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去世时,胤禵在西北手握重兵,他为何不率兵回京与雍正争位?

发布时间:2023-05-10 20:39:08 发布人:hao168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玄烨去世,康熙去世后,他的第四子胤禛继位也就是雍正皇帝。在雍正登基之后,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不服雍正继位,尤其是以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为首的“八爷党”集团。说起来胤禵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玄烨去世,康熙去世后,他的第四子胤禛继位也就是雍正皇帝。在雍正登基之后,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不服雍正继位,尤其是以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为首的“八爷党”集团。

说起来胤禵还是雍正的同母弟弟,不过他也是雍正继承皇位的主要竞争对手。最初时胤禵是毫无保留地支持胤禩成为太子并继位,后来随着胤禩逐渐失去康熙的喜爱,并最终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胤禩改为支持胤禵继位,并把“八爷党”转成了“十四爷党”。

胤禵文武双全,在康熙晚年更是率军出征去西北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康熙去世时胤禵正在西北统率十万八旗兵与准噶尔部作战,而据《清实录》记载胤禵对雍正继位十分不满,那么胤禵为何不带领西北的十万大军回京与雍正争位呢?

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的时候,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派人突袭了西藏拉萨,杀害了与清朝亲近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因此康熙震怒。

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十万八旗军开赴西北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同时康熙还命令时任川陕总督年羹尧负责统筹西北前线一切军需物资和补给保障。

这一次康熙是打算一劳永逸彻底攻灭准噶尔部,所以即便胤禵很快收复西藏拉萨后,康熙仍然继续让胤禵追歼策妄阿拉布坦,到康熙去世时,策妄阿拉布坦基本被胤禵打得节节败退,只能龟缩到老巢伊犁不敢出战了。

既然策妄阿拉布坦已经被胤禵压制的退守伊犁,那么胤禵为何不率领西北的十万八旗军回师京城与雍正争位呢?

其实从雍正继位之始,胤禵就注定了被雍正完全压制,胤禵本身也很明白他如果率兵回师京城与雍正争位,那他的胜率几乎就是零,而且他的下场也会更惨。

胤禵当时所能依靠的就是西北十万八旗军,还有京城中胤禩一党对他的支持,恰恰胤禵所依靠的这两样都被雍正彻底压制住了,而雍正就是通过两个人来压制胤禵,这俩人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一个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

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年贵妃,康熙时期年贵妃就已经嫁给雍正当侧福晋了,雍正最爱的女人可以说就是年贵妃,从这层关系上来说,年羹尧还是雍正的大舅哥,两人属于亲戚关系。

在没继位之前雍正就利用这层亲戚关系对年羹尧是大力拉拢,据史料记载年羹尧曾经回京述职,这期间雍正宴请年羹尧,并把他留宿在了家中,他和年羹尧还曾在一个屋子中彻夜长谈,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所以年羹尧不仅与雍正有亲戚关系,两人的交情也很深厚。雍正继位,年羹尧自会成为既得利益者,因此年羹尧与雍正有着共同的利益,属于是利益共同体,他自然要保着雍正的皇位了。

而胤禵在西北前线所有的军需物资补给都需要由年羹尧统筹,打仗可不是光靠军队人数就行了,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后勤军需补给,西北十万大军那可是人养马喂,后勤军需物资补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因此别看年羹尧只是掌控着西北军的后勤,实际上他是能决定胤禵胜败的人。

想一想如果胤禵在西北有何异动,他想率军回师京城,那么年羹尧就会立刻切断他的军需补给,失去了军需补给,胤禵在西北的十万大军就是纸老虎,还没等打到京城呢,可能自己就溃不成军了,年羹尧到时候只需要从四川出兵就能轻松平定胤禵的军队。

所以年羹尧的位置当时很重要,只要年羹尧在,胤禵就不敢轻举妄动,他在西北的十万大军对于雍正来说不过是个纸老虎而已。对雍正构不成太大威胁。其实雍正和胤禵双方都明白这层利害关系,因此雍正才会堂而皇之地召胤禵回京给康熙奔丧,而胤禵也只能老实的奉旨回京,他很明白自己如果起兵胜率并不高。

年羹尧是属于雍正在外压制胤禵的人,隆科多则属于雍正在内压制胤禵的人。隆科多是康熙的亲舅舅大学士佟国维第三子,也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而雍正是孝懿仁皇后的养子,因此雍正在继位前就极力拉拢隆科多,并尊称他为舅舅。

隆科多的官职是九门提督,而九门提督的官职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也称之为步军统领衙门。这支军队属于是既负责京城卫戍还负责京城治安的军队,有点类似于军警结合的性质,因此也就是说隆科多手中掌控着卫戍京畿的大权。

康熙临终时召见大学士马齐和隆科多,二人接受了康熙的临终顾命,因此当康熙去世后,康熙遗诏中交代由雍正继位,马齐和隆科多当即表示效忠雍正。

当时马齐为了防止有些皇子和朝臣不肯拥护雍正,还特意让隆科多带领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封锁京城,并实施宵禁戒严。

在马齐和隆科多的保驾护航下,雍正才坐稳了皇位,后来雍正为了报答马齐和隆科多二人,雍正特意让继承人儿子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娶了马齐的亲侄女富察氏为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富察皇后,雍正对隆科多则是礼遇有加,不仅公开尊称他为舅舅,对他信任有加,雍正甚至给予他不必奏请可以直接选拔任命官员的权力,当时人都称隆科多推荐的官员为佟选,可见隆科多后来得到了极大的政治回报。

