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语言艺术的巅峰——慈禧和李鸿章的对话,才叫神仙打架

发布时间:2023-05-20 10:48:53 发布人:hao168

康有为的“朝堂首秀”引发了剧烈的朝野震荡,甚至连原本支持“维新变法”的慈禧太后也动摇了心思。首次朝会就建议光绪皇帝“杀几个一、二品的大员”,照此发展下去,慈禧太后的朝堂势力恐怕会被很快清除,就连慈禧太

康有为的“朝堂首秀”引发了剧烈的朝野震荡,甚至连原本支持“维新变法”的慈禧太后也动摇了心思。首次朝会就建议光绪皇帝“杀几个一、二品的大员”,照此发展下去,慈禧太后的朝堂势力恐怕会被很快清除,就连慈禧太后本人也有着被架空养老的风险。

面对着如此被动的局势,慈禧太后出手了——请赋闲在家的李鸿章吃饭!

就好像几乎所有的生意都是酒桌上谈成的一样,慈禧太后的这段饭可不简单,“晚清最高统治者”和“晚清最后一根顶梁柱”之间开始了一场绝对堪称经典的“神仙对话”。

饭桌上,慈禧太后给李鸿章推荐了一道菜——“菜包鸽松”:

“你再尝尝这个菜包鸽松!”

李鸿章尝了一口后,连连点头:

“好吃!这松软不说,还有菜蔬的清香,这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注意了,这种级别的饭局,但凡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得时刻注意、高度警惕,更别提慈禧太后递过来的一道菜了!

既然是主人推荐,客人自然要对菜品予以正面评价,这是基本的餐桌礼仪;只是,李鸿章明白慈禧太后的重点并不在于此,所以,他得想办法将话题延伸出去。有了正面评价,再询问制造过程,可谓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只要慈禧太后给出答案,李鸿章就能从答案中挑选出可供自己猜测的信息。

我们来看慈禧太后对“菜包鸽松”制造过程的详细介绍:

“其实啊,做起来也不难!就用那个麻豆腐,和羊油、黄酱把它炒熟喽;然后呢,再把二十几种时鲜菜心剁碎了,也炒熟喽;就和那个烧熟的麻豆腐拌在一起,最后啊,就用洗干净的白菜叶把拌好的料包起来,就成了,带着菜叶吃!”

注意慈禧太后的“暗示”——“做起来也不难”;也就是说,这道菜的关键所在并不在于“制造过程”,而在于“选料用料”。这道菜的“用料”中,麻豆腐、羊油、黄酱和白菜叶都极为常见,唯独“二十几种菜心”有着明显的凡尔赛感觉。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既然慈禧太后的目的就藏在这段答案中,那就抓住那个“反常”的关键信息予以进一步试探:

“这个季节,到哪儿去弄这些菜心啊?”

这个问题给出后,李莲英赶紧接过了话头:

“是内务府从广东那边弄来的!”

注意,这个问题必须由李莲英回答,因为谁都知道慈禧太后不可能了解食材准备的问题,如果直接回答肯定会让李鸿章产生怀疑。

只是,李莲英这句话中的“广东”让李鸿章迅速明确了慈禧太后今天这段饭的目的——这些来自广东的菜心,暗指出生于广东、崛起于广东,刚刚被光绪皇帝召见的康有为。

只是,李鸿章尚不清楚慈禧太后对康有为的态度,需要继续试探:

“这下面的人还真尽心啊!”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光绪皇帝雄心壮志、康有为势头正盛,“维新变法”正处于积极筹备、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也就是说,此时的康有为正值受宠的时候,李鸿章自然要予以正面评价——“还真尽心”。

剩下的,就看慈禧太后如何回答:

“可就是有心无力啊!就像上次你请我喝咖啡,吃那个奶油点心,我觉得挺好,让御膳房学着去做,样儿学得挺好,可就不是味儿!”

注意了,慈禧太后这段饭的目的全在这句话中:

1、“维新变法”有心无力,从一开始就没走对方向,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路人协助指导。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想让李鸿章出山,协助光绪皇帝推行变法!

2、慈禧太后为何提及了“喝咖啡”、“吃点心”呢?

