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既要杂,又要源清本正

发布时间:2023-05-20 04:50:13 发布人:hao168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21世纪以来,“曾国藩热”持续不衰,却不单单是其镇压太平军、挽倾覆满清王朝之狂澜于既倒的“武功”,更多的是其治学治家的“文治”。他是清朝最大文学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21世纪以来,“曾国藩热”持续不衰,却不单单是其镇压太平军、挽倾覆满清王朝之狂澜于既倒的“武功”,更多的是其治学治家的“文治”。

他是清朝最大文学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家学教育最成功的政治家。在他的身上,可学可点的方方面面很多。毛泽东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近代以来,伟人只佩服曾国藩一个人,可见其历史魅力。

其魅力的源头,是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曾国藩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呢?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书籍来阅读呢?

1859年,他给儿子曾纪泽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得很清楚:

四书五经是基本的,不用说。其余是司马迁、班固、庄子、韩愈、司马光,从璀璨的历史长河里,选出这五位人物,可谓极其精到,这些都是古文大家或史学大家,兼具历史经验与文笔才华。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专”。

同时,在曾国藩独选的“八种”书里面,有三种是诗文的选集,即: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桐城派领军人物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以及曾国藩自己编选的《十八家诗抄》。这些选集里汇总了众多名家的众多作品,又可谓“杂”。

既博且专,正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备法则。

但总起来看,“博”是在“杂”的基础之上的,“杂”是根本,是沃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但“杂”也会造成选择上的困难,“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

由于此,曾国藩后来又对以上三种选本不够满意,他要在“杂”的基础上,进一步“正本清源”,提高选文的精准度和质量,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这本书怎么样呢?

毛泽东给了很高的评价。1915年,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说道:

毛泽东还认为,这本书比姚鼐的《古文辞类纂》要好。他认为,国学文章不仅要有文采,更重要的是要能承载道和理,姚氏偏重于文采,但曾氏却能兼而有之,“所以可贵也。”

这是有道理的。姚鼐的治学主张是“义理、考证、文章”,是为“学”而学,而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加了“经济”一项,主张以“经济”统驭前三者,明显高了一个层次,主张治学应该经世济民,这样,就与广大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相一致了,是为“用”而学,境界大开,成就自然非凡,非纯粹文人可比了。

为了让自己和家族走得更远,曾国藩可真是煞费苦心啊。其读书的方法、治学的态度、家教的坚持,难道只能留在历史堆里吗?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