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使节见乾隆后一句话说透中国实质,但如今的西方和清朝却很像

发布时间:2023-03-11 09:57:52 发布人:hao168

马戛尔尼作为英国通商使臣,曾经在1792年9月26日以大清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次年到达中国。这是18世纪以来西欧国家第一次向中国正式派出通商使节,在这之前的法国,英国,荷兰,葡萄牙都曾想过用

马戛尔尼作为英国通商使臣,曾经在1792年9月26日以大清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次年到达中国。

这是18世纪以来西欧国家第一次向中国正式派出通商使节,在这之前的法国,英国,荷兰,葡萄牙都曾想过用他们所谓的“文明方式,”撬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因为他们对清朝的通商政策早已不满。

令西方不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通商口岸过少、货物进出口限制过多、只允许在广州夏、秋两季贸易。西方商人的家属尤其是妇女不能登陆中国土地,不能购买中国书籍、不能学习中国语言,连大米、豆类、铁器、生丝、兵器、火药、硫磺等都不允许进出口,这在当时大大限制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因此英国希望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经济利益与外交的权利。”

不过英国外交使节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果,因为在来到中国后乾隆皇帝在热河接见了马戛尔尼,在得知英国希望进行大规模通商后,乾隆皇帝断然拒绝,并表示: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并警告马戛尔尼不允许英国商人再到天津,浙江,厦门等地进行贸易,否则必将遭到驱逐。

这样的一口否决,令英国马戛尔尼一筹莫展,碰了一鼻子灰。

出使未果后的马戛尔尼回到伦敦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就是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他的确看透了当时的中国,而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也恰如其分,历史仿佛真的是一个轮回,曾经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一幕仿佛真的要重演了!但主角、配角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换位,那他到底说了什么话呢?

在此人回到伦敦后他这样说道: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船,盲目自大,唯我独尊,他之所以在过去150年中没有沉没,是由于有一群幸运、能干而警觉的文臣武将在支撑,让其胜过邻船的地方只有他的体积和外表,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开始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言外之意就是中国骄傲自大,将其他国家的人民视为蛮夷,认为只有中国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无需和他国进行联络。

这个国家的皇帝认为自己“受命于天,”富有并且应该统御万方。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跟在中国内地的见闻有关,因为乾隆皇帝曾耗费白银85万两接待使团从内地到广州,沿途款待弄得百姓困顿不堪。

皇帝花费巨万的用意一方面是希望英国人能看到中国“民物康阜而知感知畏”,另一方面是好大喜功。殊不知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让马戛尔尼看到了中国虚弱的实质。

我们承认那个时候的清朝的确盲目自大,底层百姓生活困苦,康乾盛世已经走向没落,徒有其表,因此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屡遭外患欺凌,这就是目空一切的代价。

可以说马戛尔尼当年对中国晚清的描述是他真正看透了中国的本质,回到英国后他也成为了一名对华鹰派人士,希望英王能够动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他说的那句评价清朝的话是否也适用于如今的国际形势呢?

当年的中国闭关锁国、自命不凡,端着泱泱大国的虚名抱残守缺,不明世界大势,认为自己有统御四海的优越感,实际上国家内部早已腐朽不堪、乱象丛生,矛盾突出。国际社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身却毫不知情,更不愿放眼看世界。

那如今的西方呢?好像和当时的晚清如出一辙,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目空一切的使命感,自诩文明制度天下第一。将其他国家都看作挑战者,不明世界大势,闭目塞听的程度犹如晚清,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仿佛看到了同样类似的历史结果,让人感到今天的西方某些国家真的和曾经的大清太过相似了,难道历史真的要重演了吗?

1911年武昌起义旧照:留给大清的时间不多了!这照片真是第一次见

八路军老照片,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和救命恩人道士的合影让人心酸

一张图看懂二战时期德国党卫军和国防军区别!请仔细看那敬礼姿势

感叹!志愿军写了一个纸条让美国伤兵不敢想象,看后却感动落泪

二战德国在库尔斯克到底出动了多少装甲师?哪些是精锐中的精锐?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