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如何才能和领导建立有效沟通?这件事,还得跟李鸿章学

发布时间:2023-05-20 10:49:19 发布人:hao168

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将至,想要修园庆寿,可此时的朝廷财政早已不足以支撑如此浩大的工程;再加上时任“户部尚书”阎敬铭又不是“奴才”,不想一味的逢迎上意,惹得慈禧太后大怒。于是,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理财专家—

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将至,想要修园庆寿,可此时的朝廷财政早已不足以支撑如此浩大的工程;再加上时任“户部尚书”阎敬铭又不是“奴才”,不想一味的逢迎上意,惹得慈禧太后大怒。于是,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理财专家——阎敬铭革职后,慈禧太后只能将筹钱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的身上。

只不过,李鸿章之所以如此痛快的入京,也有着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他所掌握的北洋水师也急需朝廷财政的支持。

阎敬铭被“搀”出去以后,李鸿章进来了:

“臣李鸿章恭请皇上、皇太后圣安!”

君臣大义,深入人心,就算此时的光绪皇帝只是傀儡,但他还是名义上的大清统治者,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必须排在慈禧太后的前面。

李鸿章毕竟是朝廷重臣,而且此时的慈禧太后还有求于他,所以,此时的慈禧虽然还在气头上,但对李鸿章的态度还是可以的。

“什么时候到的北京啊?看你的身体还好啊?”

李鸿章赶紧回话:

“臣是鞍马上过来的,平素也还注意身体的调养。”

注意,此时的李鸿章72岁,此时的慈禧太后60岁,就算按照今天的年龄划定,这两位大佬也已属于老年人。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的好坏、身体的保养绝对是一个最好的话题,最能形成共识,最能相互理解。

对于李鸿章而言,此时的慈禧太后尚未消气,更加不适宜直接展开工作交谈;既然慈禧太后开了一个好头,在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对话环境,李鸿章索性就此话题展开:

“臣于调养之术有三条心得,一是孔圣人说的‘食不厌精’,臣特别喜欢吃清蒸的淞口鲜鲈鱼,下面的人背地里叫臣‘李鲈’。”

注意李鸿章的这句话,摆明了要就此话题展开讨论,这就是和领导对话的必备技巧——努力找到一个共同话题,然后深入,等到领导的情绪被彻底调动起来以后,再谈工作,再提要求,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最大可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听到李鸿章的外号,慈禧不由莞尔一笑:

“下面的人也太没规矩!”

对于慈禧太后而言,李鸿章虽然是下属;但李鸿章毕竟是朝廷大佬,地位高、身份重这样的人物肯拿自己开涮,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调动领导的情绪。从慈禧太后刚刚的震怒,到现在的莞尔来看,李鸿章的目的达到了。

李鸿章继续:

“他们也没什么恶意,臣也懒得生气,臣第二条心得是每天早晨有一次散步,那还是臣的恩师曾国藩在日,教臣做的必不可少的早课。”

慈禧太后的习惯,李鸿章不可能不清楚,这也是李鸿章为何能将李莲英的脚气都记在心上的原因所在;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和领导的秘书搞好关系的重要性。因为,你能通过领导的身边人了解更多别人无法了解的信息,更便于自己工作的开展,甚至更便于自己仕途的晋升。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散步,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之前的共同话题深入了,细化了。

果然,听到散步,慈禧太后的话匣子算是彻底打开了:

“巧得很,我也散步,只是在午后。李中堂每次走多少步?我是九百九十九步。”

根据《宫女往谈录》,甚至诸多正史的记载显示,历史上的慈禧太后还真就是“散步”的忠实爱好者,而且对具体步数也有着明确要求。

具体话题展开了具体讨论,两人之间的对话越来越融洽,李鸿章必须趁热打铁,予以回应的同时,还不忘适当吹捧:

“九九归一统,太后于散步都是合于天数的。臣不行,没个章法,只要走得身子微微发热就行了。”

上位者,尤其是那些情况较为特殊的上位者,比如非正常手段上位,或者依靠特殊关系上位的领导,最在乎的就是别人眼中的名声和形象。慈禧太后,就是这样一位“上位不正”的上位者,最在乎的也就是臣属对自己的看法。

还是那句话,人往往最缺什么就会最在乎什么,李鸿章深谙慈禧太后的弱点,便给予最适宜的吹捧——“九九归一统”,就算慈禧太后不便接话,心中也必定心花怒发。

“你这叫顺乎自然。第三条呢?”