笼络住了隆科多,这也使得雍正在京城内可以对胤禩一党进行压制,胤禩一党由于受到隆科多的压制,在朝廷内部很难有所作为。而且雍正就是靠着隆科多,就算胤禵率西北十万大军杀回京城,他也足以应对。

因为当时京城的武装力量主要由步军统领衙门和皇帝直属的禁卫军以及顺天府的地方治安武装力量组成,按照史料记载,步军统领衙门常备兵力是3万多人,皇帝直属的禁卫军包括骁骑营、善扑营、前锋营、护军营以及大内侍卫等等共计有4万多人,再加上顺天府的治安武装力量,当时京城可调动的军事力量至少得有8万人以上。

想一想如果胤禵带着10万大军杀回京城,他要面对的守城军队至少在8万人以上,而且还没有算会有进京勤王的军队,最关键的是京城的城防堪称天下之最,所以胤禵即便顺利带着10万大军杀回京城,他也很难攻下京城来。

因此从这些就能看出雍正继位后可以说是把胤禵拿捏得死死的,在外面胤禵的西北前线十万大军成了纸老虎,在内胤禩也被压制的无法帮助胤禵,可以说雍正继位之后的手段很高明,胤禵的每一步都被他堵死了,所以胤禵只能乖乖地遵从雍正圣旨从西北前线被替换回京给康熙奔丧。

要知道雍正继位是出自康熙遗诏的遗旨,他继位属于是名正言顺,在古代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必须得有名正言顺的理由。

像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吴三桂却曾经亲自擒杀南明末帝永历帝朱由榔,后来是由于康熙削藩,他才不得已起兵反清,所以他在三藩之乱时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根本得不到前明遗民的拥护和认可,因此他最终被康熙平定了。

而胤禵如果起兵回师京城的话,他以什么理由和名义呢?答案是他还不如吴三桂能打个反清复明的口号,他没有任何理由回师京城。

因为胤禵无法证明雍正继位不正,康熙遗诏已经公布,所以那么雍正就是大清合法的皇帝,即便胤禩和胤禵等人不服,但是不服归不服,雍正继位绝对是名正言顺。

如果说雍正残害兄弟,雍正当时也没做这些事,要知道雍正继位之后立刻加封胤禩为廉亲王,还让他成为议政王,只不过胤禩在雍正最信任和喜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和马齐以及隆科多的压制之下难有作为而已。

而雍正对胤禩一党的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也没有过多打击残害,胤禵被从西北前线召回之后,雍正就以满洲旧制皇子需要到前线历练为名,把胤禟派到了西北前线,不过胤禟名为历练,实际上在西北已经被雍正派人监视起来,老十胤誐则被雍正派去护送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灵龛回归漠北蒙古。

雍正的手段很明确,就是上来先把胤禩一党拆散,不让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可是雍正做得一点不过分,没有明显的残害打击他们。

所以雍正继位是名正言顺,继位之后也没有残害打击兄弟,胤禵以什么名义号令军队回师京城呢?

答案就是胤禵根本找不到名义来回师京城,胤禵如果名不正言不顺,即便强行让手下军队回攻京城,他的军队肯定不会和他一条心,他最终也是必败的。

况且清朝平时是不设大将军的官职,只在战时才会临时设立,大将军不过是代替皇帝出征而已,所以军队的掌控权最终还在皇帝手中。

如果胤禵在没有名正言顺的名义之下命令军队回师京城,那么雍正一道圣旨就可以瓦解他的军队,到时候除了极少数胤禵身边的亲兵之外,恐怕十万大军都想着抓住胤禵去邀功。

清朝的皇帝对军队影响力极大,雍正继位之后立刻下圣旨召胤禵回京,命堂兄贝勒延信接替胤禵代理抚远大将军之职,说换就换掉了胤禵的大将军之职。

后来雍正又猜忌延信与胤禵关系亲密有结党的嫌疑,于是他又以年羹尧接替延信成为抚远大将军,也是说换就换了。年羹尧后来被雍正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雍正又让提督岳钟琪接替年羹尧掌控西北军务,说换年羹尧就能换掉。可见清朝皇帝对军队掌控力度很强,雍正在西北连续换了四任统帅几乎是没有阻碍。

雍正继位时已经45岁,他已经是一个政治手段非常成熟的皇帝了,他更加明白掌控住军队才能坐稳皇位的道理,因此雍正虽然没带过兵,但他继位之后对军权极为重视,他借着皇帝对军队的影响力,从未放松过对军队的掌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胤禵根本没有机会率西北十万大军回师京城去和雍正争位,胤禵的军事能力方面或许比哥哥雍正要出色得多,但他在政治手段方面比雍正可就差太多了,因此他从雍正继位之后就彻底被拿捏住了,他只能老老实实接受雍正的圣旨,放弃西北兵权回京城了。

雍正从继位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了这一切形势,他在把胤禩和胤禵彻底压制住,所以才能有恃无恐的解除胤禵的兵权,把他从西北前线召回来。

胤禵也是看透了这些形势,手握十万大军,他何尝又不想回京与雍正争位,只不过他是聪明人,他清楚在当时的形势下,他难以率军回师京城,因此他也只能是遵从雍正的圣旨,乖乖交出兵权回京城。

不过胤禵也不明智,回到京城又继续和雍正打嘴仗,最终激怒了雍正,先是被软禁起来,后来又被褫夺爵位囚禁起来,直到最后侄子乾隆继位之后才被释放出来,乾隆最后封他为恂郡王,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时去世,终年67岁,他也算是康熙晚年参与诸子争位中结局最好的皇子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