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发布时间:2023-05-17 09:11:32 发布人:hao168

在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大国,“万国来朝”的局面甚是繁荣。发展到清朝末年的时候,西方国家都在发展先进的技术,而清朝的皇帝却还在搞“闭关锁国”,致使中国的发展落后其他国家一大截。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

在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大国,“万国来朝”的局面甚是繁荣。发展到清朝末年的时候,西方国家都在发展先进的技术,而清朝的皇帝却还在搞“闭关锁国”,致使中国的发展落后其他国家一大截。

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清朝末年的中国,以泱泱大国的姿态,受尽列强的欺辱。他们攻打我们国家,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们疯狂地在我国的土地上进行掠夺。

西方国家通过两次

鸦片战争

,打开了我国的国门,从此就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

抢劫

”。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曾国藩手里握着12万军队,为什么不

回京救援

呢?

在古代,都城如果遇到了危险,那么在外的将军,可以率领军队,无诏回京,保护皇室,还可以落下和及时护驾的功劳。而曾国藩却没有这样做,难道是他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吗?这其中有诸多缘由。

英国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中国获取了大量的好处。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想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利益。1854年开始英国就要求修改之前签订的条约,清政府直接拒绝。既然“好声好气”的要求不行,1856年英国联合法国共同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开始之后,英法联军就一路烧杀抢掠。直到1860年,登陆北塘,打败了僧格林沁的骑兵队伍。僧格林沁是一个爱国将领,在晚清时期,很受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国之柱石”的僧格林沁,在英法联军入侵之际,四处奔走,带领自己的士兵,勇敢地抵抗英法联军的侵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僧格林沁为清廷做出了许多贡献,有效地拖延了英法联军入侵的速度。但是由于当时清廷的腐败、内部的矛盾和军队的实力差距,最后,僧格林沁的部队还是输了。

英法联军打败僧格林沁的部队之后,就攻陷了天津,陆陆续续又击败了其他部队。天津失守以后,北京的门户自然也就打开。清朝的皇帝连夜逃命,留下恭亲王和英法联军进行谈判和周旋。

皇帝在逃命的途中,还颁发了让各个地区的督抚率领部队进京救援的诏书。而第一个发出的口谕就是送给曾国藩的,口谕上说,让曾国藩派鲍超率领几千人回京救援。此时的曾国藩,还坐拥12万的军队。

这时的曾国藩,正在和太平军战斗,需要自己的部队来抵抗太平军。并且兵力比较分散,一时半会还召集不起来。一边是太平天国,一边是京城求救,此时的曾国藩,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不回去救援的话,就会落下“拥兵自重”的口实,回去救援的话,那谁来抵挡太平军呢?就在曾国藩进退维谷,举棋不定之时,李鸿章给出了妙计。到底是什么好办法呢?

李鸿章给曾国藩分析了一下形式,说洋人只是想要更多的利益,并且让曾国藩上呈奏折,而奏折的转呈有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到那个时候,恭亲王早就和英法联军谈好了关于退兵的事宜,这样他也不会背上骂名。

正如李鸿章所想那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清廷就和英法联军谈妥了退兵的事情,当然是以签订不平等的条约而结束,虽然丧权辱国,但是还是保住了清王朝的统治。

当然今天也会有很多人会指责曾国藩当时没有回京救援,但是当时确实是两难的境地。班师回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英法联军已经快要到北京才发出的诏书,即使曾国藩回京,可能也无济于事,继续与太平军战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结语:这样解释之后,曾国藩没有回京勤王,是有一定道理,当时的选择确实很难做出。清朝受尽欺辱的事实,最终还是要归因于当时清朝政府的腐朽,和当时技术条件的落后。如果想要不被欺负,实力还是最重要的。从清朝衰亡的背后,我们要吸取教训。任何时候,如果政府内部出现了腐败,从上而下都软弱无能,那么,离这个政权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