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慈禧的帝王心术究竟有多牛?你看醇王爷为何必须去阅军

发布时间:2023-05-20 10:52:09 发布人:hao168

“颐和园”工程地750万漏洞终于补上了,大清又迎来了“春闱”,这场“抡才大典”的主考是慈禧太后钦点的徐桐——态度鲜明的“后党”成员,副主考则是光绪皇帝钦点的帝师翁同龢。担心翁同龢不将徐桐放在眼里,光绪

“颐和园”工程地750万漏洞终于补上了,大清又迎来了“春闱”,这场“抡才大典”的主考是慈禧太后钦点的徐桐——态度鲜明的“后党”成员,副主考则是光绪皇帝钦点的帝师翁同龢。担心翁同龢不将徐桐放在眼里,光绪皇帝曾对翁同龢有过这样的交代:

“翁师傅,徐桐是理学大师,又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你作为副主考,凡事还是要尊重他的一些好。”

翁同龢倒也乖巧,直接回应道:

“皇上放心,徐桐是老前辈了,臣在他面前一直是执弟子礼的。更不需说,他是太后钦点的主考官了!”

可等到“春闱”结束,讨论“状元”归属的时候,翁同龢却并未将徐桐当成老前辈,更没有在乎他“太后钦点”的身份,而是美其名曰“出于公心”疯狂进攻疑似徐桐高徒李盛铎的文章“卖弄逢迎”,对张謇的文章大加追捧。就算这件事闹到了太后跟前,慈禧太后依然同意了翁同龢的奏请,钦点了张謇为状元。

又是老前辈,又是太后钦点,翁同龢为何就没听光绪皇帝的指示,非要和徐桐对着干呢?

当然和什么“出于公心”没有关系,而是牵扯着朝堂权力争夺、培植新晋势力的考虑。状元和普通的进士不同,拥有着极为便利的仕途晋升之路,将来能够位列封疆乃至问鼎殿阁都极有可能。而高中状元的学子就等于拜上了举荐者的师门,这是壮大自身朝野势力的常见办法。

从光绪皇帝交代翁同龢的言辞来看,翁同龢和徐桐想必一直都是对立面存在。且不论李盛铎本就是徐桐的学生,如果再让李盛铎高中状元,徐桐的势力就会进一步增强,如此结果,翁同龢自然不会答应。

只是,慈禧太后为何支持了翁同龢,拒绝了“自己人”徐桐呢?

我们来看慈禧太后和翁同龢之间的一段对话:

“今儿早上那个张謇来谢过恩了,我看他举止沉稳,应对很有条理,听说他还是个大孝子。翁师傅,这个状元你选得不错啊!”

不但支持了翁同龢,还对张謇赞赏有加,慈禧太后要干嘛?我们继续往下看。

太后夸奖了,翁同龢自然要谦虚谦虚:

“这全是太后和皇上圣明烛照,微臣怎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啊!”

和几乎所有的臣子、下属一样,自己哪有功劳,都是领导的功劳。注意,这绝非奉承,这是态度,一个精明下级必须具备的态度。

好了,烟雾弹打完了,慈禧太后开始转入正题:

“你没有贪功,要不是你顶徐师傅那一下子,让他那个学生上来的话,那还不知道上来的是什么人呢!”

注意,慈禧太后将话题从翁同龢“举荐状元”自然转移到了翁同龢挤掉了徐桐的举荐,拂逆了徐桐的面子。徐桐是谁?慈禧太后钦点的“春闱”主考,拂逆了徐桐的面子,不就等于拂逆了慈禧太后的面子嘛!

翁同龢听出了慈禧太后的“话里有话”,赶紧谢罪,慈禧太后的目的不在于此,自然不会纠结:

“你做得对,做得好,谢什么罪呀?什么叫公忠体国呀,你翁师傅在这件事情上就是公忠体国嘛!可你翁师傅有的事情就做的不怎么样了!”

翻译一下慈禧太后的这句话:举荐状元的事,我给你面子了,剩下的事,你该给我面子了吧!

