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清朝君主,比明朝君主更注重掌权呢?因为不小心就会被赶下台

发布时间:2023-03-04 18:34:13 发布人:hao168

这不是清朝或者明朝的问题,而是皇权和相权博弈的问题。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皇帝独一无二地位最高的那个人,而皇帝下面居然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宰相,你说皇帝能高兴吗?你比如说先秦时期

这不是清朝或者明朝的问题,而是皇权和相权博弈的问题。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皇帝独一无二地位最高的那个人,而皇帝下面居然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宰相,你说皇帝能高兴吗?

你比如说先秦时期,本来秦国就有大王了,可下面还有个相邦。所以王权总是受到掣肘,因此秦始皇在废了吕不韦以后,就不设相邦了,因此左右丞相成为了秦始皇的左右手。

宋朝的时候宰相权力就蛮大了,因此到了明朝,朱元璋老爷子索性把宰相给废了!所有活都是我一个人干,你们都别拦着我!结果差点没把这老爷子给干趴下。

因此内阁大臣也就这么在明朝出现了,他们最早的工作性质,其实就是做皇帝的秘书。你想啊,一个秘书也就只有提提意见的权力,哪有什么相权呢?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内阁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皇帝不管事儿的时候,内阁大臣几乎成为了宰相的代名词。因此不是明朝的大臣都很厉害,这要看皇帝的。

一、内阁大臣的权力,根据皇帝的态度而发生改变。

朱元璋时期的内阁大臣,甚至连秘书的地位都比不上。他们压根就没有任何权力可言,而且他们也不敢对权力有所涉猎。一旦碰到权力,那在老朱这儿,就是个死!

刚摁下去个丞相,你现在又想用内阁取而代之?不是找死是什么呢?所以这一时期的明朝大臣们,也是被朱元璋治得服服帖帖,放个屁都要提前打报告的那种。

到了朱棣时期,内阁大臣依旧不敢动。这哥们连皇帝都敢杀,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呢?因此朱棣时期的内阁大臣依旧只是个秘书水平的官职罢了。你比如说解缙,被摁在雪地里活活冻死,都不敢吭声。

但是再往后,情况就不同了,明仁宗和明宣宗,都是相对仁慈的君主,这两个人在位期间,培养出了一帮实力雄厚的内阁大臣,比如说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这一时期的内阁大臣,虽然有了一定的权力,但是也必须要跟着皇帝的思维走。毕竟皇权依旧压迫着内阁的权力。

可是等到年幼的明英宗朱祁镇上台后,内阁大臣的权力,第一次得到了空前提升!在张太后的支持下,三杨正儿八经地成为了大明朝的中流砥柱。所以说明朝内阁大臣的权力,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膨胀起来的。

此后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内阁大臣和皇帝之间再次展开博弈。桀骜不驯的朱厚照,总是想要抗衡内阁首辅杨廷和,可惜内阁集团根深蒂固,所以朱厚照算是败北了。

朱厚照的堂弟嘉靖皇帝朱厚熜上台后,把杨廷和等人一顿暴揍,终于再次为皇权争取到了主动权。后期这哥们玩起了太极,把内阁大臣们玩得团团转。这一时期的内阁大臣依旧被皇帝治得服服帖帖。

万历皇帝朱翊钧,由于年纪太小,所以前10年,依旧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掌权。张居正在位期间,朱翊钧连插句话都会被喷。

此后虽然万历夺回了皇权,可是明朝已经衰败了下去。再往后就是天启皇帝用魏忠贤作为皇权的代理人,与东林党这帮内阁代理人打擂台。天启时期魏忠贤获胜,崇祯时期东林党人获胜。

二、清朝压根不给你权力,你拿什么嘚瑟?

清朝是很特殊的一个王朝,因为他们是从关外打进来的王朝。所以他们对汉族官员们的防备心理,从来没有减轻过。

因此我们会发现,其实清朝的实际权力,始终都掌握在满人自己手里。汉族官员你可以当官,可以捞钱,但是想要执掌大权,那就是做梦。

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自不必说,顺治时期执掌大权的是多尔衮,汉族官员范文程,就算功劳再大,老婆被多铎给抢了,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顺治清算了多尔衮,却依旧重用的是满人。

康熙初期,四大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和遏必隆,清一色都是满人。康熙中后期,一直都是康熙老爷子执掌大权。他是比较接受汉文化的,但是对汉族官员也是持防备心理,可以用你,但是大权不能长期给你,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等人就是例子。

雍正时期,朝中大权在怡亲王胤祥、隆科多等人手里。虽然重用年羹尧,但是随后就给撤了。至于张廷玉,始终都只是个高级秘书的身份。

乾隆时期,和康熙很类似,也是满汉皆用。但是真正掌握实权的,始终还是满族大臣,汉族大臣还是得靠边站。

三、清朝也有管不住大臣的情况。

一直到了咸丰年间,情况开始发生转变。为啥?因为太平天国起来了!八旗兵压根就不是太平军的对手,结果不得不启用曾国藩这样一批汉人。

从此以后,汉族大臣也开始了发家致富之路。被压制了一百多年,终于可以抬头了。在曾国藩的带领下,一大帮镇压太平军有功的汉族大臣逐渐崛起。

比如说左宗棠、曾国荃、李鸿章等人,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汉族官员。他们也成为了清朝后期的中流砥柱,手握实权。

清朝后期几个皇帝都不中用,但是皇权一直在慈禧太后手里攥着呢!因此出现了慈禧和这帮大臣们博弈的情况。比如说慈禧派马新贻去管理湘军的地盘两江地区。而马新贻则被莫名其妙刺杀了,这很可能就是两种权力在博弈。

以至于后期出现了东南互保的局面,汉族官员将东南地区差点割裂出来,可见皇权在清朝后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总结:总体来说,清朝的皇帝(太后)更懂抓权。

明清两朝的皇帝,都在和大臣们进行博弈。只不过相对来说,清朝的皇帝更加成功,因为他们更担心失去权力。

明朝的皇帝失去了皇权,但是绝对不会失去皇位。因为明朝的大臣虽然专权,却没有理由推翻老朱家的江山。

可是清朝的皇帝一旦失去了皇权,那极有可能就会被汉族官员给推翻了!为啥?因为他们是外来户,随便一个理由,都可以把他们给搞下台,所以他们会刻意地打压汉族官员,以此保证自己的地位。

不过很显然,任何事物都有盛极而衰的情况。明清两朝,都有皇权旁落的现象出现,这是无法阻挡的。相对来说清朝更少一点。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