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如今方知真中堂!李鸿章为何不顾国事,只关心一只鹦鹉

发布时间:2023-05-19 11:13:06 发布人:hao168

李鸿章,晚清重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慈禧太后称为“再造玄黄”之人,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评价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走向共和》的开篇将时间设定在光绪二十年左右,慈禧

李鸿章,晚清重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慈禧太后称为“再造玄黄”之人,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评价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走向共和》的开篇将时间设定在光绪二十年左右,慈禧太后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大寿;光绪皇帝虽已亲政,但慈禧太后仍然掌握大清最高统治权。而此时的李鸿章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清朝时期的“大学士”被尊称为“中堂”,这也是剧中的李鸿章被称为“李中堂”的原因所在。

自乾隆朝开始,清朝大学士施行“三殿三阁”制,按照实际权力和地位排序,分别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但在乾隆朝名臣富察·傅恒以后,“保和殿大学士”不再设立,“文华殿大学士”便成为序班之首。

也就是说,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成为文官之首,而且自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独霸“文华殿大学士”长达27年之久。也难怪刚被擢升“文华殿”以后,李鸿章会发出“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的霸气感叹。

好了,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我们进入剧情。

李鸿章正在吃“清蒸鲈鱼”,而且吃法讲究、餐具讲究,而下属则正在汇报工作:

1、北洋缺钱,李鸿章回了一个字——“哦”;

2、日本制定的“征讨清国策”已经证实,李鸿章尚未听完被给出了三个字回应——“知道了”;

3、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已经建成投产,其统帅的“南洋水师”恐会压过“北洋水师”一头,李鸿章仍未理会,只是问及了刚从朝鲜归来的袁世凯。

“袁世凯从朝鲜跑回来,怎么不见了人影了?”

正在汇报工作的下属并没有领会李鸿章的真实意图,只是反问了一句,李鸿章倒也并未理会,他这句话本就是说给自己,供自己做出判断和处理的。

接着,就在下属汇报“北洋水师定制铁甲舰之应付款项”的时候,下人急冲冲地进来汇报了一只鹦鹉的情况:

“老爷,准备进贡给太后的那只鹦鹉已经一天多不吃不喝了,拉的粪便颜色也不对啊!”

李中堂这才放下了筷子,脸上立马堆满焦急,甚至被呛得连声咳嗽起来。

北洋水师缺钱,日本欲进攻大清国,张香帅之南洋水师压过北洋水师一头,就连定制铁甲舰的款项支付问题都无法引起李鸿章的注意,为何一只鹦鹉就能让李鸿章如此恐慌?

这里面就有李鸿章的“难处”!

下属们汇报的所有信息归根结底都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缺钱”,李鸿章不是不想听,更不是不在乎,而是较真忧劳也没用。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李鸿章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只能给朝廷伸手要钱,也就是向慈禧太后伸手要钱。

而这只鹦鹉就是李鸿章用以“取悦”太后,为自己必然会有的“艰难讨钱之旅”做出的铺垫。

也就是说,如果这只鹦鹉出了问题,北洋缺钱、日本进攻、南洋崛起,还有什么定制的铁甲舰应付款项都没办法应付。

所以,在和盛宣怀夜谈的时候,李鸿章才会给出如此感叹:

“提起要钱的事,哪个又不头疼呢?所以明日如何让皇上太后准了我的奏折,恐怕得费些斟酌。”

那么,问题来了,李鸿章要钱为何就那么难?

于朝廷上讲,满大臣认为李鸿章会“肥兵自重”,而诸如翁同龢等汉臣则会予以“徒糜国币以亿万计,百弊丛生,毫无成效”的抨击。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李鸿章和翁同龢之间的恩怨。

翁同龢的兄长翁同书,曾任安徽巡抚,但因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时候未能恪尽职守,而且还有包庇叛将的罪过。然后,李鸿章就一道奏疏将其弹劾,最后,翁同书落得流放新疆的处置,其父翁心存也被活活气死。自此,翁同龢和李鸿章之间的梁子便结下了,而且还严重到“杀父之仇,不同戴天”的严重地步。

正如慈禧太后对翁同龢的评价,“只对人不对事”,所以,李鸿章但有所行,必然会遭到翁同龢的反对和抨击。

于慈禧太后而言,万寿庆典修园子,迫不及待;北洋水师缺银子,则属于能缓则缓的次要事,毕竟,此时的日本虽然已经制定了“征讨清国策”,但却并没有具体行动。更何况,袁世凯在朝鲜对日本的痛击,更让慈禧太后认为日本是“蕞尔小邦,不足为惧”。

总之,朝廷财政本就拮据,有钱也得紧着慈禧太后先用,哪还能考虑到李鸿章的北洋水师。

只是,李鸿章并不这样认为:

“组建北洋水师,是朝廷和地方督抚共同筹议,太后圣裁,这一点谁都清楚。我但存了一颗公忠体国之心,贵胄掣肘也好,清流物议也罢,也都懒得管他了……”

“贵胄掣肘、清流物议”,李中堂这句话说得透彻,千百年来多少事不就是毁在这两类人的手里。行至晚清时期,贵胄更甚、清流更甚,而像李鸿章这等实干官员而只能充当“糊裱匠”,黏黏补补,难挽大局了。

对于盛宣怀的顾虑之慈禧会用修园子来压海军的担忧,李鸿章仍旧再替慈禧说话:

“你说的不对!别忘了,如果不是太后支持,我北洋海军现在恐怕还是几条破木船哩!她怎么会拿修园子来压海军呢,她这个家不好当啊!”

和《大明王朝》的主线一样,《走向共和》的主线也是强调了“当家难”。凭心而论,一介女流掌控偌大的大清国,还能治理出一个“同光中兴”出来,慈禧太后这个家确实不好当,而且也确实当得不错。

只是,李鸿章的这句话到底有着强烈的主观看法,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然出现了很多统治者晚年都会出现的消极状态——功绩如此,劳苦一生,我安享个晚年怎么了!

接着,盛宣怀又扔出一句话:

“不错,太后不会拿修园子的事来压海军,可修园子是迫在眉睫的事,而办海军在许多人眼里来看,可就不那么紧要了。”

诚然,万事就毁在一个“拖”字!

作为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就算再昏庸无能、鼠目寸光,也断然不会直接拒绝李鸿章的军费奏请,但她只要拖下去,就能彻底拖垮北洋水师,甚至拖把整个大清王朝。

李鸿章可以等,北洋水师也可以等,但虎视眈眈的日本可没有等着你加强北洋水师的军备!

盛宣怀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李鸿章无奈回答道:

“我担心的也就是这一点,如果是这样,我北洋水师的经费恐怕又要落空了……”

李鸿章的“难”,就在这里!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日本天皇视扩建海军为第一要事,而大清国的慈禧太后则视庆寿修园子为第一要务,两者对下,胜负已分。更关键的是,李鸿章身为臣子,为了大清国的海防建设,为了大清国的皇权稳固,还要给大清国的主人——慈禧太后送礼,才有可能争取点费用。注意,也只是“有可能”!

甚至,只给慈禧太后送礼还不行,堂堂朝廷中堂,放之世界亦有名声的李中堂还得给一个太监——李莲英送礼,就连脚气都得记在心里,以便“投其所好,供其所急”。

如此大清王朝,不走向共和,又能走向哪里?如此大清王朝,焉能不亡!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