剩下的事是什么?慈禧太后索性挑明了说:

“海防捐早就停了,可你还揪住不放,纠结那么多人又是鼓噪,又是上折子,皇上早就把折子留中不发了,你还是不甘心,非要严办李鸿章。李鸿章到底碍你们什么了,他容易吗?”

这就是慈禧太后宁肯舍弃“自己人”的举荐,也要同意翁同龢举荐张謇为状元的真实用意。用一个状元来安抚翁同龢,让翁同龢放弃进攻李鸿章。

注意,光是安抚和交换还不行,要想让翁同龢放弃对李鸿章的进攻,慈禧太后还必须表明自己对李鸿章的支持态度:

“北洋水师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我心里总不踏实,我想咱娘俩是不是什么时候去北洋看看,让李鸿章心里也高兴高兴啊?”

注意了,这句话并非是说给光绪皇帝听的,而是说给翁同龢听的。这就是向翁同龢表明的态度:我是支持李鸿章,支持北洋水师的,希望你心里有点数!

只是,这句话却让光绪皇帝误会了,本就一心想要掌握实权、奋发有为,再加上慈禧太后递话了,光绪皇帝自然不会放弃:

“亲爸爸这话说到儿臣心里去了,康乾盛世,圣祖高宗,或是御驾亲征或是多次南巡,才有了开疆辟土、国势强盛,儿臣......儿臣正欲效法祖先,在兵事上亲力亲为,才不辱没爱新觉罗氏的荣光啊!”

光绪皇帝还是年轻,李鸿章和李鸿章领导下的北洋水师,乃系慈禧太后掌握最高统治权的重要依仗,支持、拉拢和安抚李鸿章这样的好事,慈禧太后怎会让光绪皇帝来办。更何况,光绪皇帝还天真的想要追比康熙乾隆,这是一心想要重振大清只有皇帝说了算的光荣传统啊!

随着慈禧太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光绪皇帝的声调是越来越低,没等话说完,慈禧太后就打断了光绪皇帝的慷慨激昂,泼了一盆凉水:

“皇上说得好,不过亲历兵事毕竟是件大事,该怎么做,你让我再琢磨琢磨吧!”

别白日做梦了,大清国的事,我说了算!

晚上,镜头就转向了光绪皇帝的侍寝事宜,一个连睡觉地点都不能自主选择的皇帝还想追比康熙乾隆,讽刺如斯。

可检阅北洋水师的事到底说出口了,再加上慈禧太后本就答应要支持李鸿章,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善后,我们来看慈禧太后登峰造极的操作。

她叫来了光绪皇帝的亲爹——醇亲王奕譞,第一句话:

“你那身子骨怎么样了?”

这句话的精髓何在?

“奈何身体有恙,无法成行”,是拒绝差事最为常见的理由。慈禧太后在未明言具体差事之前,先问及醇亲王的身体状况,就是为了打消醇亲王的猜忌,让醇亲王毫无提防之心地给出积极回应。

醇亲王身子一欠,按照正常程序给出标准答案:

“太后眷顾,奴才的身体最近好多了。”

好了,慈禧太后想要的答案有了,醇亲王不能再以“身体有恙”拒绝慈禧太后的差事安排了。

有了这个回答,慈禧太后开始切入正题:

“那就好!皇上想到北洋水师看看,七爷知道吗?”

“那就好”,是慈禧太后想要的基础;紧跟其后的问题,是对醇亲王的试探,你儿子有出息了,你知道吗?

对于这个问题,醇亲王更有经验,更能给出标准答案:

“奴才不知道啊!这好好的,跑到北洋去干什么!”

正如李鸿章所言,“皇上亲爹”这一个身份就会让醇亲王招来太多猜忌,只有谦虚谨慎、恭谨小心才能在慈禧太后的治下好好活着。不知道,不清楚,不支持,这就是醇亲王给予光绪皇帝的一贯态度。

按照正常流程,试探以后就是表达不满,慈禧太后开始疯狂吐槽光绪皇帝的“不懂事”:

“七爷这话就说得差了,他是皇上爱上哪不爱上哪,甭说旁人,就是你这亲爹也不应管的。管不了的,你说对吗?再说了,他这里也有个奋发有为,弘扬国威的想法在里头,咱们应当支持他才对。”

翻译一下这句话:你儿子多能啊,你儿子是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说了,人家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压根也没错啊!

