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糊涂?精明?李莲英状告李鸿章,你真看懂了吗

发布时间:2023-05-19 11:44:30 发布人:hao168

朝廷派来醇亲王“代天阅兵”,为何也让太监总管陪同,李鸿章一时摸不着头脑,但盛宣怀秉承着一贯作风,认为“太监爱钱,千古不变”,只要好好巴结,多打发几个就行。只是,盛宣怀到底没能弄清李莲英的真实身份,他是

朝廷派来醇亲王“代天阅兵”,为何也让太监总管陪同,李鸿章一时摸不着头脑,但盛宣怀秉承着一贯作风,认为“太监爱钱,千古不变”,只要好好巴结,多打发几个就行。只是,盛宣怀到底没能弄清李莲英的真实身份,他是太监不假,但他是慈禧太后身边最信任的太监总管,诸王贝勒、王公大臣,谁不得小心谨慎的伺候着、奉承着?更重要的是,前来北洋的李莲英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那就是慈禧太后的私人代表,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打发。

怎么应对李莲英还没弄明白,丁汝昌就提出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

“还有件麻烦事,他是个太监,被阉过的人上军舰,于军不利啊!”

“被阉”、“被淹”,军舰最担心的就是“被淹”,李莲英就算是太后身边的红人,也是太监身份,如果让这样一个人物登上军舰,无疑会严重影响军心。

可还是那句话,这位太监身份特殊,如果不让李莲英登舰,会得罪这位太监总管不说,恐怕还会让慈禧太后心生猜忌。

李鸿章该如何应对这个难题?

原著小说中,李鸿章的办法简单粗暴,认为“事关重大,退让不得”,然后在阅兵当天直接拉住李莲英来了句“李总管不能上去”。

但在剧中,李鸿章的处理就更为艺术——醇亲王登舰以后,李鸿章拉住正要跟着一块上船的李莲英,说道:

“这海上无风三尺浪,军舰甚是颠簸呀,新正水手年轻力壮尚且吐得死去活来,大总管久居宫中,不比成天鞍马上过来的人,怕你受不了这份折腾啊!”

注意,李鸿章不想让李莲英登舰,但却始终未提这件事,只是强调了登舰以后的“折腾”。一般情况而言,“拒绝别人”就等于“得罪别人”,这就要求你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将“拒绝”说成是“为别人着想”。

李莲英心领神会,虽然心中有怨但却也不便发作,说好听了他是太监总管,是太后身边的红人;说难听了,他就是个奴才,而且还是跟着伺候醇亲王的奴才。来到北洋这一亩三分地,李莲英就只能听从李鸿章的安排。

只是,李莲英到底是太后身边修炼了数十年的老妖怪,即使心中有气,面上还要表现出一团和气,还要领下李鸿章的“一片好意”。懂得隐忍,才是成熟的代表!

“自打我应了这份差事,心里边就一直犯嘀咕。中堂不知道,我从小就晕水呀,李中堂您真是体谅我啊!”

注意李莲英的语言艺术:他用了“应差事”,意思就是想李鸿章表明,这件差事是太后委派,而非自己主动请求,如果朝廷有派人视察北洋详情的意思,和我无关。

再者,既然李鸿章把人情甩出来了,李莲英就不能让这份人情掉在地上:你不想让我受折腾,我正好打小晕船,一来一往间,李鸿章不想让李莲英登舰的尴尬没了,李莲英被拒绝登舰而丢的面子捡回来了。

注意,两位老狐狸将语言艺术发挥到这个程度还没结束,李鸿章赶紧又接上一句:

“旅顺港内,一切都给公公准备好了!”

这句话是对李鸿章体谅李莲英的呼应,如果旅顺港内没有事先安排,李鸿章拒绝李莲英登舰就是临时起意,就是明显的嫌弃;可如果有了事先安排,李鸿章不让李莲英登舰就变成了思虑周全、事无巨细了。

神仙打架,讲究的就是你来我往,李鸿章表演完了,轮到李莲英给出结束语了:

“多谢中堂大人,醇亲王就请您多照料了。”

将照料醇亲王的任务交给李鸿章,既能表明自己始终没忘自己的责任,又能将李鸿章唯恐得罪自己的担忧转成自己请求李鸿章代劳的人情。有人说话只会让别人添堵,但李莲英说话却会让你觉得舒服,这不仅仅是避免得罪人的必备修为,还是能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充分条件。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李莲英“干练敏实、溢美隐恶”,就此来看,《走向共和》对李莲英这个角色的塑造确实非常成功。

