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出名要趁早?左宗棠40岁才出仕,最后一飞冲天

发布时间:2023-05-19 11:15:26 发布人:hao168

或许是因为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张爱玲的名句——出名要趁早,渐渐地深入人心。然而这功成名就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生的广度和厚度,如果过于关注成功的年纪,似乎落入“伤仲永”的怪圈反而

或许是因为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张爱玲的名句——出名要趁早,渐渐地深入人心。然而这功成名就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生的广度和厚度,如果过于关注成功的年纪,似乎落入“伤仲永”的怪圈反而更为容易。就像张爱玲本人,人生的末期好像也并不是十分从容。

俗话说厚积薄发,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这么着急,只要耐心耕耘,努力增加人生的厚度和广度,该来的迟早要来。而这大器晚成的人物,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例如70多岁才出山的姜子牙,越老越妖的大将黄忠、写出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晚清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是40岁才出仕,相比清朝男性45岁的平均寿命,这左大人出仕的时间,着实是晚得让人感觉他已经没时间做事了。然而我们这位“高龄出仕”左大人厚积薄发,在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收复新疆等等事情上,立下赫赫功勋,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真真惊掉了一地的下巴。那我们这位左大人,为何“耽误”到40岁才出仕,而又是什么让他在三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取得如此耀眼的功勋呢?

40年不出仕,只读书

从左宗棠的求学和考试的经历来看,后来叱咤风云的左大人并不十分擅长儒家经典。他在求学的时候,除了读“考试大纲”下的儒家经典,更热衷其他的杂学。可能因为左宗棠涉猎过于广泛,虽然他在府试(童生考试)中拿了第二名,但在接下来的乡试(考举人)中,仅是凭借“搜遗”(主考官审查落第的试卷的时候发现文章合格)才得以考中举人。

吃过亏的左宗棠,完全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依旧我行我素,致使他后来3次参加会试(考进士),均是名落孙山。这数次名落孙山,却反而使得左宗棠更加喜欢专心经世致用的学问,而且干脆潜心研究地理和兵法。

因为对地理和兵法的长期研究,使得左宗棠在这方面有了深厚的造诣,这也让他在士林之中声名渐隆。由此,尽管左宗棠未能在科举上成功入仕,然而因为他在地理和兵法的造诣精深,使得他结识了晚清名臣胡林翼、两江总督陶澎,甚至后来主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其中林则徐对左宗棠更是赞赏有加,直其呼为“绝世良才”,当时左宗棠已经38岁了。

尽管声名日隆,38岁的左宗棠依然仅是林则徐口中的“绝世良才”,没有为官从政的机会。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两年后,太平天国爆发,命运总算开始垂青于潜心军事的左宗棠。在胡林翼的举荐下,左宗棠终于得以高龄出仕。

大器晚成,一飞冲天左宗棠

公元1852年,40岁的左宗棠被在胡林翼的举荐下,被湖南巡抚张亮基纳入幕僚。在他的筹划下,长沙城被太平天国军队围攻3月,却始终屹立不倒。经过实战检验后,左宗棠的才干终于被所有人接受,于是继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继续聘请左宗棠担任幕僚。

在左宗棠的襄助下,湖南的清军逐渐取得战场优势。左宗棠杰出的才干,甚至让人喊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口号。由此开始,左大人仕途开始一飞冲天,平定太平天国后,他又转战西北,平定陕西和甘肃的叛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叛乱后,左宗棠力排众议,要求收复新疆。正是在他的力主之下,清廷最终决议收复新疆。而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又力主设立了新疆省。在确保国家统一以及领土完整方面,左宗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说,出名要趁早这类的话,还是不要太当真了。命运也最终会垂青于努力追求卓越的人,就像左宗棠一样,坚持在军事和地理方面潜心专研,最终获得了众多名臣的举荐。因此,只要人生积累了足够的深度和厚度,就像锥子放在布袋子里一样,你迟早会冒出尖尖来。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