这句话的作用何在?

让醇亲王心生恐慌,让自己多一个反对光绪皇帝亲往检阅北洋水师的帮手,更让醇亲王没有拒绝“代天检阅”差事安排的理由。

正常情况而言,醇亲王肯定会给出一句——“那不能让皇上去,我去劝劝”,但没等醇亲王反应,慈禧太后继续追加理由:

“李鸿章自经营北洋水师以后,朝廷里说什么的都有,我原来说过,到时候要帮他一把的!检阅北洋水师,就是给他撑腰去的。但皇上不能去,御驾桴海,那是好玩儿的?我老太太呢,也不能去,想来想去,代天阅兵,就只有辛苦你一遭了!”

注意,慈禧太后当初说帮李鸿章一把,就是说给醇亲王听的。而且,就朝野局势而言,朝廷也需要支持一下李鸿章。两层理由下来,醇亲王被逼到了墙角,为接下来的差事安排奠定了绝对基础。

然后,就是出于对圣驾安危考虑的“皇上不能去”;出于“后宫妇人,不宜出宫”的“自己不能去”;那么,就只剩下一个选择,这也是慈禧太后弄出这么多铺垫的最终目的:让醇亲王辛苦一趟,代天阅兵。

慈禧太后为何不让光绪皇帝僭越北洋水师?就是唯恐光绪皇帝趁机和李鸿章拉近关系,争得李鸿章的支持和拥护,这将严重威胁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现在,慈禧太后将这个差事交给了醇亲王,自然也有类似担心,醇亲王被猜忌的几率将会大幅度上升。为了避免被慈禧猜忌,为了自身安危,醇亲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基本原则,给予了拒绝:

“太后恕罪,代天阅兵的重任,奴才实在是担当不起,奴才现在一门心思想着就是早点把园子修好,以不负太后期许。”

醇亲王找的拒绝理由也颇为讲究:检阅水师这样的小事怎么能耽误为太后庆寿修园子这等大事呢!一句话,我没空,忙的事也是你的事。

千算万算,慈禧太后竟没能算到醇亲王的这个理由,但前期铺垫已经完成,醇亲王的拒绝已经不重要了。慈禧太后干脆来了个直接命令:

“我看七爷也不要推了,就这样定了吧!”

只是,醇亲王担心被猜忌,慈禧太后更担心醇亲王会趁机替光绪皇帝培植势力。所以,慈禧太后对这次北洋之行的安排还没结束。所以,在醇亲王下跪接旨的时候,李莲英按照事先安排前去搀扶醇亲王,注意,李莲英将醇亲王扶起来以后,并没有松开自己的手,这让醇亲王很是疑惑:咋啦,还有事?

那肯定是还有事,慈禧太后接着安排道:

“本来呢,你有肝病,不宜远涉风涛,但能够代天阅兵的也就只有你醇亲王一个了。至于你的身体嘛,那就派个内务府的人带上御医跟你一起去天津,以便随时调护,七爷你说呢。”

最初的身体状况问询,是让醇亲王没有理由拒绝“代天阅兵”;现在对其身体状况的担忧是为了在醇亲王身边安排一个眼线,避免醇亲王和李鸿章走得太近。正如嘉靖皇帝所言“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臣子”,对于慈禧太后而言,臣子的身体状况好不好也由不得他们。

慈禧太后有了“内务府派人跟随”的具体命令,李莲英又一直在扶着自己不松开,醇亲王再傻也懂得自己该怎么说:

“太监总管李莲英,人极谨饬,望太后准予随行。”

用翁同龢的状元人选举荐,换来李鸿章免于被继续进攻;再用检阅北洋水师的安排,向翁同龢等朝廷反对势力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只是,检阅水师让光绪皇帝抓住了机会,慈禧太后又让醇亲王“代天阅兵”来压制住光绪皇帝的奋发有为,试图抓权。可如此一来,醇亲王又有了一个和李鸿章亲近的机会。没问题,再安排一个明面上的眼线时时提醒、时时敲打就是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妇人为何能够牢牢掌控晚清政权长达半个世纪,这份“帝王心术”着实不一般!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