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役最残忍的一幕,完全颠覆人类战争观,美国舰队胆战心惊

发布时间:2023-05-20 08:46:53 发布人:hao16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后期,出现了这样一种颠覆人类战争史的战术,那就是臭名昭著的自杀性袭击,它是由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发明的,这种战术的运用充分向人类展示了被军国主义蛊惑的日本极端分子有多么可怕。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后期,出现了这样一种颠覆人类战争史的战术,那就是臭名昭著的自杀性袭击,它是由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发明的,这种战术的运用充分向人类展示了被军国主义蛊惑的日本极端分子有多么可怕。

纵观人类战争史,其本质就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消灭更多的敌人,而自杀性袭击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完全不计代价,以同归于尽的方式与庞大的敌人血拼,也被称为太平洋上空的“玉碎”行动,而担任此行动的日本飞行员,他们被称为神风敢死队。

此种战术的出现是日本民众狂热到极端程度的具体体现,在二战过程中,日本民众有两种信仰,一种是效忠日本天皇,一种是日本自古流传下来的武士道精神,这两种信仰,在日本军人心中相互作用,才塑造了荒唐和恐怖的神风敢死队。

神风敢死队创建之时,已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1944年,法西斯同盟国大势已去,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只剩下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负隅顽抗,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也早已经失去了战争优势,失败是早晚的事。

要说起日本挑起的太平洋战争,在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海军还是具有战争优势的,特别是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太平洋舰队除了三艘航空母舰未在珍珠港内而幸免于难外,其余主力战舰几乎全军覆没,而当时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在世人心中还远远不及火力强横的战列舰,后来的珊瑚岛和中途岛海战才让美国渐渐扭转了这种观点。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超强实力并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体现,更重要的还是战争背后美国超强的军工生产能力,在太平洋战争的四年时间里,美国相继建造了上百艘航空母舰(以简陋的护航航母为主),而日本除了早期战备时建造的主力战舰,在战争过程中战舰的生产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可以说打一艘少一艘。

而太平洋后期日本自杀性袭击理论就是以自己的舰队实际为基础创建的,盲目地认为,美国的战舰也是被打沉一艘就少一艘,那么对日本本土的威胁也就少一点,很显然,以美国的军工产业来说,这种想法极其幼稚与片面。

提出自杀性袭击理论的是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员大西泷治郎中将,他是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得力助手,被日本军界称之为“瑰宝”,在美国即将在菲律宾登录,转而进攻日本本土的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丧心病狂的自杀性袭击理论得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的支持。

第一次神风敢死队的自杀性袭击发生在菲律宾附近的莱特湾,当时美国投入这场海战的战舰光航空母舰就达到了惊人的34艘(16艘主力航母,18艘护航航母),而日本倾尽所有也只有四艘航母加入海战,双方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神风敢死队成为日本舰队唯一的救命稻草,第一支神风敢死队由24名飞行员组成,当然此时日本那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前期的海战中基本上都已经阵亡了,这24名飞行员的平均年龄仅仅只有17岁,他们的赴死之战尤其显得壮烈。

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在遭遇美国战斗机拦截缠斗之时,就算被战斗机的机枪扫中或者被战舰上的防空火力集中,只要没有在空中爆炸,日本飞行员是完全有能力在空中调整方向撞击美国战舰的,这也是玉碎行动的理论基础。

事实证明,这种战术在第一次自杀性袭击中有了实质性的战果,将美国一艘护航航空母舰炸沉,这让日本舰队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相比较而言,实际战果与日本人预期的“一人一机毁一舰”相差甚远,成功率仅为5%,但为何日本飞行员还对这种战术抱以乐观态度呢?

除了日本飞行员所崇尚的两种信仰之外,自杀性袭击最根本的目的不是打败美国舰队,而是造成美国人的恐慌,从而在结束战争的谈判桌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事实证明,自杀性袭击的确造成了美国舰队士兵们的恐慌,这种不要命的战斗完全颠覆他们的战争观,而自杀性袭击也让日本在最后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时,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日本皇室没有得到战争的审判,麦克阿瑟也担心上亿日本人的玉碎行动会给美军造成极大的损失。

日本自杀性袭击一共出动了1298架飞机,这些战机基本上都在太平洋上空玉碎,极少数撞击到美国战舰,但并未对美国舰队的战斗力造成实质性的损失,所以,这场最残忍的自杀性袭击是以生命为代价上演的一场战争闹剧。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