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英帝国主义企图用表面上扩大一点民主权利以及含义不清的战后“新体制”的诺言来欺骗印度人民,从而否定他们的独立要求。当时,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由于自己的要求未得满足,都加以拒绝。1939年9月3日,英国
引言
英帝国主义企图用表面上扩大一点民主权利以及含义不清的战后“新体制”的诺言来欺骗印度人民,从而否定他们的独立要求。当时,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由于自己的要求未得满足,都加以拒绝。
1939年9月3日,英国在对德宣战的几小时以后,就叫印度总督宣布印度为交战国,要印度人民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出钱出力,把战争的重担硬加在印度人民身上。印度人民在许多地区举行反战大会和反战示威游行,但遭到了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国大党以为这是向英国敲竹杠的好机会,便以总督未经中央立法会议讨论擅自代表印度向德国宣战为理由,退出执政两年的七个省政府。这时英国就让穆斯林联盟继起代替,同时别有用心地宣扬伊斯兰教的政权势必阻碍印度教徒的发展,藉以加深两党之间的对立。
1940年3月26日,穆斯林联盟通过关于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拉合尔决议],要求在次大陆上西北部和东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这个要求不仅是教派分裂的结果,还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根源。连尼赫鲁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他说:“有些省内的农业纠纷-如孟加拉省信印度教的地主和信伊斯兰教的佃农之间的纠纷-在教派纠纷的面貌下出现。在旁遮普和信德,银行家和比较有钱的人一般都是印度教徒,而借债的人多系从事农业的穆斯林,借债人受了放债人的残酷剥削,当然痛恨放债人,这种情绪助长了教派纠纷的气势。”
因此之故,穆斯林担心在一个统一的印度里,他们将成为“印度教徒一个较低的种姓而溶合在一片灰色的圣灰里”。穆斯林资产阶级兴起后,“新兴的穆斯林中产阶级和印度教徒资产阶级之间日益增长的对立,为穆斯林政治家打开了新的远景。”1940年,真纳提出巴基斯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民族独立的愿望。
1940年6月中旬,意大利宣布参战和法国资产阶级对德投降,经由地中海的英印交通线被割断了。在印度人民斗争高涨和英国处在危急的情况下,国民大会党遂于7月提出印度独立和建立一个中央临时国民政府的要求,作为和英国合作作战的条件,以便“投入全部力量来为有效地组织国防而努力”。慑于印度人民的斗争,印度总督林利思戈提出“对于印度问题的几点意见”,请英国战时内阁印度事务大臣艾默里送交内阁批准。
艾默里把这项建议拟成草案于1940年7月初送交英内阁。根据邱吉尔“不承认任何责任”的原则,这个草案经修改后于8月8日以印度总督声明的形式发表,通称“八月建议”,其要点为:战后设立“一个代表印度国民生活中主要分子的机构,以便拟制新宪法的体制”;吸收额外指定的印度人,扩大总督行政会议;任命一个以印度土邦及其他印度人的代表所组成的“战时谘询委员会”。
1941年8月,罗斯福和邱吉尔两人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其中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的词句。9月9日,邱吉尔发表正式声明,却明确地把印度、缅甸及英帝国的其它部分排除在大西洋宪章的实施范围之外,并辩解说:“在大西洋会议时,我们所想的,主要是恢复当时在纳粹桎梏下的欧洲国家与民族的主权、自主政府和民族生活。”邱吉尔十分清楚印度这个殖民地对英帝国主义生存的重要意义,他一贯反对印度独立。早在1930年12月他就表示过“无意放弃英王皇冠上的那颗真正最为光亮而珍贵的宝石”。
1931年12月他又重申:“我决没有想象,在我们所能预见到的任何时候,印度应该具有加拿大所具有的同样的宪法上的权利和制度······英国若是让印度离开它帝国的怀抱,就永远不再成其为一个强国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减轻自己的战争负担,竭力主张英国给印度独立,以换取印度的积极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没有几天,邱吉尔到华盛顿访问时,罗斯福就向他提出印度问题,为邱吉尔所坚决拒绝。
事后邱吉尔说:“我的反应是如此之强烈,以致他再不在口头上对我提这个问题了。”但时隔不久,罗斯福又在1942年2月22日广播中,针对邱吉尔的态度,公开指出大西洋宪章“不但适用于大西洋沿岸的那部分世界,而且适用于全世界”。紧接着罗斯福又向英国建议“印度人可以按照美国宪法的路子解决他们的问题”。邱吉尔对罗斯福的步步进逼大为恼火,据说他当时“发作了起来”,责问美国,处于盟邦地位的盟友是否“有权越过英国首相及其僚属的头顶来处理这种事情呢?”