要想请人出山就该有个积极态度!李鸿章被罢免官职、以观后效虽然是光绪皇帝“主政”期间发生的事,但在这之前,李鸿章为了筹办“合资银行”可是请慈禧太后喝过咖啡、吃过奶油点心。只是,那个时候的慈禧太后拒绝了李鸿章的奏请。现在,慈禧太后求着李鸿章了,自然要替自己解释解释。

慈禧太后的解释就是“甩锅”——我觉得挺好,也让御膳房学着做了,只是他们没做好罢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其实,你当时的奏请我是同意的,我也交代给下面人了,只是他们会错了意,没把事情办好!

好了,慈禧太后的目的表明了,态度也有了,剩下的就看李鸿章的反应了:

“太后所言极是!洋人的东西啊,咱们就学了个样儿,没学到根本。你就说这变法维新吧,都是听说的,照猫画虎!”

既然慈禧太后觉得“维新变法”的方向不对,李鸿章自然要顺着上意说话——他们只是照猫画虎,并没有学到根本!但关于慈禧太后想让自己出山的暗示,李鸿章只字未提。

慈禧太后没办法,有求于人嘛,只能进一步挑明自己的目的:

“那你就眼睁睁地瞅着他们胡描乱画?”

翻译一下这句话:我想让你出山,给个态度吧!

李鸿章明白,此时的光绪皇帝正处在亢奋状态,听不进去任何意见,更不会重用除“维新派”以外的任何人,李鸿章可不想刚一重出江湖就得罪了光绪皇帝!更何况,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对待“维新变法”的态度已经有了分歧,李鸿章出山就等于立马恢复了当初的“两难”处境。

所以,李鸿章不愿意答应,但又不能明言拒绝,只能装着低头吃菜,不予回应!

慈禧太后继续逼迫:

“这不像你啊,李中堂!”

注意了,这是这场谈话过程中,慈禧太后唯一一次称呼李鸿章为“李中堂”。这句“李中堂”有着三方面的暗示:

1、甲午战败,你罪责难逃,但你仍能保留“大学士职衔”,你该感恩;

2、你现在毕竟还有一个“大学士职衔”,职责所系,你不能逃避;

3、你现在就只有一个“大学士职衔”了,你该珍惜;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鸿章不能再躲了,只能给出回应:

太后啊,真让老臣去画?

慈禧没说话,等于默认了李鸿章的问题;只是,还是那句话,此时的李鸿章绝不能主动进入这场困局之中,更不能主动得罪光绪皇帝。于是,李鸿章便想到了一个折中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于历史上也真实存在。

不过,我想啊,先到欧洲去看看,这真老虎什么样儿?请太后恩准!

我答应,但为了更好地完成太后安排的任务,我需要先进修学习!

等到李鸿章见识了“真老虎”,学成归来,“维新变法”就会出现两种可能的局面:

1、“维新变法”已经结束,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李鸿章都不需要再协助指导;

2、“维新变法”虽未结束,但朝野局势已经明朗,李鸿章就可以依据“帝党”和“后党”的实力对比来选择站位。

当然,李鸿章的心思逃不过慈禧太后的眼睛,索性挑明了话题:

你呀,你呀,我今儿个请你来呀,实质上我是让你出山,帮衬帮衬皇上,你可倒好。好吧,我明白你,我今儿个就随了你的心愿,让你到西洋去转悠转悠!

虽然无奈,但李鸿章给出的条件又合情合理,只能答应。

李鸿章心满意足的谢恩:

知老臣者,太后也!

就此来看,李鸿章虽然答应了出山,但慈禧太后的目的却并未达成;也就是说,最擅长“御下之术”的慈禧太后竟然没斗过李鸿章?

别着急,对话还没结束呢!李莲英凑到慈禧太后的耳边,却也故意让李鸿章听到的汇报了一声:

太后,荣中堂还在外面候着呢!

荣禄从早上一直跪到了现在,李莲英早不汇报、晚不汇报,为何偏等到这个时候再汇报?

这就是慈禧太后借用李莲英之口对李鸿章的敲打:别觉得大清朝廷离了你不行,我还有一个荣禄呢!

注意李鸿章的表情——怔了一下,然后继续吃着手中的“菜包鸽松”!

然后,慈禧太后没给出任何回应,只是笑着对李鸿章说了一句:

想吃就多吃,吃啊!

趁着能吃,你就多吃点;趁着能干,你就多干点;趁着我还信任你,你就识相点;你想去欧洲考察,我依你,但你可千万被赖着老是不回来,你的接班人正在门外等着呢!

现在,你还认为慈禧太后输给李鸿章了吗?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权谋智慧、语言艺术从来都是不堪一击!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