对于李鸿章的吹捧,没拒绝,也没回应,只是对李鸿章的“散步没有章法”给予了肯定,这就是“拍马屁”所能获得的最合适的效果。正面回应,叫客套;严词拒绝,叫失败;间接接受,再给予类似回应,这个“马屁”才算圆满结束。

好了,现在谈话到了最后一条了,李鸿章不能再随意、轻松的继续了,必须要将自己的目的慢慢带出来了。也就是说,最后一条“养生之道”必须要为那只取悦慈禧的鹦鹉做出铺垫了。

“臣的脾气暴躁,怒火伤肝。因此常做些怡情的事儿,弄弄花草什么的,于养鸟也有些兴致……哦,臣的属下盛宣怀半年前觅得一只印度产鹦鹉,极通人性,我给太后带来了,以博太后一笑。”

从脾气暴躁引出自己的“怡情养生”;从“怡情养生”再引出弄弄花草、养养鸟儿;再从养鸟引出自己带来的鹦鹉;有铺垫有结果,一气呵成,合情合理。有好多人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其实最大的毛病就出自你在说话之前没有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再有类似情况出现,不妨放慢语速、停顿数秒,思考一下!

然后,慈禧太后自然迫切想要见到这只鹦鹉,一来是要给李鸿章面子,二来是李鸿章的铺垫确实引起了慈禧的足够兴趣。

这里,李鸿章又演示了一招常见的官场智慧——如何给领导引见自己的下属,以达到扶持下属的目的。

李鸿章背后的盛宣怀和左宗棠背后的胡雪岩一样,是李鸿章背后的财政支撑,基本等于李鸿章的左膀右臂,但如果盛宣怀得不到慈禧太后的认可,李鸿章就难让其大展拳脚,而且还会遭到李鸿章政敌的百般掣肘。所以,李鸿章必须让盛宣怀脱离“自己下属”的标签,正儿八经的成为朝廷的人。

一句话,如果盛宣怀的身份得到慈禧的认可,谁还敢针对,谁还敢进攻!

将这只鹦鹉的进献功劳、进献资格让给盛宣怀,就能达到这个目的。事实证明,盛宣怀最终官至邮传部大臣,就连家里的奴仆也已成为现今的顶级豪门,远远好过了最终身败名裂的胡雪岩。

盛宣怀带着鹦鹉进入暖阁,慈禧立马给出了评价:

“你就是盛宣怀?听人说你与洋人打交道很有办法!”

来看盛宣怀的回答:

“那都是仰仗皇上皇太后天威,洋人才不敢轻慢于臣的。”

成绩、骄傲、面子,哪有自己的功劳,都是领导的!然后,慈禧太后一句“你很会说话”,就足够盛宣怀崛起自己的家族。语言艺术的作用,强大如斯!

夸赞盛宣怀也是给李鸿章面子,但最终还要回到李鸿章的身上:

“真是难得你把这些小事还放在心上!”

李鸿章马上一脸严肃,回答道:

“太后之事无小事。”

李莲英的脚气,都不是小事;况太后乎?一只鹦鹉的粪便颜色不对,都不是小事;况太后乎?既然身处“家天下”的王朝时代,“家长”的事就断无小事;同样,端谁的碗服谁的管,领导的事更无小事。没有领导的认可,你工作的意义何在,你的未来何在?

这句话虽然腹黑,而且消极意义明显,但事实如此,不服不行!

李鸿章的这句吹捧,反倒让慈禧太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刚才憋在心里的那口恶气,终于有机会发泄了。

“听听,听听,皇上听见没有?这才叫见识呢!唉,可惜啊咱们大清啊,像李中堂这样的忠臣不多了!”

不管什么话,都能有效的引申到自己的目的上,这就是领导者的本事,当然,这也是领导者的特权。领导这样说,就是语言艺术;下属这样说,可能就是强词夺理了。

“太后之事无小事”,太后修园子的事就更不是小事了,皇上,你啥时候能像李鸿章一样明白事啊!当然,慈禧的这句话也在隐射刚才的阎敬铭,更在敲打眼前的翁同龢。光绪皇帝带来的“请停修园”的奏折,到底是谁的主意,慈禧心中还是有数的。

李鸿章一听,这还了得,自己的风头怎么能压过皇上呢,赶紧给予解释:

“太后这话叫臣惶恐得很,若论公忠体国,翁师傅和阎敬铭都强臣十倍!”

一句话,两个目的,而且还兼顾了为人臣子的谨慎和恭谦:

1、谦虚谨慎——身为臣子,不能和皇上相提并论,更不能直接谈及自己的风头压过皇上。可如果将自己的身段拉低,甚至低过翁同龢和阎敬铭,自然就更不如光绪皇帝了。

2、替阎敬铭说话——阎敬铭的理财本事,举朝皆知,有他担任“户部尚书”对于大清朝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于李鸿章急需财政支撑的李鸿章而言,更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更重要的是,李鸿章作为“要钱”的一方,阎敬铭作为“付钱”的一方,恐怕早就有了合作的默契甚至是惺惺相惜。如果再换上一任“户部尚书”,再想建立如此默契的关系恐怕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金钱、时间、人情。金钱,李鸿章最容易解决;但时间和人情,李鸿章恐怕没多少!