国大党主席阿萨德在分析美国的态度时认为,美国因太平洋战争初期遭受挫败,所以“开始对联合王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解决印度问题,以赢得印度心甘情愿的合作”。另外,大战开始以后,美国的经济势力迅速渗入印度,攫取了大量军事物资和原料,还在印度驻扎军队,设置新闻和情报机关。美国之所以积极主张让印度独立,当然也是想要进一步排斥英帝在印度的势力,以便日后把这块肥肉完全抢到手。
英国政府迫于形势,在1942年2月设立了一个以艾德礼为首的小组委员会研究印度问题,接着批准了该委员会成员斯塔福德·克里普斯草拟的一个方案。3月11日,邱吉尔在下院宣布派遣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去印度。3月23日,他带着“印度改革方案”[也称克里普斯方案]赶到新德里和各党派会商。方案声称,“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印度联邦,这个联邦应是一个自治领”。为此,“一俟战争结束,立即在印度建立一个由选举产生的制宪会议,为印度承担草拟一部新宪法的任务”。
但“在印度当前所处的战争时期直到新宪法得以拟出时,英王政府不得不将印度的防务作为它的世界战争努力的一部分负起责任来,并保持控制和指导”。方案还规定“不准备接受新宪法的任何一个英属印度的省,有权保持它现有的宪法地位”,或者“如果这些不参加印度联邦的省愿意,英王政府准备同意一项给它们和印度联邦完全同样地位的新宪法”。克里普斯方案抛出来后,甘地把它形容为“行将破产的银行的一张远期支票”。
国大党的工作委员会认为方案允许各省和土邦可以从印度分离出去,是“鼓励分离的趋向”。直接同克里普斯谈判的国大党主席阿萨德,在国大党工作委员会4月2日的会议上谈到他的看法时说,他“清楚地看出,英国内阁是不准备在战时把权力移交给印度的”。“战争的环境,特别是美国的压力使英国的立场稍有改变。甚至邱吉尔政府现在都感到,必须给印度在战争中有一个在自愿基础上合作的机会。”最后他说:“如果国大党接受了克里普斯的建议,那末即使战争结束,印度的未来也不能得到任何明显的保证。”
尼赫鲁后来在7月19日《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提到英国人“试图提出分割印度的主张,不仅分成两个,而且可能是许多独立的部分。这就是克里普斯建议引起极大的愤慨的原因之一,对此印度国大党不能同意”。“穆斯林联盟看到“不参加'条款中规定“在印度建立两个或更多的独立联邦,有可能产生巴基斯坦。但是这种规定全然是虚构,因为巴基斯坦的建立,到遥远的将来才有可能'。”真纳认为克里普斯建议没有给穆斯林充分的保障。因此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拒绝这个建议。克里普斯只得于4月13日空手返英。
结语
罗斯福对于克里普斯的活动没有取得结果颇感失望。4月22日,他打电报给英国政府,要求再作努力,并指出“僵局的产生是由于英国政府不愿意把自治的权力交给印度人”。但是邱吉尔一直不肯改变他的政策。从德黑兰会议到雅尔塔会议期间,邱吉尔仍主张保持英国所有的殖民地。在德黑兰会议上,讨论到世界重要战略据点应由胜利的盟国占领时,和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到托管制的时候,因为涉及到战后殖民地问题,邱吉尔都跳出来叫嚷这是大英帝国生死存亡的问题,坚决反对他国插手。
《心渊梦境》是一款国产的银河战士恶魔城游戏。游戏中有很多的武器,这些武器的数值和使...
《遗迹2》中的小雕像是游戏里作用很多的特殊道具,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首先是小雕像可以...
微信接龙怎么操作,网友:两步操作起来。在微信群里面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接龙的功...
为你提供弑杀地狱归来的攻略信息,弑杀地狱归来是一款有着解谜要素的街机战斗风格重金属...
老司机带带我看精彩免费游戏最新版是时刻都会产出无尽视觉资源影像的播放器应用,让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