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 一群乡村失能老人住在免费的敬老院中

发布时间:2023-05-19 15:35:18 发布人:hao168

早晨的光线穿过窗户,照进整洁的房间里,刚刚拖过的地面,带着一点儿湿润,散发出淡淡的消毒水味道,70岁的赵清高走出房门,穿过走廊,走到院子里,院子里已经坐着许多老人,有人围在一起打牌,有人聚在一起聊天,

早晨的光线穿过窗户,照进整洁的房间里,刚刚拖过的地面,带着一点儿湿润,散发出淡淡的消毒水味道,70岁的赵清高走出房门,穿过走廊,走到院子里,院子里已经坐着许多老人,有人围在一起打牌,有人聚在一起聊天,他们都是失能或半失能的乡村困难老人,在这间位于山东莱芜乡村的敬老院中,最长的已经住了十多年。

这个建在山村里的敬老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房干村。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一个收治乡村困难老人的敬老院

2023年5月18日清晨,风吹散了前一天晚上的高温,天气有点儿阴,连日的酷热终于有点儿退却,院子里的笋和生菜,也显得鲜嫩了很多,两位老人正提着花洒,给蔬菜浇水,旁边不远处的厨房里,有叮叮当当的声音传来,两位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开始准备70多人的午餐。

两位大姐正在给老人们准备饭菜。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这是一间建在山村里的敬老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房干村,早在2009年就开始投入使用,原本是一座镇级的敬老院,由政府出资修建,服务各个乡村的困难人群。敬老院院长崔训东也是一位老人,他告诉记者,敬老院里的老人,来自周边的各个乡村,都是孤寡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他们无儿无女、也没有家庭,在失能或半失能后无人照料,如果留在村里,生活、就医等都成问题。而这座敬老院建成后,他们就可以住进这里,享受免费的养老服务。

敬老院的院子里,两位老人正在闲聊。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2017年,敬老服务的对象,扩大到三个街镇,住进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赵清高就是一位半失能的老人,两年前,他双脚受伤,虽然不太影响走路,但却不能继续劳动,单身一人的他难以维系生活,由村里推荐到了这里,在这里,他的日常生活、保健、医疗等,都由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负责。

敬老院里的老人——赵清高。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七十二位老人的清晨活动

敬老院所在的房干村是一个山村,环境幽静、树木茂盛,一条山间公路从门前经过。进入大门,是一片和足球场差不多大小的院子,大部分是平地,中间开辟出了几块小菜地,种着各种时令的蔬菜。这些蔬菜远不足以供给敬老院的日常所需,但给那些还能行动的老人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机会,“其实我们并不希望他们下地种菜,小菜园里的活儿,多是工作人员在干,但村里的老人,种了一辈子地,总是想着能种点儿什么。”崔训东说。

由于脚不好,赵清高不能下地干活,他坐在一处树荫下,和旁边的两位老人聊天,但只有一位可以和他聊一会儿,另外一位不会说话,除了偶尔发出几声赵清高不懂的声音外,其他时间都在静静地听他们聊。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走出房门,住在敬老院的72位困难老人,有许多是完全失能的,连吃饭都需要人喂,更不用说出门活动,敬老院里的大部分床位,都是护理型床位,有专人照顾起居生活,而就在敬老院一墙之隔的另外一个院子,就是房干村的村卫生室,敬老院和房干村共用一个卫生室,敬老院本身,也有自己的护理部门和人员,他们负责这些老人的日常体检、健康管理等,如果有敬老院卫生室不能处理的疾病,则会转诊到更高一级的医院。

在敬老院里,乡村老人有了新生活

在乡村,一位失能的孤寡老人,必然会面临常人无法想象的困境。怎样才能让他们有一个真正的晚年?

一位当地民政局的干部告诉记者,这间专门服务乡村困难老人的敬老院,由政府全额拨款,对入住这里的老人完全免费,并且,为提高服务和照顾困难老人的能力,莱芜区将敬老院改造提升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了专业性和适老化设计,制定了22项基础指标,主要针对污水系统、适老化改造、康复理疗室、配置功能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完成后,经过验收,雪野旅游区敬老院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二级养老机构标准。

入住敬老院两年,赵清高开启了全新的生活,一个人在村里生活了许多年,双脚受伤后,几乎无法独立生活,吃饭、看病等,都需要人帮助,村里虽然多有照顾,但对一个所有生活都需要人帮助的老人来说,这些照顾远远不够。进入敬老院后,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敬老院中还有互助机制,每间房中都住两个老人,由有一定能力的老人,协助工作人员照顾失能老人。

每个房间里都配有小柜子,老人可以放置他们的衣物、杂物等。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老人们的房间并不大,简单却整洁,每人有一个小柜子,可以放置他们的衣物、杂物等,老人的衣服、床铺、被子等都由敬老院统一提供,四季服装齐备,还有各自的暖水瓶等,许多暖水瓶上都写着名字,“有不少老人已经不记事了,不写名字,会经常混淆。”

进入这间完全由政府供养的敬老院,必须是乡村无人照料的困难群体,且是本人自愿,他们基本上都是失能或半失能的孤寡老人。敬老院来去自由,但没有人离开过,住在这里最久的,已经有十多年,年纪最大的,已经94岁,“没人会回去,在这里,我们有晚年生活,回到村里,连生存都困难。”赵清高说。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王心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