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墓被挖,找到2块重30斤的金砖,专家看后为什么连连摇头?

发布时间:2023-05-21 09:59:10 发布人:hao168

《清史稿》:“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处荣悴显晦及事之成败,不易常度,时以诙笑解纷难。尤善外交,阴阳开阖,风采凛然。”晚清时期曾有“中兴四大名臣”,分别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其中李鸿章是我们

《清史稿》:“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处荣悴显晦及事之成败,不易常度,时以诙笑解纷难。尤善外交,阴阳开阖,风采凛然。”

晚清时期曾有“中兴四大名臣”,分别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其中李鸿章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历史朝臣,也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领导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在晚清后期,因为慈禧使行闭关锁国,而且中国才经历了鸦片战争,国力还未恢复,又遭遇八国联军的攻略,清朝连连战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国人骂卖国贼。

忠君爱国清廉俭朴

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忠尽力为清朝卖命,维护清朝的利益,只是时运不济,正值清朝政府腐朽不堪的时期。很多事情仅凭他一人之力也无法改变,不过他还是为清朝的变革做出了许多贡献。慈禧太后都说李鸿章是“再造玄黄之人”,可见朝廷有多器重他,他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还特意拨款白银五千两给他治丧,让他的葬礼风风光光。可是这位一心为国为民的臣子在生前就留下遗嘱,拒绝铺张浪费,死后一切事物从简而行。他的子孙当然是遵从遗愿,葬礼简单,也没什么贵重物品陪葬,可是到建国初期,李鸿章墓被挖,在里面找到2块重30斤的金砖,专家看后为什么连连摇头?

为何选择安葬在合肥大兴集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中国人提倡认祖归宗,死后李鸿章也是回归故里,葬在合肥城东的大兴集。虽说他主张节俭,可传说他的墓却修建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连墓地里面的砖头,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耐火砖,看来达官贵族都希望自己死后长眠的地方能长久永固。

李鸿章选择回家乡安葬自己,一方面是想荣归故里,一方面是他敬佩的偶像包拯也埋在这里,他们两个的墓相距只有300米。他一直想成为像包拯那样的人,刚正不阿,不为权势所低头。但朝代不一样,身处乱世的他要考虑和顾及的东西太多。就算在他晚年期间与西方列强签订了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也是他与各国列强据理力争,尽力减少清朝损失的基础上才签订的。另外在他们墓地不远处,还有一座明朝的开国功臣蔡国公张德胜的墓地,为此还有一个“一里三公”的说法。

棺木发现两块中30斤的金砖

本来他可以静静地躺在坟墓里不受外界打扰,建国之后,在1958年,人们搞起了“大跃进”的运动。各地都大规模的开始炼钢,大兴集也来办了炼钢厂,位置正好在李鸿章墓旁。在修建炼钢厂的过程中,李鸿章的墓遭到损坏,大家都以为他的墓里应该有很多宝贝,结果只找到了一些陀罗经被、几枚金币、眼镜和怀表之类的小东西,最后在他脚底下找到两块金砖。这两块金砖不小,有人专门去称了重量,整整30斤重。大家都以为这两个金砖是纯金子做的,心想果然古代人有钱,陪葬品都用这么重的纯金砖。可是银行的专家过来鉴定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金砖,它里面是用铜做的,在外表上渡了一层金,这是两块铜砖。

脚下垫砖的寓意

为什么他要在脚底下垫两块铜砖呢?这要从他家乡的风俗说起。在李鸿章的家乡,人去世下葬时,会在脚底摆放普通的火砖作为垫脚砖,寓意着给后辈奠定好的基础,后世子孙在祖辈的基础上奋斗会更顺利。李鸿章的官位和名望都是比较高的,那给后代铺路的垫脚砖肯定要用好一点的,故而放的是铜砖。

可是为什么又要给铜砖镀金呢?这个可能只有当时安葬的人才知道了。不过人们纷纷猜测:一种说法是李鸿章为了让后代光宗耀祖,借用金子的金光闪闪来光耀门楣;另一种说法是李鸿章原本是章铜,他脚底下的铜砖就是指他自己,意思是虽然他生前是朝廷重臣,外人看来风光无两,实际上他的内心还是像铜砖一样质朴。

结语

与他生前赫赫功绩比较起来,他的身后事确实太简洁了。虽然他为国家呕心沥血,可是因为他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人,导致世人骂他丧权辱国,是卖国贼,他也只能默默背负这些骂名,直到去世,不过他还是赢得了后世海内外名人的尊敬和赞扬。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美国总统格兰特称他是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媒体还评价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说李鸿章当时的年代是:“水浅舟大”;而近代华人史学家唐德刚更是评价他是中国近代外交中国“两个半”外交家中的一个。可见历史还是鉴证和还原了李鸿章的丰功伟绩,也认同了他付出的辛劳。

参考资料:《清史稿》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