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覆灭后,有位满清总督还在率军攻城,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江山

发布时间:2023-03-04 18:21:07 发布人:hao168

公元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大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随着溥仪的退位,宣告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入主中原两百多年的清王朝从此结束。《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

公元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大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随着溥仪的退位,宣告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入主中原两百多年的清王朝从此结束。

《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在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岁月中,可以说,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失败和心酸的历史事件。清朝时期,历经数代帝王的呕心沥血,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然而,到了清朝晚期,随着清政府的腐朽日益加深以及西方列强的武装入侵,大清这艘大船最终还是沉了。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革命的火种很快便在全国各地呈星火燎原之势。1912年2月12日,一代枭雄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退位。

虽说大清覆灭了,但废帝溥仪的“皇帝”尊号依然保留。另外,一些满清的遗老遗少也怀着复辟之心,时刻都在想着怎样重建大清。在这其中,就有一位前清的封疆大吏,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在明知大清灭亡了,却拒绝承认这个事实,依然率清军攻城略地,差点为溥仪打下了一片江山。

多罗特·升允,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黄旗人,出生于一个宦官世家,其父曾官至刑部右侍郎。由于受到家族观念的影响,多罗特·升允自幼便熟读儒家思想,深知儒家的忠君报国理念。1882年,24岁的他通过了科举考试,正式进入仕途。被清政府先后委任为山西按察使、布政使以及陕甘总督等一职。

在他担任陕甘总督时,他排除万难,集资白银30万两,修建了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黄河大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贡献。但他为人十分耿直,看不惯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趋炎附势的人,因此一度得罪了清廷的达官贵人,甚至还得罪了当时清王朝的实际掌舵人慈禧。

1909年,大清王朝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准备实行立宪制,多罗特·升允却跳出来反对,曾多次公然反驳其他大清权贵,没过多久,清廷以“扰乱新政”为由将他革职。闲赋在家的多罗特·升允,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下去,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作风,时刻准备着再为大清效力。

1911年,革命的号角在武昌吹响,随后,浙江、安徽、湖南、山西、贵州等地纷纷通电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管制,在此危难之际,多罗特·升允被清廷重新启用,任命他为陕甘总督,全权负责陕甘军事。

在主政期间陕西期间,多罗特·升允一方面调遣粮草、一方面加紧训练清军。没多久,清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和革命党人的作战中,他率领的清军取得了不少的胜利,连克十余座城市,一直打到西安城下才停下来。

正当他谋划一举拿下西安,彻底剿灭陕西境内的革命党人时,北京传来了清帝溥仪的退位消息。皇帝都退位了,士兵们失去了战心,虽然多罗特·升允下令士兵一鼓作气攻克西安城,但失去战心的士兵却不愿再战,皇帝都退位了,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迫于形势压力,多罗特·升允只好选择退军。军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多罗特·升允只好另谋出路,但他对于扶持大清的理念却从未放弃过。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他对清政府的忠心无人能比。清朝都灭亡了,他却还在率军攻城,若不是传来了溥仪退位的消息,结局可能是另外一种。

1931年,为溥仪复辟奔走多年的多罗特·升允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站在忠君爱国的角度来讲,多罗特·升允的行为值得后人尊重;但是从顺应历史的潮流来看,他的行为就是倒行逆施。他只是一味地愚忠,并没有顾及到当时中国亿万百姓的心声。可悲、可叹!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