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籍、代考,五花八门的科举舞弊手段,清朝如何严惩科场作弊?

发布时间:2023-05-09 11:29:29 发布人:hao168

科举制度是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是平民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一旦金榜题名,便可以如鲤鱼跃龙门一样,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而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的大统一王朝,人口规模远超历代王朝的同时,清朝

科举制度是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是平民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一旦金榜题名,便可以如鲤鱼跃龙门一样,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而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的大统一王朝,人口规模远超历代王朝的同时,清朝科举考试范围广、竞争压力大,因而不好管理,致使科举舞弊之事时有发生,甚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场舞弊案,都发生于清朝。那么,这些舞弊之人都是怎么作弊的?而清朝,又是如何严防科长舞弊以及严惩科场作弊的呢?

科举舞弊之风由来已久,《明史》中便有记载:“科场弊窦既多,议论频数。其贿买钻营、怀挟倩代、割卷传递、顶名冒籍、弊端百出,不可穷究,而关节为甚。”到清朝时,人口的增多导致功名的获取难度加大,巨大的压力下,旁门左道应运而生,以至于人们普遍相信,从童试到乡试乃至会试,没有不可以作弊的,而且作弊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首先便是“通关节”,所谓关节原为过关用知府节,引申于科举,便是在考卷中以特殊字眼为标志,而后贿赂判卷者,从而脱颖而出。后来逐渐变成直接对主考官进行贿赂,有的主考官甚至还会卖题,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唐伯虎,就曾卷入过科举卖题案。

此外还有找人代考,这种方法风险极大,却屡试不爽,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为考生代考的人。清朝中过探花的商衍鎏就曾说:“童试大弊稽查之尤难者,则为枪手代倩之风。”还有民国著名人物胡汉民,就经常代考,并且赚了一大笔钱。由此可见,清朝的科举代考俨然成为了一条利益链。

同时还有冒籍,即跨地域冒户籍报考,这主要是教育发达、竞争力大的地区考生冒籍到教育落后的地区参加考试,出现这种情况是又各层次功名数名额分配引起的,其中舞弊者以浙江、江苏等地学子居多,比如清末实业家张謇便是从他所在的海门厅冒籍到如皋参加童试的。

最后,对于穷人学子来说,最经济好用的办法,莫过于夹带小抄,这些这些考生把四书五金的一部分写在鞋底,手掌或者身体的一些隐蔽地方。有的考生甚至还在衣服上写满小字,如今国家图书馆就藏有一件写满小字的考生衣服,种种作弊手段,不胜枚举。

面对这些作弊方法,中央官员自然不会放任不管,比如乾隆皇帝时,便对科举弊端进行了整治,乾隆皇帝要求士人应该立志向学,端正士习,表率民俗,这就是在思想上教化人们不要舞弊。在实际行动上,清朝也有着较为系统完备的舞弊防范措施。

首先要验明考生身份,以防冒籍、代考等情况出现,考生报名时必须注明姓名、年龄、籍贯,以及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的出身,地方官员要负责验明,而到乾隆之后,还要有一省的巡抚专门负责防止科举乡试作弊。

其次,还有着严格的考场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回避制度主要是针对考官的子女和亲戚,这些人不能入考官的考场。至于保密制度,是负责出题的阅卷官员进入贡院公堂入住后,便不得随意出入,直到考试结束。同时考卷上收之后,还要由专人依次誉写抄录,以防判卷之人认识考生字体,或者考生在卷子上做下特殊标志,判卷之后,还要复核、登分,然后在复审,核对考生姓名、对号入座,一切无误之后才能张榜公示。

还有就是防夹带,考生入考场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参加考试的学子只能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东西,同时只能穿单层的衣服,鞋底也不能过厚,笔管必须是镂空的,食物如糕点类必须切开。

最后,清廷还制定了《钦定科场条例》,将科举考试纳入法律范围,可即使这样,也无法抑制轰轰烈烈的科举舞弊风气,终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于是便有了极为严厉的科举舞弊处罚制度。

清朝科场大案主要发生在乡试,最大的一场科场舞弊案是发生在咸丰戊午年间的顺天乡试,由生员平龄朱墨卷不符引发。当时平龄中举,但他却是戏子,按清律是不能应考的,更遑论中举,于是人们怀疑其作弊。经核对,平龄的墨卷(考生所做)中有多处错误未在朱卷(专人誉录)中出现,显然是有人修改,后经查证,发现该科几十份考卷都有问题。咸丰皇帝听说后,龙颜大怒,下令严查,终于查出原来是主考官柏葰听受嘱托,让考生罗洪绎“通关节”中举所致。最后,一品大员柏葰被斩,同时还有九十人受罚,其中五人被斩,其他的或流放或入狱,处罚的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科举自隋唐后越来越被世人看重,虽然有严格的防作弊制度以及处罚制度,但人们为了功名还是甘愿铤而走险去作弊,作弊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这些舞弊的出现严重破坏了科举的公平性。直到清朝时发生了最大的科举舞弊案,柏葰也因此成为因舞弊被杀的最高级别官员,此后,清朝虽然没有再出现过大的科举舞弊案,但却不是因为柏葰的死,而是人们已经对科举舞弊之事习以为常了,早已忘记什么才是正常的制度了。

史海心语,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