只是,不管两人之间的对话如何完美,李鸿章拒绝李莲英登舰的行为还是得罪了李莲英,这不关乎语言艺术的发挥,而是对其身份的直接羞辱。李莲英转身离开的时候,眼神和表情有了明显变化,这也为李莲英向慈禧太后状告李鸿章埋下了伏笔。

没办法,李鸿章只得在阅兵结束以后,亲自邀请李莲英和小德张来到府邸,宴请之,缓和之。

李鸿章“赔罪”的方式非常特殊——请李莲英吃鱼。

剧中李鸿章数次进京就曾向慈禧太后说过,“臣平日里爱吃鲈鱼”,像李莲英这等见惯了珍馐美味的人物而言,再顶尖的美食恐怕都无法引起他的注意。招待这样的人物有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将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奉上,这是表达心情的最佳方式,更是给予对方尊重的最佳方式。

我最喜欢的就是我认为最好的,我用最好的招待你,你还能挑出啥毛病?

李鸿章的态度很好,可李莲英的怒气难消,就李鸿章今天拒绝自己登舰的表现,李莲英必须予以敲打:

“我嘛,当这个太监总管,整天家千头万绪的,没有别的本事,就得有个好脑子,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嘛记着也就罢了,可是还总得掂量。哪些事是一定要跟太后说的,哪些事就不必让她老人家烦心了,中堂大人,你说我有多难哪!”

这句话有着明显的威胁意味,直接向李鸿章表明了自己的权力:你北洋水师的现状如何,你李鸿章的表现如何,就看我怎么向太后汇报了,希望你心里有数。

李鸿章立马堆上了笑脸,予以了回应:

“这是公公的本事啊,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有些人呢,一辈子都没学会呀!”

翻译一下这句话:知道你有这个权力,这不是给你赔罪了,以后注意,还望李公公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别说了。

就此来看,李鸿章和李莲英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经化解了,精明如李莲英也不可能不清楚李鸿章于大清国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更不可能不清楚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仰仗和信任。

可就算如此,李莲英还是向慈禧太后告了一状,状告北洋水师待遇优厚、李鸿章存有私款!

糊涂,还是精明?李莲英状告李鸿章果真就是为了报复?

其实,这是李莲英极为精明的自保之术!

趁着慈禧太后面对一百一十八道菜依然抱怨“就这么点菜,都没法下筷子”的机会,李莲英趁机添堵:

“奴才无能,奴才在李中堂那儿见他比太后吃的好多了,奴才明儿派个人去,跟他学学!”

慈禧太后听出了这句话告状,但依然不为所动,甚至还给出了极为明显的反感态度:

“学?就你?李鸿章会打仗,会办洋务,能搞外交,你学得了吗?”

李莲英再进一句:

“那可不一定,奴才要是向李中堂那么有钱,就没什么学不了的!”

注意了,慈禧太后强调李鸿章“会打仗、会办洋务、能搞外交”,就是为了表明李鸿章的劳苦功高、不可替代,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对李鸿章的支持态度,精明如李莲英难道就听不出来?

他当然听出来,他之所以不惜触怒慈禧太后也要连续进攻李鸿章,就是为了向慈禧太后表明自己并未受到李鸿章拉拢,更没和李鸿章站到一块。别忘了,光绪皇帝的亲爹、堂堂醇亲王爷奕譞刚刚因为一首诗就让慈禧太后心生猜忌而被活活吓死,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李莲英!

所以,李莲英之所以状告李鸿章,绝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打消慈禧太后可能出现的猜忌之心,乃系令人叫绝的自保之术。

那么,李莲英此举成功了吗?

我们来看慈禧太后的愤怒发言:

“你少在我面前挑唆!我告诉你,不让你上军舰是我准了李鸿章的,让你到北洋去溜达溜达是看看你出了宫以后是个什么德行!北洋水师待遇优厚也好,李鸿章在洋人的银行里存了点钱也好,他劳苦功高,给咱们大清挣了面子。别的事儿,说破天也没有用。”

替李鸿章说话了,对李莲英批评了,猜忌之心恐怕不会存在了,李莲英虽然自己打了自己无数个巴掌,但自保的目的达到了。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