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被毁墓,孝庄太后为何如此痛恨多尔衮

发布时间:2023-03-04 17:08:41 发布人:hao168

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记》一书里说:据传多尔衮的坟被挖。是谁如此痛恨他?据相关史料来看,人们怀疑的对象主要是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且听历史漫谈君慢慢道来。幸运的六岁皇帝1643年八月

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记》一书里说:据传多尔衮的坟被挖。是谁如此痛恨他?据相关史料来看,人们怀疑的对象主要是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且听历史漫谈君慢慢道来。

幸运的六岁皇帝

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带着“储嗣未定”的遗憾猝死。他死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仓促、忙乱的葬礼告一段落后,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宫内外上演了。那一天是八月十四日,也就是皇太极死后的第六天,根据努尔哈赤的“皇位的继承要由满族贵族来讨论决定”的遗诏,诸王贝勒就聚在一起商议皇位继承人。

从实力对比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掌管正红旗的年纪最长的礼亲王代善说,“豪格为帝之长子,当继大位”。豪格觉得有两黄、正蓝和两红旗的支持,大大局已定,于是故作谦虚地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他本来是假意谦让,想让众人坚定地拥戴他,然后光面的顺势登上皇帝宝座。

在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表面憨厚,而内心机敏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年幼的福临继位。豪格自认倒霉,谁让自己穷酸不到的瞎谦虚来。多尔衮也不好再強争硬抢,但他提出福临年纪小,应该有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辅佐年幼的皇帝。随后,摄政王多尔衮统帅满、蒙、汉大军进山海关,一统中原,定都北京。自知孤儿寡母难以撑持天下,必须同逐渐做大(由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进而成为皇父摄政王),才能保命,才能坐江山。

不寻常的情感伦理

最有名的就是“太后下嫁”的公案。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就记载了太后下嫁一事。至今仍有人认为所谓太后下嫁确有其事,并提出种种理由,但是没有一条是铁证。

其一,孝庄下嫁为保全儿子的皇位。实际上,顺治继位是多种政治势力,复杂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

其二,兄死弟可娶其妻是满族习俗。满族确实有这样的习俗,但有这样的习俗,并不能证明多尔衮就一定娶了他的嫂子。

其三,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这是尊称,就如同光绪帝称慈禧为“皇阿玛”一样。

其四,蒋良骐编辑的《东华录》里,记载有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等内容。但相恋不能等同于下嫁。

其五,孝庄死后埋在清东陵。孝庄太后自己和康熙都做了解释,不愿意惊动太宗的亡灵,而愿意同儿孙在一起。

其六,有人说见过《太后下嫁诏》。这是缺乏证据的顺嘴一说。历史不能凭某人一说,就确定是怎么回事。

其七,明末张苍水(南明王朝的拥戴者)的一首七言绝句《建夷宫词》,似乎能说明点什么: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但是,这是一首明显带有民族偏见的诗歌。而且,诗歌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的证据。

但下嫁的事,好好像有点子虚乌有,确实没有可靠考的证据。不管孝庄太后是否下嫁,为了母子的命运和大清江山,尽力笼络。

悲催的成宗皇帝

福临的登基既是有幸的,又是不幸的。说他有幸,是因为他小小年纪成了皇上;说他不幸,是因为他做个儿皇帝,无权无势形同傀儡。他与叔父多尔衮的关系也是双重的,一是他离不开叔父的支持,否则无法登上皇帝宝座;二是他生活在“皇父摄政王”的阴影里,永远有名无实。

经过一番经营,多尔衮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小皇帝也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多尔衮成了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上的皇帝。而小皇帝的处境则危如累卵,只有仰人鼻息,任人摆布。多尔衮擅政期间,一是,罢黜了八旗诸王贝勒共议军国大事的制度;二是,由郑亲王、睿亲王共同辅政,变为自己专擅朝政;三是,尽力打击、削弱两黄旗势力,诬陷豪格、处置索尼等干将;四是,阴谋处死豪格。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霸权,都是为了让小皇帝处于绝境。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在古北口外行猎时掉落马下受伤。十二月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因伤重不治逝于喀喇城,终年三十九岁。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多尔衮死后不久,不管是真政敌还是假政敌,便蜂拥而出告发他。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多尔衮被剥夺封号。随后被定十大罪状、追夺一切皇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多尔衮平了反,恢复了他睿亲王的封号,称赞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并“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