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位于咸丰,而不是更优秀的恭亲王,道光帝做错了?你可能误会了

发布时间:2023-05-19 09:26:12 发布人:hao168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其生前密立之“传位诏书”出现了两位皇子的名字: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即皇帝位,以嗣大统;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道光皇帝在传位诏书中将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的举动,意欲何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其生前密立之“传位诏书”出现了两位皇子的名字: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即皇帝位,以嗣大统;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道光皇帝在传位诏书中将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的举动,意欲何为,我们只能猜测;但咸丰皇帝和恭亲王奕訢后来的具体表现,却几乎直接向我们证明了道光皇帝选择皇四子奕詝、放弃皇六子奕訢的决定是错误的!

对于咸丰皇帝,后世普遍认为其是清朝历史上最接近于“昏君”的帝王,吸食鸦片、沉迷后宫、醇酒妇人,置天下兵革于不顾,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尤其是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际,作为一国之君,咸丰皇帝竟然仓皇逃跑,更恐惧洋人,拒不回銮返京,可谓是昏庸至极。清史研究专家阎崇年先生认为咸丰皇帝“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让他做皇帝本就是个“历史误会”。

而恭亲王奕訢,却被后世普遍认为“如果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清史稿》更是将其评价为“绸缪宫府,定乱绥疆,罢不生怼,用不辞劳”的一代贤王。这位大力支持洋务运动、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恭亲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文才武功。

就此来看,道光皇帝对于接班人的选择,确实错了!

但是,世人看待历史问题往往会以“结果推起因”,也就是以“结果论”来定性历史人物的对错。换句通俗点的话讲,我们以咸丰皇帝和恭亲王奕訢后来的具体表现,来证明道光皇帝的选择错误,属于“马后炮”,根本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的评价。

那么,道光皇帝将皇位传位皇四子奕詝,而不是皇六子奕訢,果真做错了吗?

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道光皇帝的脾气秉性,了解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选择咸丰皇帝继位,才是最合情合理、最正确的决定。

嫡庶身份的巨大影响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虽然并未制定明确的传位标准,但因受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影响,“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择储原则逐渐被清朝统治阶层所接受,行至晚清时期,这种择储标准已经成为了共识。

封建社会嫡庶观念的严重程度,远非我们所能想象,“立嫡”自康熙朝开始便成为清朝帝王选择接班人的首选标准。

皇四子奕詝,道光皇帝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所出,嫡出皇子;皇六子奕訢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虽然以“皇贵妃”的身份执掌后宫十年,也被咸丰皇帝尊为皇太后,但在道光朝始终是妃嫔身份。也就是说,皇六子奕訢始终都是庶出身份。

除了康熙朝“九子夺嫡”和乾隆朝“帝后矛盾”的特殊情况外,清朝从未出现过“舍嫡子、立庶子”的情况。再加上当时极为严重的“嫡庶观念”,道光皇帝对于嫡子皇四子奕詝的选择绝对是最为合理的决定。

朝野势力的巨大影响

对于皇六子奕訢,美国记者杨约翰曾经有过“这是一个机敏的男人,直觉敏锐,意志坚定”的积极评价,其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具体表现,也着实能够直接证明奕訢绝对是一个文才武功都十分出色的皇子。

但在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日记中,却对其有着这样的评价:

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

也就是说,彼时的皇六子奕訢虽然十分聪明,但却不懂得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甚至出现了“举止轻浮、聪明太露”的皇家忌讳表现。再加上其对西方科技的推崇,先进思想的时时表露,反倒让其落入不利局面。

别忘了道光皇帝是一个“谨慎小心,甚至胆小的统治者”,是一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严格遵循皇家家法”的传统帝王。这样一位传统帝王的朝堂之上,能有多少具备先进思想,推崇西方科技的朝臣?

相较于资质平庸,但却老实本分还恪尽孝道的皇四子奕詝,当时的皇六子奕訢简直就是一个异类,有违祖制、不遵礼法,甚至会将大清200年的基业毁于一旦。所以,就朝野的拥护势力而言,皇六子奕訢远远不如皇四子奕詝。

身为所有皇子的老师,时任上书房总师傅的杜受田之所以偏爱于皇四子奕詝,而疏远皇六子奕訢,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生母影响

至于两位皇子的生母影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受宠程度;2、外戚势力。

就受宠程度而言,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乃系道光皇帝的“专宠”,从“嫔”位一路晋升为“皇后”。孝全成皇后崩逝后,道光皇帝再未立后,奕訢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也只能以“皇贵妃”的身份,尴尬统领后宫长达10年。

在清朝后宫,“母以子尊”和“子以母贵”的情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道光皇帝对于皇四子奕詝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来源于孝全成皇后的受宠。

就外戚势力而言,奕詝生母来自拥有“铁血世家”之称的钮祜禄氏家族,自龙兴关外就同爱新觉罗氏联亲联姻、休戚与共,可谓一门显贵、重臣迭出,乃系最具代表性的满洲勋贵家族之一。而奕訢生母却是出身下五旗之一的满洲正蓝旗,其父也只是一个副司级的中层干部,和钮祜禄氏家族的势力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所以,从生母的影响来看,道光皇帝出于后世皇权稳固的考虑,也必定会选择皇四子奕詝而非皇六子奕訢。

后记

诚然,咸丰皇帝的整体表现确实和“昏君”无异,其“醇酒妇人以自戕”的荒唐梦想也确实应该被后世所不齿,但其在执政初期“整顿吏治,甚至比雍正皇帝还要厉害”;“惟贤是尚,不分满汉”,一举改变了清朝统治阶层“扬满抑汉”的基本国策;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企图重振朝纲。

仅就此来看,道光皇帝对于咸丰的选择并没错。只不过历史发展太快,咸丰皇帝的转变更快,才使得大清王朝迅速落到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才有了后世对于咸丰皇帝和恭亲王奕訢的区别评价。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剑桥中国晚清史》、《奕訢年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