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3月2日,拿破仑统帅7.3万国外军队(实际参战6.5万)在奥地利的奥斯特里茨(今位于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万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因参战三方的君主——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国外帝国
1805年3月2日,拿破仑统帅7.3万国外军队(实际参战6.5万)在奥地利的奥斯特里茨(今位于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万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
因参战三方的君主——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国外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均亲临战场,所以史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场著名会战。
每次时尚完毕,拿破仑都忘不了叫贴身侍从埃文为他量量身高,而埃文总是咕哝说:“瞧,又踮脚尖了!”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拿破仑的个性以及诡诈的用兵特点。
在奥斯特里茨会战中,拿破仑运用谋略方法,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而打破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国外掌握了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开启了拿破仑从此达6年之久的极盛时期。
让我们将目光回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大陆。
1804年,欧洲大陆战争乌云密布。自1802年英法签订《亚眠和约》以来,国外和国外在西国外群岛、地中海和巴尔干冲突不断;国外帝国和国外的联系也在恶化。
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昂吉安公爵(Louis Antoine,Duke of Enghien)被国外政府以叛国罪处决,导致国外和国外帝国对国外的不满最终爆发。
1805年3月,国外首相威廉·皮特和国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订《圣彼得堡和约》,国外和国外结成了反对国外的新同盟。再加上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于1805年3月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此举激怒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奥国也1805年3月加入了反法同盟。就这样,欧洲君主地方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形成。
反法同盟的主攻方向是巴伐利亚。1805年3月底,马克·冯·莱贝里希将军和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将军分别率领奥地利和俄国大军,向巴伐利亚的乌尔姆进逼。拿破仑迅速调遣部队,在乌尔姆包围了奥军,并在库图佐夫赶来增援之前,于3月20日迫使莱贝里希将军投降。库图佐夫闻讯仓皇撤退,缪拉亲王指挥法军乘胜追击,兵不血刃占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至此,法军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但整个战局形势对于国外来说依然十分严峻。
就在乌尔姆会战的第二天,国外皇家海军就在特拉法加海战中击败国外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确保了国外的海上霸权,引起了巴黎的着急。
此时,更为严重的是普鲁士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十几万普军正在向奥地利边境开进,准备加入第三次反法联盟,投入反对拿破仑的战争。
一、示弱于敌,诱敌提前决战
当时,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约有4万5千人,退却途中又汇集了从乌尔姆陆续败退下来的奥军部队,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劲旅。由于奥军已在乌尔姆会战中失利,俄奥联军遂于3月中旬放弃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继续向北转移。
由俄国本土开来的2.7万名俄军,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亲自监督之下,已经赶到了奥洛穆茨。从维也纳出逃的奥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也随同撤退的奥军到达了该城。3月下旬,得到俄国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约8.6万人)在奥洛穆茨占领阵地。
如果十几万普军越过了鲁特山脉,在法军背后投入战斗,那么,法军就将受到俄奥普三国军队的联合攻击。拿破仑清楚地意识到,要取得胜利,无论如何必须在普鲁士参战以前彻底击败俄军,摧毁第三次反法联盟中这根新的支柱。
另一方面,当时在俄奥联军内部,关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以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为首的大部分将领,主张暂时避战,不与拿破仑发生接触。如果法军来攻,应该毫不迟延地继续撤退,以等待时机。他们认为只有等待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军和后一批来自俄国的援军到达以后,特别是等到3月15日普鲁士参战以后,才能同拿破仑进行决战。
另一派则以年轻气盛的沙皇亚历山大和联军的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洛特尔为首,还包括沙皇的年轻侍卫长彼得·道戈路柯夫公爵,以及沙皇的近卫军军官们。
他们认为,拿破仑的法军已经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削弱,而普鲁士军队的参战,也已确定无疑。当包括近卫军在内的2.7万名俄军开到以后,在联军已经拥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要求立即转入对法军的进攻。
