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因“复明”口号太假且战事顺利而称王,局势不利后称帝自娱

发布时间:2023-03-10 18:04:41 发布人:hao168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不思亲。”这首诗是吴三桂曾经的好友、明朝遗老谢四新在吴反清后写给吴三桂看的,当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不思亲。”这首诗是吴三桂曾经的好友、明朝遗老谢四新在吴反清后写给吴三桂看的,当时打起反清复明大旗的吴三桂派人请他到自己幕下,他觉得吴三桂太假,所以直接做诗拒绝。这首诗将吴三桂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品性暴露无遗,剥开了他反清复明的伪装,搞得吴三桂恼羞成怒,大骂“薄福小人”。

就吴三桂这种投机分子,他搞反清复明是假,对清廷撤藩不满,行割据裂土之实倒是真的,而且历史是有记忆的,当初吴三桂给清朝卖命这么忠诚,当前明遗老集体失忆了是不是?

想当年,吴三桂在顺治五年(1648年)复出就把灵魂完全出卖给了清朝,镇压榆林拥明反清势力,“率铁骑数百,冒矢石摧锋陷阵”,攻下榆林城后,又对反清势力进行清洗,进行屠城,“急攻数日而拔,屠其城。榆林大姓尤、杜、种,皆世将也,杀戮殆尽”。

后来又为清廷南下汉中、入四川、进云南暴打永历政权刘文秀、李定国等部,四处征战,硬仗、恶仗打了无数次,自己也差点被刘文秀干掉,可谓是“大清忠臣”啊!为了讨清朝欢心,还要南下缅甸俘虏永历帝,要知道就是顺治皇帝都说“若势有不可为,慎勿强行”,结果吴三桂还是勇敢地深入缅甸将永历帝带回昆明,并将永历帝用弓弦绞死(《庭闻录》谓赐帛自缢),受到了清廷表彰,这更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

那问题来了,吴三桂当初开山海关,还能解释为受李自成逼迫,效申包胥之哭,不得已借清军入关平定李自成为君父报仇,也算合理!那后来做清朝的鹰犬,这疯狂杀戮反清人士,将旧主活活勒死,怎么解释?也是被李自成逼迫的么?还“反清复明”,这个造反理由吴三桂能说服自己吗?

吴三桂

事实上,连吴三桂手下那帮人也觉得太假,别人可以打反清复明的旗号来做事,吴三桂也打出反清复明,名声都臭大街了,还有什么信用可言,显然号召力不足啊!方光琛言:“出关乞师,力不足也,此可解,至明永历已窜蛮夷中,必擒而杀之,此不可解矣。今以王兵力,恢复明土甚易,但不知成功之后,果能从赤松子游乎?事势所迫,万不能终守臣节。篦子坡之事可一行之,又再行之乎?”《平吴录》记载:“昔项羽立义帝,后又弑之,反动天下之兵。今天下在王掌握,他日又置怀宗后裔于何地?”

所以,吴三桂这个反清复明的口号,大部分前明遗老都觉得吴三桂反清复明不就是个笑话么?而吴三桂由于初期打得顺风顺水,觉得清廷很容易击败,再加上自己早已失信于天下,反清复明口号号召力不足,干脆就直接撕掉伪装,立自己为“周王”,“十三年正月,三桂自称‘周王’”。这一下就让吴三桂的画皮更加暴露无遗,还遭到了同为反清势力郑经一方的嘲笑和绝交,“吾家在海外数十年,称奉明号。今吴号周,耿称甲寅,是以来攻,尔两家若归正朔,吾不难进镇江,上南京,否则尔两家皆吾敌国也”。

更搞笑的是,再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吴三桂还要过一把皇帝瘾。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投降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尚之信归顺清朝,清军也在这一年平定江西全境。康熙十七年(1678年),安亲王岳乐收复浏阳、平江,并招降吴三桂麾下水师将领林兴珠。征南将军穆占攻拔永兴、茶陵、攸县、安仁等十二城,清军舟师根据林兴珠的建议切断了岳阳与长沙、衡州的通道,吴军前线陷入了巨大困境。

吴三桂控制区示意图

而在吴三桂的控制区,则是物价腾贵,“征催严迫,怨声四起”。

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吴三桂居然“昼夜声色自娱,不理军事”,为了所谓的凝聚人心,也为了过一把皇帝瘾,吴三桂玩起了称帝的把戏。遂在衡州称帝,年号昭武。《庭闻录》记载:“久驻衡州,欲直北而前,则荆州、武昌已为大兵驻守,不可犯。西招张勇,不应;东招耿、尚二藩,皆不得志。徘徊日慼,惨惨悲伤,贼党哀其意,相率劝进。三桂自念日暮,及未死,姑称帝以自娱。”

只是称帝之后,并没有改变昭武政权在战场上的不利形势,吴三桂遂忧愤而卒。至于他说反清复明啥的,只是笑话罢了,听听就好,他自己听到这四个字都心虚得不得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