提到阎敬铭,慈禧太后自然不太乐意,赶紧岔开了话题,直接问及了北洋水师。只是,没等李鸿章发话,一直沉默的光绪皇帝终于等到了表明自己存在的机会,赶紧发问:

“李鸿章,你在奏折中说中国的海军在远东排第一,世界排第四,比美国海军都强大,可是真的?”

远东第一,世界第四,比美国海军都强大,惶惶大清就是毁在这般意淫当中。好在,此时的大清还有醒着的人——李鸿章。

只是,北洋水师毕竟是李鸿章一手建立,耗时六年、耗银三千万,如果上来就推翻这种洋人用以麻痹大清的吹捧,也等于自己否定了自己的成绩。但如果就直接认可了这个说法,李鸿章也就没法给朝廷要钱了。所以,对于光绪皇帝的这句问话,李鸿章必须慎重对待:

“那是洋人的评价。”

没承认,也没否认,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解释空间!

“不过,臣前不久在烟台大连湾曾经亲自到英、法、俄国的铁甲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特别是日本明治天皇将扩充水师视为帝国第一大事,举国动员,添置巨舰,实为我心腹大患……”

既然北洋水师的强大与否,不便于评价,那就强调洋人水师的强大。既然是敌对关系,人家强大了,我们自然要予以相应调整,进一步壮大自己的水师。更关键的是,李鸿章还专门提到了一直对大清虎视眈眈的日本,并着重强调了两点:

1、人家的一把手,非常重视水师的建设,将其视为“帝国第一大事”;

2、日本水师的建设正在大踏步前进——举国动员、添置巨舰;

我们再来看大清一把手的态度:

“日本蕞尔小邦,不足为惧。”

晚清时期的大佬云集,仅仅慈禧太后将日本视为不足为据的“蕞尔小邦”吗?

当然不是!

就是这个“蕞尔小邦”,很快撬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并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灾祸。之前看过《走向共和》的影评,它和其他历史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拒绝历史人物脸谱化,将这些神秘人物归于平常化和人性化。慈禧太后,纵有统治手段和帝王心术,但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和狭隘性。其他人,亦如此!

对于慈禧太后的不屑,李鸿章自然不敢认同,但也不好正面回怼,只能用一个转折,先认可太后的态度,再予以自己的解释:

“但他们的一切战备皆针对我而来……”

对于日本,光绪皇帝虽然不能当家,但毕竟还算清醒:

“日本狼子野心,中堂作何布置?”

李鸿章赶紧回答:

“布置条款,臣已于奏折上写明。其中最要紧的旅顺和威海卫两大军港已经竣工,互为犄角,使渤海门户成为深固不摇之势。只是北洋海军自开办以来,六年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况且就是这二十余艘战舰有的需要新配置火炮,有的机器磨损过大,影响了航速……”

虽然已经有了应对措施,但仍然需要朝廷财政支持,需要让北洋水师更强大才行!一句话,我想要钱!

就在李鸿章谈及具体细节的时候,盛宣怀即使递上了一份清单,注意此时慈禧和李鸿章的表情。

慈禧太后,脸上的不耐烦更为明显;李鸿章,短暂错愕却也接过了清单。

没有这份清单,北洋水师的缺钱就是客观存在,就是李鸿章对分内工作的认真负责;可盛宣怀将这份清单送上,李鸿章这次进京就是有备而来,刚才送的鹦鹉也就成了有目的的送礼,就连刚才的对话铺垫也带有了极强的目的性。

一句话,李鸿章努力营造的对话环境,让盛宣怀一个动作全毁了。

没等李鸿章说完,慈禧太后就打断了他:

“好了,好了!要多少银子,你和户部想法子去……哦,阎敬铭的差使,就由翁师傅兼着吧!”

先将翁同龢的反应扔一边,李鸿章和翁同龢之间的关系,慈禧太后非常清楚,她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要告诉李鸿章:给朝廷要钱,没门,我修园子还没钱呢!

当然,盛宣怀的一个动作只是诱因,就算没有他的这个动作,慈禧太后还会找到别的理由、别的契机驳回李鸿章的奏请。只是,慈禧太后的这个厌烦苦了李鸿章的精心准备,苦了表面上强大的北洋水师,便宜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古老的中国,很快就会迎来日本水师的船坚炮利!

(文章仅基于《走向共和》的剧情解析,不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烦请读者辨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