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中国之后的土尔扈特部,最终被乾隆安排到何处,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2023-05-17 19:54:32 发布人:hao168

公元1625年,由于卫拉特四部故地大动乱,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西迁至欧洲伏尔加河流域下游,并创立了强盛一时的土尔扈特汗国。然而,土尔扈特汗国并没能稳定多久,很快就开始面

公元1625年,由于卫拉特四部故地大动乱,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西迁至欧洲伏尔加河流域下游,并创立了强盛一时的土尔扈特汗国。然而,土尔扈特汗国并没能稳定多久,很快就开始面临沙皇俄国的威胁。随着沙俄的步步紧逼,到公元18世纪时,土尔扈特部基本沦为沙俄的附庸。

公元1761年,随着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继位,沙俄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土尔扈特部的压迫。沙俄政府开始改组土尔扈特部的组织机构,扶持信仰东正教的土尔扈特部蒙古贵族掌权,并不断征调土尔扈特部壮丁参加战争,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开始鼓励数以万计的顿河哥萨克迁徙到土尔扈特部的居住区,试图将土尔扈特部彻底俄罗斯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忍无可忍地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经过数年的周密准备,于1771年1月17日,爆发了武装反抗俄国压迫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目的地,是东归中国故地。

在东归中国的路上,渥巴锡率领17万土尔扈特部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击退了沙俄及哈萨克各部的多次武装干涉和阻挠,最终于公元1771年7月,抵达伊犁河流域。至此,历时近8个月、行程超过万里的土尔扈特部东归征程,胜利结束。

这场跨越万里之遥的东归,土尔扈特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发动起义时,渥巴锡率领的土尔扈特部高达3.3万户约17万人,而到达伊犁时,人数已经不足出发时的一半儿。

其实,早在土尔扈特部到达伊犁之前,清廷位于伊犁地区的清军将军伊勒图就收到了土尔扈特部即将到来的消息,因为,当时狙击土尔扈特部最积极的左哈萨克阿布赉汗曾经专门派人联系伊勒图,要求共同出兵攻打土尔扈特人。但是,伊勒图对哈萨克部的这一要求并没有答应,而是一方面向朝廷奏报,另一方面派人了解土尔扈特部东迁的真正意图。

而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接到奏报之后,由于并不清楚土尔扈特部的来意,为了以防万一,他将舒赫德任命为伊犁将军,并让其加强在清军在伊犁地区的防务。不得不说,乾隆皇帝的这一举措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土尔扈特部东归中国的最初目的,其实并不是归顺清朝,而是在舍楞的建议下,回到“空虚”的伊犁故地,自立为王。

然而,渥巴锡万万没有想到,伊犁地区并不是如舍楞所说的那样空虚,它早已成为清廷统治新疆地区的首府,严阵以待的清军,也绝不是东归之后损失惨重的土尔扈特部所能击败的。在这种情况下,渥巴锡在沙喇乌苏召开长达七天的扎尔固会议之后,决定改变原有武力占据伊犁的计划,与清廷的伊犁将军交涉、决心归顺清朝。

接到土尔扈特部决定归顺的消息后,乾隆皇帝下旨,命令伊犁将军舒赫德将土尔扈特部暂时安置在伊犁地区,同时,派遣额附将渥巴锡汗等数十位土尔扈特部贵族领到他所在的承德木兰围场,决定亲自接见渥巴锡等人。

因此,当渥巴锡率部到达伊犁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就马不停蹄地踏上了赶赴承德的路程。1771年8月5日,即清乾隆36年6月25日,渥巴锡等一行数十人在舒赫德的陪同下,离开伊犁,经乌鲁木齐、肃州、大同、宣化、张家口,最终到达承德木兰围场,觐见乾隆皇帝。

10月15日傍晚,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见到了乾隆皇帝,并敬献了礼品。乾隆皇帝以蒙古语垂询渥巴锡,并在蒙古包里招待了渥巴锡等土尔扈特部贵族。次日,乾隆皇帝再次设盛宴,宴请渥巴锡等贵族、大臣等86人。

三天之后,乾隆皇帝到达避暑山庄,并开始颁布封爵谕令,对东归而来的土尔扈特部蒙古大小首领进行封爵。首领渥巴锡被封为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哩克图汗,土尔扈特部的2号首领策伯克多尔济被封为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布延图亲王,其他土尔扈特部首领根据地位大小、部众多寡和贡献多少,都被封为郡王、贝勒、贝子、台吉等爵位。可以说,乾隆皇帝对于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是十分重视和礼遇的。

渥巴锡一行在避暑山庄住了近半个月之久,参加了清廷召开的所有盛宴,乾隆皇帝在普陀宗乘之庙内还建立了《优恤土尔扈特部族众记》和《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两块巨型石碑,用以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中国的壮举。

当然,对于包括土尔扈特部在内的诸多游牧民族,清政府的一贯政策是恩威并施、剿抚并用。用乾隆皇帝的话说,“天朝之于外藩,恭顺则爱育之,鸱张则剿灭之”。对于东归目的并不纯洁的土尔扈特部,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乾隆皇帝一方面对其上层人物处之以怀柔、笼络的措施,给予其崇高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则采取了武力镇压和军事统治的方式,而具体的统治方式则是“众建立而分其势”,从而彻底消除其反复无常的可能。

因此,清政府一边对万里东归之后,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的土尔扈特部进行赈济,据记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清廷就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等多地调集了20余万马牛羊、4万余袋米面等粮食、2万余封茶、5万余件羊裘、6万多件棉衣等物资。这些物资对于山穷水尽的土尔扈特部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顺利地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也使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

另一方面,清廷也根据其一贯的政策,开始对本为一体的土尔扈特部进行拆分安置。对原属于准噶尔部的舍楞部,清朝官员将其安置在科布多、阿勒泰一带,以耕牧为业,与同为卫拉特蒙古的多尔伯特部为邻,并将舍楞任命为盟长。

对于土尔扈特部的2号人物策伯克多尔济,则被要求移驻在和布克赛尔。而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渥巴锡本部,部众高达四万余人,自然,这部分人也是清朝防范的重点,因为,如果让他们仍聚在一起从事最擅长的游牧,“一旦强大,绝非好事”。

因此,清廷综合考虑,决定将渥巴锡的直属部落,迁往水草丰美的珠勒都斯草原,乾隆38年8月,渥巴锡率领本部分6队向珠勒都斯草原进发,也至此,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彻底确定了各自的游牧地和生活区域,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至于土尔扈特部的组织机构,根据清廷的设置,渥巴锡所在的地区被称之为旧土尔扈特。而且,为了防止渥巴锡势力过大,将其所部分为了东、南、西、北4路,设4个盟,每个盟都设立盟长。

南路位于喀喇沙尔(今焉耆)北裕勒都斯草原,设置了4个旗,渥巴锡本人担任了盟长。北路在和布克赛里,设置三个旗,策伯克多尔济为盟长,西路设置在精河县一带,只设置了一个旗,默们图任盟长,而东路则在库尔喀喇乌苏一带,设置两个旗,巴木巴尔为盟长。

至于舍楞所部,则被称为新土尔扈特部,在其所在的科布多阿勒泰地区设置了两个旗,舍楞则担任盟长。而和硕特部的恭格部则位于博斯腾湖畔,也设置了4个旗,恭格为盟长。

而以上所有东归的土尔扈特各部各盟,统归伊犁将军总理。至此,东归的土尔扈特部终于完成征程,被清朝安置在新疆后,生活也如愿彻底稳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