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笼罩华尔街,雷曼危机2.0在来的路上?

发布时间:2023-03-11 10:42:41 发布人:hao168

加息过程中,美国金融机构风险不断暴露。前有瑞银,中有黑石,后有硅谷银行。谁是下一个“雷曼”?截至周四美股收盘,一向以“业绩稳健”、“安全避风港”等关键词而闻名全球的美股银行股创下近三年来最大跌幅,最主

加息过程中,美国金融机构风险不断暴露。前有瑞银,中有黑石,后有硅谷银行。谁是下一个“雷曼”?

截至周四美股收盘,一向以“业绩稳健”、“安全避风港”等关键词而闻名全球的美股银行股创下近三年来最大跌幅,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硅谷专门从事风险投资融资的硅谷银行(SIVB.US)股价因资产流动性危机而暴跌超60%。

恐慌笼罩华尔街,雷曼危机2.0在来的路上?

悲惨一日——美股银行股创近三年来最大跌幅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包括摩根大通(JPM.US)、高盛(GS.US)和富国银行(WFC.US)等国际金融巨头在内的 KBW 银行指数在周四暴跌 7.7%,一举将美股大盘——标普500指数拉低至1月19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标普500指数中的商业银行跌幅可谓最为惨烈,市值接近400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巨头摩根大通正是其中一员,单日跌幅超过 5%。这也能够看出市场重点担忧在于——像摩根大通这样的华尔街超级商业银行会不会也面临流动性压力。

硅谷银行周四股价暴跌超过60%,最终收于2016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市值蒸发96亿美元。

周五,硅谷银行(SIVB.US)开盘跌62.76%,截至发稿,该股已触发停牌。硅谷银行尝试筹资的行动遭遇失败,该公司正在进行谈判以寻求整体出售。

最受科技公司亲睐的银行怎么了?

在美国长达10多年的极低利率环境,让金融机构获得储户存款的成本极低。类似硅谷银行这种前20大的银行,融资成本甚至低到每年0.25%。硅谷银行的主要客户集中于高科技企业和以及未盈利初创企业。在融资成本极低的时代,这些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科技企业获得了巨大融资支持。那些暂时用不到的钱,这些科技企业往往选择将钱存在硅谷银行。2020年美联储再度史无前例大放水,硅谷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从700多亿美元迅速膨胀到了约2000亿美元,硅谷银行的活期存款则在去年一度攀升至惊人的1280亿美元。

恐慌笼罩华尔街,雷曼危机2.0在来的路上?

按照正常的逻辑,商业银行是需要从存款和贷款过程吃利差。但是,硅谷银行没有选择这么做。为了实现资本增持以及获取更高额的利润,硅谷银行选择购买传统意义上风险相对较小的美债和MBS,硅谷银行一度将50%以上的资产配置在了美债和MBS。其实这并不能怪硅谷银行,毕竟当时把钱放在美联储准备金账户上,只能吃最高0.25%的利息,并且当时的融资成本极低,银行收益十分有限。

从资产负债表上来看,硅谷银行在国债和MBS上带来的回报水平是1.49%和1.91%,减去0.25%左右成本,完全能够盈利。

然而,自2022年开始,一切都变了,随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剧情: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周期抗击40年来最高通胀率,美债收益率全线暴涨,美债价格跌幅巨大(收益率与美债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再加上硅谷的科技公司融资需求骤降。因此,债市暴跌这一结果对硅谷银行来说可谓“致命打击”。

恐慌笼罩华尔街,雷曼危机2.0在来的路上?

按照逻辑来说,美债和MBS这种资产,除非遇到全球金融危机,持有到期是不会出现本金层面的亏损。毕竟美债收益率是一直正数而且收益率一直可观,不像日本国债和曾经的欧债收益率是负数,美联储激进加息只不过是导致过程中的交易价格下跌。

硅谷银行的尴尬之处在于,他没法完全做到持有到期。问题就在于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尤其多数是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一旦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他们根本不需要贷款,甚至需要在股市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往外提款、往外支出来支撑公司的经营以及需要现金流来应对高企的物价。另外,即使不是科技企业类型的储户,面对美联储已经来到了5%附近的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也有极大冲动提款去资本量庞大的商业银行购买高流动性、高存款利率的类存款产品。

