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英国佬戈登,混成清廷军事教官,给李鸿章提救国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10 10:03:07 发布人:hao168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戈登冲进圆明园,与其他士兵一起对圆明园进行烧杀抢掠。《北京条约》签订后,戈登作为李鸿章手下的一名军事长官,领导洋枪队,与清政府的江南江北大营一起进攻太平天国。同治三年,太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戈登冲进圆明园,与其他士兵一起对圆明园进行烧杀抢掠。

《北京条约》签订后,戈登作为李鸿章手下的一名军事长官,领导洋枪队,与清政府的江南江北大营一起进攻太平天国。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清政府获得了胜利。

戈登回国前,通过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二十条建议,让后世受益良久。

积贫积弱,英法联军直取帝都

1、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损失惨重

要说戈登为何会来到中国,那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脱不了干系。英法为扩大在华利益,与当时表示拒绝的清政府发生了冲突,很快演变为战争。

掌握着“财富密码”的英法联军心里明白,只要将坚船利炮推进到天津,清政府势必会投降。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当英法联军攻入天津,满清皇帝便开始向承德逃难。

只不过,这一次,英法联军直接攻入了这个古老帝国的都城——北京。戈登正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英国人,冲入北京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抢夺战利品。

他们冲进紫禁城,冲入颐和园,冲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抢夺一切可以带走之前的东西,炸毁带不走的。随后一把大火,销毁了自己的罪行。

不久清政府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宣告结束。英法联军撤出中国。但是,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一些土地、赔一些款相比,当时大清帝国正面临一场更加严峻的危机。因为这场危机会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它就是近代由农民率领影响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2、太平天国,清军难以招架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起义演变而来的运动。从西南地区一路转战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在最富裕的江南地区发展壮大。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时期,影响范围多达数十个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当时的江南江北两大营围剿太平天国运动,但一直未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

《北京条约》一签订,清政府迅速与英法结为同盟,部分英法军队留在中国,负责帮助清政府改革军队,建立新军,剿灭太平天国等任务。而戈登,正是其中之一。

在洋人的帮助之下,曾国藩的淮军,李鸿章的北洋军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先后组建,并且迅速成为了清政府军队的主力,参与到太平天国的剿灭行动当中。

很快,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这场农民起义最终被平定,曾国藩等人也得以看到在太平天国内部,统治阶级有多么的腐朽,王府有多么奢华。而在1862年,当时负责在宁波剿灭太平天国洋枪队的队长被杀,戈登自然成为这支洋枪队的新一任队长,从此拉开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佩剑者,也是贪财者

1、骑士精神带来的底线原则

要说戈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首先要客观讲,他是一位“佩剑者”而不是某些书中写的“刽子手”。所谓“佩剑者”,是西方对于那些恪守原则,勇于承担责任的传统贵族绅士的称呼。

在他眼中,中国人并不是那么软弱不堪,只需要稍加训练,就能够成为强悍的战士。

在他的训练之下,洋枪队纪律严格。和同时期那些只会侵扰百姓的流氓土匪军队不同,洋枪队此时的俸禄主要来自丰厚的军饷和赏金,而不是通过烧杀抢掠得到的。

但是,他自己没有钱,于是向他的上级李鸿章要。这是因为在英国,作为一名军人,就有理由向军事长官索要俸禄。所以,李鸿章没少给他们银子,毕竟战斗力强悍,李鸿章还要靠他们打仗。

在李鸿章的日记当中,对戈登的评价就有写戈登是一位恪守道德,有高尚情操的英国军人,李鸿章表示非常欣赏这位英国“佩剑者”。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当中,戈登也为自己证明自己并非贪财惜命之徒。屡立战功,洋枪队也一扫华尔率领时的涣散腐朽,成为清政府手中的利剑。

还有一件事算是戈登身上的闪光点,也是李鸿章的人生污点。在苏州城,有大量的太平天国投降的士兵。当时,戈登用自己和洋枪队的名誉来保证,苏州城的太平军投降后将会保证人身安全。但是李鸿章却出尔反尔,滥杀投降的士兵。

戈登作为一名“佩剑者”,自然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誉,也因为这件事,差点与李鸿章决裂。

2、贪财,引发的矛盾

那么,戈登,就真的是这么一位正直的英国军人吗?当然不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戈登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贪财。为此,戈登与李鸿章没少产生矛盾。

戈登虽然正直,从来不会像当时清军将领一样,贪污军饷,但是对于他人赠送的钱财,他也会照单收下。戈登经常会向李鸿章要钱,一方面是给洋枪队发军饷,另一方面当然是充实自己的钱包。在英国,军饷统一由国家下发。

清朝也是,所以,戈登就会向李鸿章要军饷。但是洋枪队并不属于清军,朝廷也就没有拨任何军饷给李鸿章。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当中,都会将大量的利润放入自己的钱包,哪会开心拿出去给这些洋鬼子。因此,在他的日记当中,除了记载戈登的正直,恪守道德以外,也评价他心高气傲,经常向他要银子。

临行作别,二十条建议以图强

戈登在中国的时间越长,对中国的感情也越深厚。自认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的戈登,清清楚楚看到了当时的大清帝国早已伤痕累累,支撑不了多久。

他也曾真心希望能够改变当时大清帝国积贫积弱的现状,积极改善洋枪队的战斗力,凭一己之力让清政府的军队提升战斗力,稳固清政府的统治想必是戈登当时心中的目标。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彻底平定,戈登任务完成,准备登船,返回自己的祖国。在此之前,戈登试图借李鸿章之手,向大清皇帝提出二十条改变当前现状的建议,主要包括:在签订条约时,应白纸黑字写下来;迁都到一个更加安全的城市;财政不足,军队优先发展陆军,海军其次;在重要官职和教员应由中国人担任等。

这些建议,虽然有些并不适用于当时的清国,但军事上的建议却给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戈登登上船,开始返回英国,至于当时的大清国到底遵守了几条,他永远没机会知道了。

在历史上,戈登作为洋枪队的队长,确实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农民运动,进一步迟滞了中国革命形势。但是对清政府来说,确确实实让当时的清朝军队,尤其是洋枪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作战能力强悍,军纪公正,清军的战斗力着实提升了不少。

只不过,清政府统治阶级不明白的是,清政府完全不知道当时的中国要的不是军事上的革新,也不是在器物上的革新,而是政治上,彻彻底底的革新。几十年后,武汉的枪响吹响了全面革命的号角,清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主义政权,消失在历史当中。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