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康熙赏识,雍正重用,辅佐乾隆15年,为何晚年如此苍凉?

发布时间:2023-05-17 09:57:21 发布人:hao168

在雍正帝多疑的一生中,心腹寥寥无几,类似年羹尧这样反目成仇的也是不在少数,唯独只有张廷玉在他这里最受信任,不仅生前重用,死后更是留下遗诏,让张廷玉百年后配享太庙。当时清朝还没有汉臣入太庙的先例,可想而

在雍正帝多疑的一生中,心腹寥寥无几,类似年羹尧这样反目成仇的也是不在少数,唯独只有张廷玉在他这里最受信任,不仅生前重用,死后更是留下遗诏,让张廷玉百年后配享太庙。当时清朝还没有汉臣入太庙的先例,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殊荣。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配享太庙的三朝元老,在晚年时期却是格外凄凉,不仅曾经的风光不再,更是被乾隆追缴御赐之物,最终84岁惨死家中。张廷玉是如何从肱骨重臣变成如此下场呢?下面让我们走进张廷玉跌宕起伏的一生。

一、康熙赏识

张廷玉出生于康熙十一年,父亲张英是清朝首批进入南书房当值的翰林文臣,康熙对他十分赏识,让其时时刻刻陪伴左右,协助处理大小事务。张英还做过皇子们的老师,为官清廉,学识渊博,在民间享有盛誉。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张廷玉继承了父亲的才能。从小就十分聪慧,而且读书刻苦,才华也是十分出众。第一次参加顺天府会试时,他一次就考上了举人。

然而在第二年会试时,他的父亲突然被任命为了总裁官,这就导致他无法参加考试,错过了那年的入仕机会。因为清朝有规定,考官的直系亲属需要避考。虽然错过了三年,但张廷玉的才能依然出众,直接考中了进士,正式入朝为官。

当官之后,他并未受到父亲的庇佑,因为张英在他考上的第二年就辞官退休了,所以他在官场都是自己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不过他父亲的多年名望,确实给他带来了一点人脉上的便利,其中价值最高的就是来自康熙帝的关注了。

清朝惯例,庶吉士三年而散官,离开这里之后,他们要么因为优秀而留在朝中各部,要么被放到地方从小官慢慢熬起,但不管是哪一种,升迁都是较为缓慢的。

但张廷玉却凭借父亲的关系免去了这些煎熬的过程,直接被康熙帝钦点为了翰林院检讨,进入南书房当值。子承父业成为了康熙帝身边的“得力助手”,时时刻刻跟随在陛下身边。就连康熙去行宫避暑也都要带着他。

康熙之所以对张廷玉如此看重,一方面是因为他父亲张英,另一方面是因为张廷玉本身足够优秀。张廷玉才思敏捷,十分善于理解构思,往往康熙只是简单地说一段话,他就能迅速在脑子里将其润色转换为官方庄重的版本,而且每次都能让康熙满意。

有他在时,康熙拟定圣旨总是又快又满意,自然是不愿意离开他的。这个特长直到雍正时期仍被采用。康熙去世之前,张廷玉已经是朝中举重若轻的人物了。

二、雍正器重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雍正帝四皇子胤禛登基继位。九子夺嫡时期的惨烈斗争,让雍正的危机意识极强,他意识到自己在朝中势力微薄,急需选择一位能力出众的大臣作为自己日后在朝中的心腹,而他自然就想到了恩师张英的儿子张廷玉。

张廷玉出身名门,才能出众,深受康熙器重,而且与众位皇子交往不深,是雍正培养心腹的最佳人选。雍正刚刚登基的那段时间,几乎把所有的圣旨都交给张廷玉向下传达,各类事宜数不胜数,有时还会让他传达口谕。

但张廷玉从未有一次出错,每次都是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这让雍正更是坚定了将他培养为左右手的想法,不久后就晋升他为礼部尚书,让其正式进入了宰辅重臣之列。

雍正虽然生性多疑,手段狠辣,但对忠诚贤良之辈也是诸多信任的,他对待张廷玉正是如此。不仅不断提升他的官职,更是专门为他设立军机处,让他能够同时掌管军机政事与吏部、户部等重要部门。

雍正励精图治,勤勉刻苦,执政十几年就将自己的身体给熬坏了。临终之前,他将太子托付给了张廷玉与鄂尔泰等朝中肱骨重臣,让他们作为顾命大臣辅佐乾隆好好治理国家。雍正还单独留下遗诏,许诺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

三、晚年凄凉

乾隆初登基时,对张廷玉也是格外器重的,不仅封他一个汉臣为三等伯爵,更是让他做皇子们的老师,负责皇子们的启蒙课程。不仅如此,在重新编纂清史等重要文献时,乾隆更是任命张廷玉为总编纂官,全权负责所有的事务,绝对的信任与重视。

虽然都是重视与盛宠,但乾隆与雍正的出发点是不同的,雍正看重的是张廷玉的忠君之心与出色才能。而乾隆看重张廷玉的则是他身上的名望与处理政事的切实作用。

虽然两个观点看上去都是在说张廷玉“十分有用且耐用”,但导致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雍正会因为他的忠心与能力无限度的栽培重用他。而乾隆却会因为他不断增长的名望与过于具有威慑力的作用而忌惮他,甚至是厌弃他。

张廷玉是个聪明人,也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在朝堂上总是极为小心的办事说话,更是严格约束自己的儿子与亲属,但即使是这样,也是逃不开乾隆对他逐渐升起的厌恶与嫌弃。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张廷玉每天生活的小心翼翼,还是逃不开乾隆各种的故意发难。

在他76岁老眼昏花之后,张廷玉终于受不了,选择向乾隆请辞,希望能够告老还乡,安度晚年。乾隆不肯罢休,他连续请辞了两次才不情不愿地批准。本来张廷玉这样离开也算圆满,但他实在是太惦记配享太庙这件事情了,略施小计让乾隆不得不给他承诺。乾隆虽然答应,但也恼火了起来,开始寻找各种理由加倍地惩治他。

就算张廷玉离开京城,也经常会因为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被惩治连坐,有一次甚至连先帝赐下的御赐之物都被乾隆派人给收走了。在这样凄凉悲惨的晚年生活中,张廷玉郁郁而终,享年84岁。张廷玉死后,乾隆可能是突然良心发现,不仅为其钦定谥号“文和”,更是履行了先帝的诺言,让其配享太庙。

结语

回顾张廷玉的一生,少年英才深受器重,为官清廉鞠躬尽瘁,一颗忠君之心更是从未变过,是清朝历史上难得从一而终正直公允的宰辅重臣。

可惜他实在是太执着于配享太庙这件事情了,一生都为了名望束手束脚不肯放权,这件事情是他凄凉晚景的“罪魁祸首”。只能说,张廷玉百密一疏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