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继承皇位合法性却遭质疑最终靠太后出面平息风波

发布时间:2023-05-18 06:07:13 发布人:hao168

清朝每代皇帝驾崩,新帝即位,在皇权交替的过程之中,都是险象环生。比如康熙一朝的九子夺嫡,骨肉相残;嘉庆登基之初,处处受到和珅的威胁和压制;包括后来咸丰和恭亲王两兄弟为夺储位而明争暗斗,以及同治后继无人

清朝每代皇帝驾崩,新帝即位,在皇权交替的过程之中,都是险象环生。比如康熙一朝的九子夺嫡,骨肉相残;嘉庆登基之初,处处受到和珅的威胁和压制;包括后来咸丰和恭亲王两兄弟为夺储位而明争暗斗,以及同治后继无人,迎光绪入嗣大统等,每一次权力争夺的过程的十分凶险。

相对其他皇帝而言,我们之前讲到的道光皇帝,他登基的过程是比较顺利的。但在嘉庆驾崩后,到道光即位前这段时间,也并非那么安常履顺。在这期间发生了一场小风波,直接涉及到了道光继位的合法性问题。

这场风波,是因嘉庆皇帝的暴亡而导致的。

自雍正发明秘密建储制度以来,后来的每任皇帝都用这种方法进行立储。根据《清实录》和《清史稿》的记载,嘉庆帝曾于嘉庆四年(1799年)的四月初十,将秘密立储的诏书放入鐍匣之中。

按照惯例,这道立储诏书应该有一式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之后,一份由皇帝随身携带收藏,以备不测。一开始,嘉庆是有把立储遗诏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的,但后来不知道为何,他又把牌匾后的诏书撤了出来。

嘉庆这样做的后果是,当他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发病死亡时,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大臣们遍索乾清宫,却找不到那个藏有立储诏书的小金盒。这让大家陷入了不知立哪位皇子为储的局面,导致宫内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嘉庆这道诏书,最终还是找出来了:“仁宗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鐍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朱谕一纸。”

但是对于这份遗诏是如何找到的,正史中没有具体说明。而当时在场戴均元死后,他的学生包世臣在其墓志铭中记录下了内情。原来是众人索乾清宫不得,最后在嘉庆的一个随侍太监身上找到了那个盒子,打开之后发现了立道光为帝的诏书。

这种说法,看起来合情合理,但又与《清实录》后面的一处记载有矛盾之处。因为几天之后,刚刚成为太后的孝和睿皇后,又特地下了一道懿旨,来肯定道光继位的合法性。

太后下这道懿旨,大有违和之感——如果嘉庆已有遗诏明确立道光为皇储,太后又何必多此一举,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可见道光即位之初,没能站稳脚跟,不得不依靠太后的权威来给他的皇位加上一道保险。

其中原因,在太后的懿旨中也有提到,即“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即嘉庆临死前,根本就没说要立道光为皇储。

联系到之前嘉庆将藏有立储诏书的鐍匣撤出乾清宫,便容易引发猜测。也许嘉庆一开始确实打算立道光为皇储,但随着后面几个皇子的相继出生,尤其是天资聪颖的瑞亲王绵忻,让嘉庆动了易储的念头。但他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于是先将乾清宫的诏书撤下,等待时机再重立传位诏书,可没想到自己突然病死,留下了这样一个烂摊子。

究竟事实真相如何,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嘉庆仓猝之中驾崩,未能留下遗言。而当时的情况,道光属于众皇子中声望比较高的,瑞亲王绵忻虽得嘉庆喜爱,但却只有15岁,立他为皇帝不足以服众。

因此孝和睿皇后虽然为绵忻生母,但在那个存在很大操作空间的场面下,并未因私心拥立自己亲生儿子,而是支持年长的道光继位。假如她是像慈禧那样权力欲很强的女人,想母凭子贵,垂帘听政,那么当时一场血腥的宫廷争斗,恐怕是在所难免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