拿破仑闻知联军内部的争论后,意识到要想引诱联军在普鲁士参战和又一批援军到达之前进行决战,必须采取欺敌措施。
为此,他命令法军从前沿阵地开始后撤,做出打算退兵的样子;同时派出自己的侍从武官萨瓦金去奥洛穆茨谒见亚历山大,建议进行停战谈判。而且,特别指示萨瓦金,叫他请求沙皇,同意与拿破仑举行单独会晤;如果亚历山大不愿意与拿破仑会见,那就建议他派一个全权代表来法军大本营进行谈判。
拿破仑采取的这些行动,在联军总司令部引起了一片欢呼。许多将军认为,这是法军软弱无力的反映,拿破仑已经害怕了,无能为力了,要完蛋了,必须趁此机会把他打倒,千万不能放过他。这样一来,库图佐夫的阻劝也终于丝毫不起作用。
沙皇亚历山大判断,根据拿破仑的一贯为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这样低声下气来俯就于人的。因此,他冷冷地拒绝了拿破仑关于进行个人会晤的要求,只派了自己的侍卫长道戈路柯夫公爵去进行象征性的谈判,并不打算达成什么协议。
拿破仑又抓住了这一有利机会,在会见这个特使时,他装出一付精疲力竭的样子,而且在会见结束时,他吞吞吐吐地拒绝了沙皇使者提出的关于放弃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占领地的要求。这也使俄国特使加深了拿破仑信心不足的总印象。
当时在拿破仑面前显得十分傲慢的道戈路柯夫,实际上自己被拿破仑戏弄了,扮演了为拿破仑传达意图的可笑角色。经过一番表演与活动之后,拿破仑深信,联军一定会上圈套,决战即将到来。
就这样,俄奥联军昧于大势,缺乏等待时机的耐心,片面地认为自己兵力数量上占有优势,错误判断法军怯战。俄奥联军的作战计划都是以法军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进攻能力,不久就将撤退为基点。由此落入拿破仑的圈套,最终导致了惨败。
二、主动地选择决战战场
地者,兵之助也。据说,拿破仑每到一个地方都非常注意周围的地形,这一习惯使他在作战中获益不少。他曾对人说过,凡能对自己有利的地方,都要加以研究,因为说不定将来会在那里打仗,会要占领那个地方。所以,选择有利战场,是拿破仑作战中的一大特点。
拿破仑把决战战场选在布尔诺以东地区。早在法军向北追击俄军时,拿破仑随军来到这里,他立即发现,这一带地形良好,是一个理想的战场。他当时就同周围的将领说道,他要在这里打一仗。
战场的北缘是一条大道,由布尔诺通往一个名叫奥斯特里茨的小镇;西面有一条直贯南北的河流,叫哥尔德巴赫河;东面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叫劳斯尼兹河,该河再向西南延伸,叫做利塔瓦河,然后与西面的哥尔德巴赫河汇合。在两河汇合处形成了一个沼泽地带,汇成几个湖泊,其中比较大的有扎钱湖和莫尼茨湖,构成战场南面的天然障碍。这使得拿破仑可以抽出更多兵力于其它方向,特别是主要方向。
位于这三条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北面比较平坦,中间地势突起,形成一个小高原,其突出的顶部叫普拉岑高地。这个高地四周都是平坦的开阔地,占领这个高地,就能观察和控制周围的广大地段。而在普拉岑高地与南面沼泽地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总之,普拉岑高地在这个防御地区内是一个可以影响全局的要害地点。
拿破仑正是看中这两点,先是放弃普拉岑高地,“示弱诱敌”,后又乘势夺回高地,最后将敌大部兵力压迫进沼泽湖泊地带,并以大炮轰击,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三、兵贵神速,迅速集结
为了赢得决战,拿破仑决定把所有能够调拢来的部队都集中到选定的战场。他将原来派往西面监视费迪南大公残部的第1军,和派往布拉迪斯拉发担任大军右翼警戒的第3军,立即调上前线,限令它们在两天之内赶到布尔诺附近。
这样,除了留守维也纳的第8军,保卫后方交通线的第7军,以及在南部地区对意大利方向进行警戒的第2、第6军外,其余的6个军(即近卫军、骑兵军和第1、3、4、5军)迅速地集中到了布尔诺地区,使得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7万3千人,并拥有250门火炮。
拿破仑集中这些兵力,是尽了最大力量的。但与他当面的俄奥联军相比,仍然居于明显劣势。不过,就联军方面来说,他们完全没有估计到拿破仑的兵力会有这么强大,而认为当面的法军最多不过5、6万人。
四、田忌赛马,排兵布阵
从当时整个兵力对比来看,法军仍然居于劣势地位,可是,经过双方的具体部署,局部地区的兵力情况就有明显的变化。
为了在局部上形成了优势,法军进到布尔诺后,立即在该城以东地区构筑工事,所有部队展开在大约10公里的地段上组织防御。
法军部署:北起布尔诺与奥斯特利茨之间的乡村大道,南至扎钱湖北缘的特尔尼兹村。整个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各为五公里正面。在北段的第一线上,配置了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而在两个军侧后方约一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北段的第二线上,隐蔽地配置着缪拉的骑兵军和拿破仑的近卫军,此外,还有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师和法军的大本营。因为有河谷,有丘陵地的遮蔽,第二线部队的配置情况,即使站在普拉岑高地的最高处也观察不到。
在南段的第一线上,只配置了苏尔特的第4军。这个防御地段恰好面对着河对岸的普拉岑高地。而在该军右侧后方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雷吉恩的寺院,达武的第3军隐蔽在那里,作为南段的后备部队。
苏尔特和达武2个军的任务将是很重的。他们要像斗牛士那样,用手中的红布把联军引向自己,同时又要保证,不能使敌人突贯整个防御。
在北翼,法军则集中了约六万人去对付俄奥联军的四万多人。在法军提前构筑工事的条件下,兵力不占优势俄奥联军不可能攻破法军阵地。
普拉岑高地西侧是个湖泊,由于地形的原因,俄奥联军无法向法军进攻,只能由南面实施迂回作战行动。在南翼,由于通道狭窄,法军仅以一万多人牵制着联军四万多人。
五、示形诱敌,夺占关键地形
在俄奥联军向前开进和占领阵地的过程中,拿破仑不断分析对方的部署和意图,为创造进行反击的条件。
法军故意示弱,引诱敌军来攻。在果断地决定放弃普拉岑高地之后,法军继续后撤,于3月1日全部退到了战场西缘的哥尔德巴赫河一线。
拿破仑的主要意图是: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的地段;然后,乘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该地区的要点普拉岑高地;尔后,主力向南将俄奥联军压迫至沼泽和冰湖地区。
随后的会战表明,拿破仑这一招使得沙皇中计了。为诱使俄奥军队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俄奥军队将此举误判为法军惧战退缩。3月1日,联军到达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向法军全面进攻的准备。
