝横行一时的倭寇之乱,在清朝就消失了呢?除了跟老朱家的民生政策以外,还跟倭寇自己有关系。

2009年,《明朝那些事》的横空出世让很多喜欢古代史,但又啃不动《史记》《二十四史》的历史迷拍手称快。

全篇大白话,还时不时来段小幽默,不管是在吃饭还是排队,随时随地读上一段,既打发了时间,又拥有了吹牛的资本,简直快哉。

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里面有关军事的部分,而军事里面最偏爱的还是看戚继光抗倭——一个理想主义者,遭受打击以后,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现实自己理想的成长故事。

看得多了,就会瞎想:为啥为祸一时的倭寇之乱,在清朝没有(或极少)出现过?

把那套书完整地看过3遍以后,最终在书里面找到了答案。想知道倭寇之乱为什么会消失,就得先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这事儿,跟老朱有关系。朱元璋生平有两大爱好:杀贪官、杀奸商。如果没有这两种人,他有可能会老老实实在家放一辈子牛。

即使当了皇帝,朱元璋骨子里面也一直是小农思维,他始终认为想发展经济,就得多种田多产粮,所以建国之后,他定下的恢复国内经济的方针就是“兴农抑商”。

在他眼里,商人过于奸诈,只会剥削老实的农户。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户的利益,他颁布了“禁海令”,从源头上切断了商人的主要盈利渠道。

明初时期,很多商人会把国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运往西洋诸国,卖价是国内的2倍还要多,“禁海令”一出,靠航运吃饭的商户一片哀嚎,但又不敢明着对抗朱元璋,只能想别的招儿了。(后来,嘉靖时期的“第一倭寇头子”汪直,就是这么来的)

同时,一些原本靠海外贸易的邻国也被断了财路——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抢了。长年累月地与明朝做生意,他们很熟悉明朝的边防和地理,自然而然在抢劫时也会把明朝列为优先选择。

明朝皇帝一看,小样儿,跟你做生意是看得起你,毕竟是你求着我,又不是我求着你,现在大哥不想跟你玩了,居然还敢放肆,不收拾收拾,还真不知道“老大”两个字怎么写了吧!

双方一言不合就开战了,到了嘉靖时期,这种矛盾达到了顶点,倭寇四处出击,戚继光、俞大猷带着明军四处赶,目的只有一个,把他们赶回大海喂鲨鱼。

可这种方法不长远,因为只有打服了,他们才会听老大的,没打服,照样还是经常捣乱,因此,整个明朝,倭寇之乱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结果。

说完明朝,再来说说倭寇本身。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下意识会以为是有组织的强盗团伙,其实并没有,当年当倭寇的都是在日本国内战争中失去了土地或雇主的武士,简单点说就是“流民”。

毕竟,正经人谁干这事儿啊!

日本的战国时期,国内打得一锅粥,很多战败后的大名(相当于地方诸侯)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实力,就带着武士干起了倭寇。直到经过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两个时代的大佬雄起以后,战国时期宣布结束,日本国内的管控开始加强,武士有了新的生存空间,“流民”才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时,中国这边明朝已经被清朝给取代了,在平定了南方、收回了宝岛以后,康熙帝大手一挥,海禁被解除,生意接着做,举国同庆,四海欢腾。倭寇之乱彻底消失了。

可事实证明,倭寇从来就没想过跟我们好好做生意,他们更喜欢直接获取,相比较物品交换、货币流转,他们更偏向于成本更低的方式——飞机大炮。

只有当你强大时,他们才愿意跟着在桌面上谈生意,一旦发现有可趁之机,他们就会迅速掀翻桌子露出下面的马刀和短枪。

对于这样的人,刘烨在《硬汉》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坏人,都需要教育。

文: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