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宫这道门不一般,能自由出入都非富即贵,不过偶尔也有例外

发布时间:2023-05-21 06:22:42 发布人:hao168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午门问斩的情节,那么这午门究竟是什么地方呢,又有什么故事呢,今日看官您请慢慢听我为您讲述。午门,就是皇帝老儿宫殿的正门口,也是整个紫禁城的重地,私闯午门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午门问斩的情节,那么这午门究竟是什么地方呢,又有什么故事呢,今日看官您请慢慢听我为您讲述。

午门,就是皇帝老儿宫殿的正门口,也是整个紫禁城的重地,私闯午门那可是杀头的大罪,清朝的刑法十分严厉,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满清十大酷刑,那么关于午门清朝的统治者也做出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比如说在1652年爱新觉罗福临发布了这样一个懿旨。规定内部大臣,军官将士,紫禁城护卫以及王公贵族之下的官员,想要进宫面圣必须是从午门进入的。所以午门又代表着身份跟地位,我考据了不少古籍资料,发现可以进出午门的人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皇帝,整个清朝都是皇帝的,皇帝自然出入自然,而午门又分为五个小门洞,从正面看是三个,从后面看则是五个,这就是所谓的明三暗五之说了,中国人讲究中间为大,就像单位拍照,领导总是站在最中间最前面的,于是这中门便是皇帝的通行门,皇帝每次出入午门,那就要搞得气势雄伟,以此彰显皇族之威,史书记载,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而当时来中国进访的朝鲜人也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说是在1798年的时候,皇帝到太庙,也就是他祖先的祠堂里面去祭祖,礼部提前告诉了这些朝鲜人,于是这些人就在午门外面等待着,过了会皇帝八抬大轿走了过来,出了午门,他们恭送着皇帝离去,到了第二天早上,又恭迎皇帝回宫。由此可见皇家威严。

那这第二类人,便是皇后。可即使是后宫之主的皇后,在一生当中也只允许出入午门的正门一次,那次便是大婚之日。大婚那天皇后乘坐凤銮从中门进宫,而皇帝在太和殿等候。

万事总有破例,乾隆皇帝当年南巡之时,他随行的母亲孝皇皇太后跟他的妻子也曾经进入过午门中门,无独有偶,当年慈禧太后被八国联军赶出北京城,回来回宫的时候走的也是这个门,前者是深受宠爱,后者则是一手遮天,可见,午门这些所谓的规矩,还是取决于统治者手中。

第三类人就是王公大臣了,每次举办朝会这午门便是必经之路,听政开始,皇帝便服临门,文武京官由午门进入,行叩头礼后分班侍立,依次奏事请旨。各藩府差官及谢恩陛辞的外任官员,则在午门外候旨进见,而他们走的也仅仅只是午门的边门,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职能部门的官员却可以走正门,比如皇帝祭祖时,为了彰显对祖先的尊重就需要这些官员出入正门,那些奴仆们也可以尾随着主子走进午门,这些奴仆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没有资格出入午门的,但他们形成一个群体后在一个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带领下便可以出入午门,这就如同宰相家看门的也比九品官地位高一样,他们的地位随着主子而上涨。

除去这前三类人,还有两类人也可出入午门,一类便是每次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皇帝会在三人中榜之后将他们召入金銮殿殿试,若是讨得了皇帝满意,那皇帝便会准允此三人从午门中门而出,可以说天下所有读书人都盼望有朝一日能从午门进出。

这最后一类人,身份就有些特殊,他们不是国人,而是外来使者。清朝起初尚未闭关锁国之日,依是天朝上国,进访来宾数不胜数,古籍中记载康熙五十九年,葡萄牙使臣斐拉理入见,帝御九经三事殿。使者入殿左门,升左陛,进表御座则膝行。帝受表,使者兴,出,凡出入皆三跪九叩。赐坐赐茶,谢主隆恩。

经过了如此一番讲解,您是否对午门有了点概念,其实午门并不是问斩之地,真正问斩之地是在西市,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午门出入的规矩在如今早已失效,您只需买上一张故宫的票便可享受一下当年皇帝的待遇。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