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对于属国朝贡、内藩通礼、对外礼仪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3-05-07 22:40:29 发布人:hao168

清代的“宾礼”即为属国朝贡、内藩通礼以及款待外国的相关礼仪。因此,根据宾礼适用对象身份的不同,清代的“宾礼”主要有三个类型:一是清廷与朝贡属国之间的“朝贡、册封礼”,二是清廷与藩部之间的“藩礼”,三是

清代的“宾礼”即为属国朝贡、内藩通礼以及款待外国的相关礼仪。

因此,根据宾礼适用对象身份的不同,清代的“宾礼”主要有三个类型:

一是清廷与朝贡属国之间的“朝贡、册封礼”,二是清廷与藩部之间的“藩礼”,三是与外国的“贸易礼”,彰显往来双方的政治关系。

四是在《大清通礼》中还有规定细致的“相见礼”,以此规范官员、庶人见面时的行为礼仪。

朝贡礼及册封礼

清廷与属国的“朝贡礼”主要是以《仪礼觐礼》为制礼原则,同时参考明代宾礼“蕃使朝贡礼”的仪式,通过这些进贡的仪式和流程来表明属国的朝贡义务。

朝贡又分为年贡和三大节朝贡,清代对于朝贡礼的规范极其完善,对于朝贡的贡期、贡物、贡道、朝贡贡使、随从人员等有着十分详细的规定,贡使进京后,需先进表上奏皇帝,后由礼部和鸿胪寺主持,进行朝贡仪式。

朝贡后,清帝对使臣进行封赏。朝贡结束后,由礼部会同四译馆负责将各国使臣送出京城,再由边关督抚将之送至关外。这一系列的仪式流程及限定规定组成了完整的“朝贡礼”。《大清通礼》中对朝贡之礼进行了定义:“朝贡之礼,凡四夷属国按期修职贡,遣其陪臣赍表文方物来朝。”

朝贡之礼分为“贡使入京”“迎来”“进表贡方物”“朝见”“燕赉”“送往”,其规定十分详尽,且强调了清廷的统治地位,如“贡使入京”中规定:“京师贡使将入境,朝鲜以礼部通官二人迎于盛京鳯凰城........鸿胪寺少卿饬属延接入馆,以时稽其人众均其饮食。”

《大清通礼》中将“敕封外国之礼”即“册封礼”分为三个部分:“遣使”、“国王受封”和“国王表谢”,外国要想归顺清廷成为朝贡属国,需接受清帝的册封、赐爵、建立臣属关系,而清廷同样需派遣使臣去往属国进行一系列的册封仪式和赏赐。“国王受封”中规定:“授正使持前行奉勅,授副使随行入殿使........国王以下复行三跪九叩礼兴,率其陪臣出竢门外正使奉。”

藩礼

《清史稿》宾礼中记载:“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敕封藩服礼”“外国公使觐见礼”等。其中,“藩国通礼”与“敕封藩服礼”都是清廷与内藩的“藩礼”。

清代对于内藩的管理与规定非常庞杂且细致,为此,清代特设理藩院来进行管理藩部事务。清代对于藩部的管理较属国宽松的多,藩部王公可自行管理内部事务,但藩部的册封及进贡等事务由清廷理藩院统一规定及管理。

清廷通过对藩部进行敕封,敕封其爵位。进行一系列册封仪式,以确定其臣属的地位。而后,藩部根据规定向清廷进行朝贡。清帝与藩部的藩礼,不仅包括册封、敕封、封赏及迎送、送往的“宾礼”,还包括朝贺的“吉礼”以及燕享的“嘉礼”。

贸易礼

清朝时期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较汉唐明时期更为频繁,但要求也更为细致和严格。清廷与外国的“贸易礼”不仅有与朝贡国的“朝贡贸易”,也有与互市国的“互市贸易”。

清廷在贸易方面的态度极为谨慎,在各种法律法规中都有着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其内容包括贡使商民贸易、边关禁令、出洋贸易等方面,内容多为限制及惩处的规定。清廷与朝贡国的“朝贡贸易”主要为朝贡国前来朝贡时的附带贸易,与清廷联系比较紧密的主要有朝鲜、琉球、暹罗等国。这些国家由于朝贡贡期较短,往来次数比较多,因此朝贡贸易也较多。

《大清会典》中规定朝鲜的贡期为每年一次,琉球隔一年一次,安南六年一次,暹罗三年一次,苏禄五年一次,南掌十年一次,西洋和缅甸没有固定贡期。而这些国家来到内地朝贡,除了表达对清廷的臣属态度外,朝贡过程中的贸易往来同样是其极为重要的目的。

清廷对此的态度也很明确,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宽容,如《钦定礼部则例》中所载:“凡外国贡使附载方物.......毋致滋扰。”

对于外国贡使来京所带的贸易之物,清廷“听如愿”,准许其进行贸易,对于边境上的贸易,也是派遣官员进行监督,同样是宽容的态度。

清廷还规定,外国贡使来京朝贡,接受皇帝的颁赏后,准许其进行为期三天或五天的市易,对于外国贡使的贸易地点,清廷开放会同馆准许其进行贸易,对于朝鲜、琉球这两个朝贡贡期较短的国家,还有着特殊的贸易待遇,不限制其市易的时间。

清廷对于朝贡贸易的态度,除了政策上的宽容外,还有着严格而细致的限制规定,如《钦定礼部则例》中规定,外国贡使来京后,虽准许其进行贸易,但涉及到史书、兵器等物不准许贸易。

对于除“朝贡贸易”之外的普通“互市贸易”,清廷的态度较“朝贡贸易”更为严格。对于来往贸易的时间及地点,有着严格的规定,所有的外国商人必须遵守。

海外诸国于福建两广等处贸易,夏至冬归。朝鲜在中江之处进行贸易,宁古塔人于会宁进行交易,库尔喀人于庆源进行交易。

同时,礼部也会派遣官员前往监视,每次市易定限二十日。由此可见,清政府将周边与之往来的国家和部落,分为朝贡的属国、直辖的藩部及互市的贸易往来国。清廷通过宾礼的“朝贡礼”“册封礼”“藩礼”“贸易礼”来实现对属国、藩部、外国的控制,强调其臣属地位,以此来维系清廷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见礼

相见礼作为一种人们见面时的行为礼仪规范,也是清代宾礼的一部分,顾名思义其本质就是不同身份、等级、民族的人在相互见面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清代宾礼中的相见礼,主要规定于《大清通礼》之中,相较于明代相见礼规定的更为详细,相见礼的主体部分包含京官相见礼、直省官相见礼、士庶相见礼、庶人间的相见礼等内容,满汉官员、文武官员之间的相见礼都有所不同,相见礼礼仪规范内容较为繁杂。

以京官相见礼为例,品级相同与品级不同的在京官员的相见礼规范也不尽相同,如相同品级京官的相见礼,客人来访时,随从要先通报其姓名,主人需要整理衣冠在大门外作揖相迎,进门时同样应当请客人先进,并且此时站定的方位必须是客人在西、主人在东,双方行走至主人家的前厅后,需要宾主双方都面向北拜两次,然后才能就坐,并且客人面西、主人面东。

就坐之后,侍从开始上茶,客人接茶后需要作揖以表谢意,主人答揖以回礼。客人离别时,主人需要送至大门,并目送客人离去方。

由此可见,清代相见礼规定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见面时的行为举止,并且详尽描述每一细节,而且由于官阶、民族等不同身份的存在,其规定甚是繁杂细碎,但每一个细节性的礼仪规范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