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

发布时间:2023-05-13 10:11:21 发布人:hao168

僧格林沁之所以选择在八里桥的开阔地段同英法联军展开决战,实际上是因为认知差异,他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的火力会如此之强。同时,他所率领的是最为精锐的蒙古骑兵,开阔地本身就适合蒙古骑兵冲锋,所以从他自身认知角

僧格林沁之所以选择在八里桥的开阔地段同英法联军展开决战,实际上是因为认知差异,他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的火力会如此之强。同时,他所率领的是最为精锐的蒙古骑兵,开阔地本身就适合蒙古骑兵冲锋,所以从他自身认知角度来说,他并没有选错决战地点。

当时已经没有退路

之所以要选择同英法联军决战,是因为当时已经没有退路了。

我们今天打开百度地图,就可以看到八里桥到故宫都已经没多远了,图中画圈的地方就是八里桥,在地图上来看,已经没有20公里了,也就是说,英法联军到了这里你还不守的话,那就等于是把首都让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首都这样重要的地方不守是说不过去的,而且当时清廷已经把北京附近的部队都交给了僧格林沁指挥,他的任务就是防守首都。再说,英法联军打过来,也是僧格林沁扣押了对方的使者引发的战争,这个责任,僧格林沁还是要担当的。

僧格林沁在战前也是经过了多方的部署,在部队集结完毕之后,决定在八里桥展开一场决战,试图一举击溃英法联军。

僧格林沁与英法联军作战情况

在八里桥决战之前,双方先是在张家湾进行了一场战役。僧格林沁集结了3万部队,与他们对战的是1万名左右的英法联军。当时僧格林沁带领17000人作为先头部队与英法联军交手,他用数千名步兵正面吸引对方的火力,然后出动骑兵从侧翼包抄,试图一举冲垮英法联军。

但是此时的英法联军的火力已经不能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同日而语了,此时的英法联军使用的是后膛枪,无论是射速还是威力还是射程,都已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使用的前膛枪明显有了改进。

僧格林沁手上有11000多名蒙古精锐骑兵,在发动冲锋的时候很快就遭受到了对方的排枪和火炮的猛击,结果伤亡严重,基本冲不到英法联军的面前就基本全部报销了。

正面牵制的步兵就更不用说了,基本被火炮轰的七零八落。之后英法联军出动了骑兵部队追击,这些骑兵既可以用枪进行远距离射击,近战也可以用马刀肉搏,一举将已经溃散的清军打的乱跑。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僧格林沁也是看懂了,继续打下去除了徒增伤亡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他下令撤退,战役就此结束了。

此战僧格林沁伤亡超过了1500多人,还丢掉了80多门大炮,而英法联军仅仅伤亡20人,这可以说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屠杀了。

之后英法联军步步紧逼一直到了八里桥。撤退到了这里,僧格林沁不打也得打了,再退就等于把首都给让出来了。

此时的僧格林沁知道就是打也打不赢,但是作为当时全权负责防守北京的大将,僧格林沁不打就没法跟朝廷交代,还是硬着头皮再打了一场,结果蒙古骑兵依然惨败,损失了超过1200多人,英法联军伤亡仅50多人。

其实经过了前面的战役,僧格林沁也知道首都守不住,八里桥之战他也不是一味地硬拼,在伤亡了1200多人之后,他就撤了,当时他手上有3万人左右。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不展开夜战呢?因为当时清军的士气很低,如果是夜战的话,是要组织敢死队去打的,而愿意去打夜战的基本都是不要命的去做的,当时僧格林沁就是想组织夜战,也没人敢去,所以也就打不起夜战了。

当然,我们很多人都是受了影视剧的影响,如《火烧圆明园》之类的,里面的清军都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地往前冲。但实际情况是,当时的清军没有我们影视剧里面表现的这么英勇,基本都是一些怕死鬼,唯一能打的也就只有蒙古骑兵。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