正如前面提到,持有到期的话,这些资产不会出现本金层面的损失。但是,在债券市场抛售的话,那么,账面浮亏就会变成了真正的亏损。

因此,我们在昨晚看到:硅谷银行表示,该行近期被迫贱卖价值约210亿美元的证券,亏损18亿美元,同时还从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At lantic筹集约5亿美元。另外该公司称将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的资金,以帮助抵消美债亏损。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跟美联储相关

若 溯源这场银行股动荡,始于硅谷银行在其证券投资组合遭受损失后宣布采取意料外的增发措施支 撑其资本,引发市场对于其流动性枯竭以致于无法维持增持经营的剧烈担忧情绪。换句话说, " 暴雷"的 直 接导 火 索 是 存款过快流失引发的流动性危机。

有人说,硅谷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主因或是其经营不善。近年来其资产负债表激进扩张,为危机埋下了伏笔,此次爆雷不应怪罪于美联储政策失调。其实不然。

表面上看,2022年美国科技股大熊市,科技公司IPO数量骤减,不少初创公司也出现融资困难,存款账户大量抽水; 隔 夜逆回购利率飙升导致 资金从存款搬家。 但背后更深层次原因是: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下,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已经出现明显上行。

首先,美联储持续缩表,准备金规模已较高点时下降超过1.2万亿美元(还剩约3万亿美元),并且在结构上,中小银行准备金缩减的规模更大。

其次,随着利率抬升,银行在资产端的固定收益资产已经积累了大量未实现损益(持有到期账户中),特别是这种激进配置较多MBS等长久期资产的银行,如果一旦被迫出售资产,将会转化为实际损失。

第三,地区性银行和中小银行无法使用美联储贴现窗口。

硅谷银行的问题,可以说正是反映出整个银行业都能感受到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带来的困难——那就是短期融资成本骤升,而企业在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往往非常依赖短期融资,而不是动辄高达数百亿美元的长期融资。

美国银行业短期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高

整体来看,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虽然规模较大,但并非美联储定义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对美国银行业冲击预计有限。根据2022年财报,硅谷银行资产超过2100亿美元,在全美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6。但其不在2023年多德-弗兰克法案的23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内。

另外,美国大行仍然相对稳定。大行由于更强的吸储能力+较高的准备金比例+可以通过SRF等工具向美联储贴现窗口借钱(虽然也会有污名效应),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概率不高。从市场定价也可以看到,高盛、小摩、美银等CDS仅小幅上行,并未超过去年底,跟去年英国养老金危机爆发时的水平更是相距甚远。

知名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埃里安(Mohamed El-Erian)在周五发表推文表示,美国的银行业完全能够控制硅谷银行引发的动荡所带来的传染风险和系统压力。埃里安曾是极具影响力的投资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首席执行官,还曾担任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全球发展委员会主席。

硅谷银行事件的进展取决于很多因素

虽然可能短期不至于引发系统性问题,但投资者仍需要对相关风险提高警惕。

在当前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紧的环境下,过去依赖低融资成本的一些商业模式可能难以为继。

美联储鉴于劳动力市场+通胀韧性,大概率还将继续行走在higher for longer的道路上,而经济中的一些“脆弱点”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美联储加息仍未结束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持续的宏观环境下,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倒挂,对借短贷长的金融机构而言是一种对自身流动性耐耗能力的巨大考验

往后看,硅谷银行事件的进展取决于很多因素硅谷银行是否会遭遇更加严重的挤兑;美国银行间市场和回购市场是否会担忧中小银行整体的财务状况引发发生流动性的局部紧张;市场会如何看待科技企业相关贷款/资产的风险比如对科技企业敞口比较大的银行

如前所述,硅谷银行有可能是孤例,慢性流血死亡或者被并购但危机不至于蔓延到其他银行。

但在极端的情况下,本次硅谷银行被挤提一空,又没有某个大型机构看重硅谷银行在硅谷的资源而慷慨解囊充当白衣骑士来收购,则硅谷银行会很快倒下。如果更多的银行风险敞口爆发陷入挤提危机,MBS被疯狂甩卖,资金快速流入货币市场基金 MMF,而MMF趴在美联储的逆回购里,最终美联储将被迫提供流动性,提早结束加息。

至于能否抄底其他银行股?有句俗话说得好:不要在轧路机前捡五毛。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