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莫斯科战役,为何大纵深理论在战火中重生?战场形势催生变革

发布时间:2023-05-21 09:30:57 发布人:hao168

1941年10月10日,朱可夫被斯大林从同样紧张的列宁格勒战场召回莫斯科,命令他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主要任务就是打赢莫斯科保卫战。也是从这时起,德军发现苏军的打法变了,不仅在指挥部署上重视侧翼和纵深,

1941年10月10日,朱可夫被斯大林从同样紧张的列宁格勒战场召回莫斯科,命令他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主要任务就是打赢莫斯科保卫战。也是从这时起,德军发现苏军的打法变了,不仅在指挥部署上重视侧翼和纵深,在进攻准备和炮火延伸上也与以往不同,而在投入装甲坦克的灵活运用上,更让德军3个装甲集群摸不准方向。实际上,这一系列的军事变革,并不是朱可夫别出心裁,而是苏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苏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醒悟。

01大纵深作战,苏军起步比德军早,与闪击战有异曲同工之效。

从苏德战争发生的历史过程看,一战以后,苏德双方都在研究一战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升华,在苏军层面,以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为代表的改革派,在大纵深理论上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打法,此时,德军的古德里安也在总结一战装甲保障使用方面,摸索出了投入装甲快速机动的打击理论,从而成为闪击战的创始人。

那么,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是否一开始就成为德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呢?也不是的,之所以闪击战理论被德军重视,期间也是经历了一个从试验到发展的过程,包括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和1940年5月德军进攻西欧,都可以算得上是探索和试验之战,换句话说,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才是闪击战正式确立为德军的主要作战样式。

从一定程度上讲,古德里安的闪击战之所以得到重视和认可,还与阿道夫的扩张野心相吻合有关。但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理论就没那么幸运,1937年斯大林在苏军中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图哈切夫斯基被解职,大纵深理论也无人研究。

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军从前期与德军的交战中,慢慢发现大纵深理论与闪击战有异曲同工之效,到莫斯科战役时,朱可夫也着手把打击纵深和重视侧翼重点部署到指挥作战中。这里面他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不再与德军硬碰硬,既要以有限的力量建立稳固防御战线,重点建立反坦克防御战线,极大地阻止德军装甲部队进攻;另一方面又要组建快速机动的突击集团深入到德军背后或者侧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苏军的钳形攻势化解德军的装甲钳形攻势。

从这个层面讲,1941年12月5日苏军展开大反攻时,朱可夫就是命令第10集团军突破德军在莫斯科以南的防御,然后又命令近卫骑兵第1军通过第10集团军打开的突破口,在第10集团军的身后建立一条狭长的作战区域,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这就是苏军重新重视大纵深理论的结果。

02优先使用远程火力,斯大林称炮兵是战争之神,也是大纵深理论的必要条件。

不可否认,纵观整个苏德战场,如果说苏军在哪个层面一直占有重大优势的话,那肯定是炮兵。由于德军闪击苏联时,不到半天,苏军部署在西部66个机场和1200架飞机瞬间毁于一旦,曼施坦因指挥的第56装甲军4天就前进120公里,唯有苏军的炮兵部队损失较小,原因就是战争打响时,苏军正在组织炮兵部队集中打靶训练。

而就各个战役展开的防御和进攻战斗来讲,苏军对炮兵的使用也是所有装备武器中投入最多和发挥作用最大的,要不斯大林也不会把炮兵称为战争之神。当然,重视炮兵的投入和使用,也与战前斯大林重视对炮兵的建设有关。

1940年12月苏军总参谋部以德军为假想敌组织了一次首长机关图上战役演习,当时会议决定要重点组建20个机械化军,但斯大林却对发展空军和炮兵格外感兴趣,也因此苏军的炮兵高射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1942年1月10日,苏军下达了03号作战训令,除了要求大量组建突击集团军以适应大纵深作战以外,还特别对炮兵打击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炮兵准备、炮兵支援和炮火护送。所谓炮火准备,就是每次战斗打响前,优先使用密集炮火对德军前沿防御设施实施炮火覆盖,最典型的打法就是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前,苏军提前对德军一线工事实施了3个小时的炮火准备。

炮火支援,即苏军步兵和装甲坦克冲击时,炮兵实施炮火延伸或侧翼支援,重点打击德军重要目标和残余兵力;所谓炮火护送,就是苏军第一波次突击任务完成后,炮兵延伸射击打击德军纵深目标,为步兵和装甲坦克开辟通道。

从这个层面讲,朱可夫在莫斯科战役中,特别重视对炮兵和高射炮兵的投入和使用,让德军望而生畏的喀秋莎火箭炮,也是在莫斯科战役中得到重视并形成规模。

03战火重生,复苏的坦克集团军为苏军大反攻插上翅膀。

有人疑问,为什么叫重生呢?难道苏军在战前的坦克打击力量比德军更强一些吗?事实确实是这样。一战以后,苏军也重视了对装甲坦克的使用研究,而且在德军进攻之前,苏军也在与日军作战的张鼓峰战役、诺门罕战役中大量使用了装甲坦克,还在1939年与芬军的冬季作战中,苏军的装甲进攻基本是主要作战样式。

但苏军统帅部和斯大林在两个方面忽略了发挥装甲坦克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一方面是苏芬战争中,芬军依靠有利地形和冬季严寒气候,迫使苏军的装甲部队发挥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斯大林认为苏联地大物博,优先发展空军和炮兵部队比发展装甲部队更有利些。

不过,苏德战争打响以后,德军以装甲快速机动为主的闪击战样式,在莫斯科战役以前让苏军吃尽了苦头,到莫斯科战役后期,苏军才真正重视对机械化军和坦克集团军的投入和组建,刚开始是机械化军和坦克旅分开,后来是将坦克旅升级为坦克军,再到后来又将机械化军和坦克军合二为一,组建新的坦克集团军,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苏军的坦克集团军才渐入佳境,并在战场上逐渐超越德军装甲部队,最典型的就是坦克第5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哈尔科夫反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苏军打赢莫斯科战役并非偶然,除了气候因素确实帮了苏军大忙以外,朱可夫不断调整作战样式,苏军不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如何破解闪击战的打法和战术研究上琢磨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战场形势催生出来的变革,也是苏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莫斯科战役,为何奥尔沙会议决定了进攻方向?后勤保障拖后腿

二战台风行动,为何占领莫斯科不等于战争结束?战线太长保障更难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后勤补给拖了三大战役后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二战柏林战役,德军为何在防御部署上东紧西松?害怕苏军以牙还牙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