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绝无仅有”,导师就该以学生为荣新京报快评

发布时间:2023-05-11 20:09:52 发布人:hao168

▲林红军教授的教师个人主页。图/网络截图 “培养研究生成效显著,陈镒锋入选科睿唯安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硕士生入选绝无仅有)。”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科学院院长林红军,因在

▲林红军教授的教师个人主页。图/网络截图

“培养研究生成效显著,陈镒锋入选科睿唯安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硕士生入选绝无仅有)。”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科学院院长林红军,因在教师个人主页的简介部分一句话中的“绝无仅有”一词,被舆论热议。

要知道,“前1%高被引科学家”可不是什么“野鸡榜单”,去年的榜单有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入选,他们在过去10年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单个或多个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中国内地入选的1169人中更不乏广有盛誉的两院院士。作为硕士生,陈镒锋能够名列其中, 实属不易,除了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导师的投入也功不可没。

高校教师的个人主页是用来吸引优秀生源的展示窗口,导师往往会把自己最得意的成果和代表作罗列其中。对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决定权多半还在老师自己手中。此前,南开大学物理学院胡金牛教授就曾因幽默的“自嘲式简介”被网民“挖”出来,狠狠赚了一波学子们的好感。

作为林红军教授的硕士生,陈镒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能成功考取博士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导;而林教授选择把培养硕士生的成绩展示出来,其中认可、欣赏和自豪的情感,也无需多言。“绝无仅有”的展示,也是团队内部良好导学关系的真实写照。

其实,从更广泛的科研育人层面来看,这样的展示也有着不易被察觉的积极意义。

过去,社会、管理部门对高校科研工作评价标准,或多或少有一些失衡的方面。比如,重成果而轻过程,重发表而轻育人,重团队而轻个体。所以,在汇报、展示成绩时,导师往往注重堆砌论文、著作的数量,很少提及自己的育人成果。

但是,一个导师的水平,不单体现在他个人能取得的学术成果和荣誉上,恰恰也体现在能否指导出足矣独当一面的年轻后辈上。早在2005年,《自然》杂志就专门创立了自然科学指导奖,用于表彰在指导研究生方面卓有成效的导师,也获得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

科研工作从来不是“快餐”,有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需要几代学者前赴后继去攻克的,代际传承就成了其中无法忽视的关键问题。回顾近现代科学发展历史,处于世界前沿的科学家往往有明显的师生传承关系。比如,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与他的学生法拉第,都是化学学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因此,把“得意弟子”的成绩选择展示在个人简介中,非但不会降低外界对导师的学术评价,还可以展示其指导的功力,让社会看到为人师者另一面的魅力。

近年来,研究生在我国持续扩招,但多数高校的导师数量并没有相应跟上,也使得导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大了很多。事实上,大量研究生涌入科研领域,不都是为了、也不可能都成为科学家。在两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习得必要的进阶知识与专业技能,身心健康地走入社会,这是很多学生的求学初衷,也是更多导师应该要意识到的问题。

现实里,一些导师把学生仅仅视为可以随意压榨的学术生产力,又或者完全放养、不顾不问,忽视了专业指导和身心关怀在其生涯中的重要性,以至于导学关系被异化成了“老板-员工”的关系,师生矛盾与分歧被频频爆出。导师如能更加看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就能纠正这种被异化的导学关系。

而在找导师时,很多学生也会感到迷茫。这正是因为,过去很多导师只罗列自己的学术成果,缺乏更多的信息——学生也不确定导师会如何对待学生,“我能否在导师那里得到足够的指导”等问题,也难以确定。导师在自我简介中传达出这种“以学生为荣”的态度,无疑就是一份重要参考。

说到底,科研事业是一个持续和长久命题,其核心资源就是人才。像林红军教授这样,把培养出的人才视作自己最亮眼的代表作之一,不但值得鼓励,更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撰稿 / 公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吴兴发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