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雍正在世时极力护他,乾隆一登基,立刻把他杀了

发布时间:2023-05-10 12:12:37 发布人:hao168

在学习清代历史时,我们会发现经常有这种情况:老皇帝下某个旨意,后辈们再来推翻。干这种事的,乾隆占了很大部分。往大了说,例如顺治剥夺多尔衮的封号,挖掘其坟墓,削除他的祖籍,到乾隆这里,竟然彻底恢复生前地

在学习清代历史时,我们会发现经常有这种情况:老皇帝下某个旨意,后辈们再来推翻。

干这种事的,乾隆占了很大部分。

往大了说,例如顺治剥夺多尔衮的封号,挖掘其坟墓,削除他的祖籍,到乾隆这里,竟然彻底恢复生前地位,还客观评价了一番;雍正把曾经参与九子夺嫡的对手们全部贬为平民、罪人,或者圈禁,乾隆同样,给他们恢复,昔日十四阿哥甚至再度启用重要职位。

以上的例子,是平反,下面的例子,则是降罪。

主人公是个小人物,名叫曾静。

他的身份是反清复明坚决拥护着。

清朝因为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入关以后推行剃发异服又在江南有过屠杀的先例,所以民愤很大,有许多人,一生都在坚持反清复明事业。他们有的参与进例如白莲教这样的组织,积少成多偶尔发动写起义,还有很成规模的人,以文字方式影响他人。曾静是个学者,因此很正常地接触到了反清复明思想。

对他影响最深刻,最久远的人,莫过于吕留良。在读了一些吕留良的著作以后,曾静心中深信:清朝是夷,挤走了正统,需要被赶走。(这只是核心思想,还有更多更系统的理论)

不仅如此,曾静还身体力行去游说周围人加入反清复明的行列。

他最活跃的时候,刚好是雍正登基以后想要树立威信的时期,因此二人的关系很微妙,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雍正对胤禩等人展开了铁血的报复、预防。将他们或圈禁、或革爵、党羽全部拿下,这是政治手腕,最狠的还是改了名字,阿其那塞思黑等等,这就属于发泄不满了。

最后,这批人死的死,伤的伤,于是民间一批人开始醒悟:这可都是皇帝的亲兄弟,对亲人尚且如此,雍正得多残忍啊?

当然了,让民众自觉地认识到这点不太容易,需要有人去指出、煽动,曾静就是扮演的这个角色。

在雍正与曾静关系的第一个阶段,一个做事,一个声讨。

二,但雍正是个聪明人,千古一帝的儿子,活到最后的皇子,他当然知道如何做好危机公关。事实证明,不仅做好,他还利用了曾静翻盘。

是的,我说的是“利用”。

且看雍正做了什么:首先,抓住反清复明的主力,杀掉,鞭尸,流放家人。其次,把这些人写的书籍,全部烧毁,一个不留。最后,邀请曾静,当场对峙,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反驳曾静的指控,而后,将现场版的文字记载出书,做成:《大义觉迷录》。

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回答了这些问题:有没有杀掉父亲?有没有杀死母亲?为什么处理兄弟?是否贪财好色?如何做个好皇帝?进而引到终极问题:如何看待华与夷?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本就没有夷狄。

如此熟悉的套路,雍正绝对是最早的危机公关,宣传人才。

可想而知,曾静是不能杀的,如果杀掉他,那么之前一切长篇大论,都会成了“堂而皇之”,一切据理力争,都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曾静毕竟是个小人物,雍正堂堂皇帝,不会真的记恨他。

于是,胤禛下旨:念及曾静只是受到吕留良的影响,没有实质的造反举动,所以释放,且不以犯罪论处。

可是,当新皇帝登基,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尤其是,当皇帝是自信满满的乾隆,曾静更加凶多吉少。

果不其然,乾隆改判了曾静的罪名:父皇不是说你没有谋逆的事实吗?可是你还犯了其他的罪呀嘻嘻嘻,你“诽谤先帝”了!

随后,曾静被凌迟处死。

后记:

本文并未想要摸黑雍正乾隆,事实上,曾静一事只是他们为政生涯中的一个小手腕,站在皇帝的角度,既维护了名声,又除掉了对手,其实挺聪明的。只是既然要揭开这些人之间微妙的小关系,就不得不深入主人公们的内心深处,看看哪里阴暗了,哪里光明了,哪里又有点小算盘。

乾隆和雍正不说,曾静是真的惨,因为他的咖位太小了,实力不够就横空出世,只能被大潮流摆布。可是似乎也很值得敬畏,曾静心中深知,他只有一张嘴,一支笔,却依旧敢只身犯险,真的活出了许多勇士的样子。

本文参考资料:

《清宫启示录》

《大义觉迷录》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