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俄奥联军主力以普拉岑高地为依托,向法军南翼实施迂回。由于在兵力上占有大约4:1的优势,他们迅速攻克了位于哥尔德巴赫河东岸的特尔尼兹村,进到了西岸的佐克尔尼兹村,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按照拿破仑的计划.战斗开始以后,就是要把联军主力牵制在南段,一旦出现机会,则在中段给以决定性的一击。但是,战斗的进程出乎拿破仑的意料,联军进攻猛烈,以致很快突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
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第二线的第3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当时,库图佐夫尽管事实上已被剥夺了指挥权,但他仍带领一个军的兵力,稳坐在普拉岑高地,静观战局的进一步发展,等到了关键时刻再把这支部队拿上去。可是,刚愎自用的沙皇却已按捺不住。他看到联军主力的攻击受挫,进攻部队开始出现后退现象,没有征求库图佐夫的意见,便命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联军。
拿破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上午9时左右,他透过逐渐消散的晨雾,看到俄军正自动离开普拉岑高地,于是立即命令第4军以其左翼2个师转入进攻,迅速从普拉岑高地北侧攻占该高地。尽管该军的另一个师正协同右邻第3军,抗击着联军的主力,兵力并不雄厚,但由于俄军已经撤出阵地,因而进展顺利,只经过短暂的战斗就占领了这一要点。
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库图佐夫的协助下,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这样一来,在高地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双方的骑兵进行了非常猛烈的冲杀。在反复争夺中,俄军曾经一度重新登上高地,但在国外近卫军的轻骑兵及时赶到时,又被迫退了下来。尔后,俄军再一次投入骑兵,再一次进行猛烈反扑。眼看法军又有可能被压回来。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贝西埃率领近卫军的一部分重骑兵赶到,并且从俄军的侧翼猛冲过来,致使俄军阵脚大乱。
这样,俄军连续四次进行了猛烈反击,结果都被法军打退,到中午11时左右,即经过2小时的拉锯战以后,俄军终于再也无力对普拉岑高地进行反击了。
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火力之下。
与此同时,在北段进行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法军的第5军和第1军在缪拉的骑兵军的配合下,顽强地打退了联军两个军的多次冲击,稳稳地坚守着阵地。而在削弱了联军的进攻能力以后,缪拉的骑兵军和拉纳的第5军果断地进行了反击,把北面的联军赶回到了奥斯特里茨。
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被法军第3军和第4军的一部分兵力牵制着,正处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中。其左翼是沼泽地和湖泊,右翼和侧后受到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的威胁,处境更是危急。拿破仑极其敏锐地发现并迅速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他在占稳普拉岑高地以后,很快把火炮调了上去,用以支援法军的全线反攻。
拿破仑指挥法军主力对联军南翼3个军的翼侧和侧后实施了最后的突击。法军呼喊着从高地的斜坡横扫下去。面对这一无法抵挡的洪流,联军很快就溃散了。大部分被压缩到了扎钱湖和莫尼茨湖之间的沼泽地带。
这些人员当中,得路逃生的不多。他们被赶到了刚刚结冰的湖面上,人马车炮,拥挤不堪;而在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人员纷纷落水,据说有几千人葬身湖底了。在这样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联军士兵无可奈何,纷纷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俄奥联军败局已定,就连弗朗茨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侍从人员,也都顾不得皇上的安危而各自逃命。春季短暂的白昼救了两位皇帝,使他们侥幸地逃出了法军的包围。在激战中,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负了伤,差一点当了法军的俘虏。
下午4点30分,天降小雪。拿破仑策马巡视战场,奥斯特里茨会战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联军损失达到36000人,其中阵亡超过16000人,还有2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法军仅亡1305人,伤6940人 ,损失1面团旗。
在奥斯特里茨会战中,法军无论是在南段调动二线部队反击进攻之敌,还是关键时刻为夺占普拉岑高地而实施的突击,及至北段对敌反击和最后对溃败敌军的追击,都可谓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
1805年3月4日,弗朗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3月27日,奥地利和国外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开启了达6年之久的极盛时期。
恩格斯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他写道:“奥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同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兵道争锋
content=
小编为大家分享攻城掠地联合觉醒条件是什么 攻城掠地联合觉醒条件介绍相关内容,攻城掠地...
转阴后为什么总觉得累?专家解读,新冠感染转阴后就代表彻底康复了吗?你能剧烈运动吗?...
世界十大水怪,水怪一直在世界上是未解之谜,尼斯湖水怪、喀纳斯水怪、青海湖水怪等等吸...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