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财产如此惊人,为何清朝第一贪污大案却是甘肃冒赈案

发布时间:2023-05-21 11:00:29 发布人:hao168

这事很简单,和珅贪污属于个人行为,和珅是为乾隆贪污。乾隆拿大头,他拿小头。而甘肃冒赈案(米案)属于整个甘肃整个官场贪污,是贪污了乾隆的银子。甘肃冒赈案上到总督和巡抚下至七品县令和普通吏员,到了无人不贪

这事很简单,和珅贪污属于个人行为,和珅是为乾隆贪污。乾隆拿大头,他拿小头。而甘肃冒赈案(米案)属于整个甘肃整个官场贪污,是贪污了乾隆的银子。甘肃冒赈案上到总督和巡抚下至七品县令和普通吏员,到了无人不贪的地步,事件爆发以后,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几个省,震动全国,时称“甘肃冒赈案”。后人又称“甘肃米案”。乾隆皇帝也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甘肃官场为之一空。

王亶望,典型的官二代,江苏巡抚王师之子。1750年考中举人,捐官出身,历任甘肃知府、布政使、甘肃巡抚,浙江巡抚。在任甘肃巡抚期间,会同甘肃官员上下其手。以受灾之名冒领朝廷钱粮,王亶望把赈灾当生意做。阿桂、李侍尧奉乾隆之命审查王亶望等人,最终王亶望被诛死。

甘肃冒赈案的最大问题不是王亶望贪污,而是满清当时已经是系统性贪污,国家系统性腐败。国家得了癌症,与王亶望个人无关,从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四十六年,整整十六年。甘肃省官员沆瀣一气,以地方遭灾的名义上报朝廷,冒领国家赈灾钱粮,然后用赈灾的名义集体私分巨额公款。全省没有一个官员是干净的,也没有一个官员举报。王亶望真是一个好干部,有财大家发,你有我有大家有,你发我发大家发,事后乾隆说:“官官相护之风,至于举朝皆然!”他严令重惩,而且在诏谕中特别强调及众仍存姑息。”惩办是残酷的:封疆大臣、甘肃总督勒尔谨被赐自尽,藩台王亶望、兰州知府蒋全迪斩首示众,接任藩台王廷赞处以绞刑,共计处死大小官员四十七名,被革职下狱的八十二人,十一名赃犯之子被解送新疆伊犁做苦工。甚至一个外省官闵鹗元因为给其弟闵鵷元藏了赃银三两,也被降了三级,并停发了三个月的“养廉”银子。

然而,乾隆没有继续审查,如果继续下去,整个甘肃就没有一个官员了,就此乾隆以2万两白银为届,在此以上的一律按律治罪,以下的留级查看,原因就是乾隆自己本身就是大贪污犯,他是不会和深入挖掘背后的政治原因,一是认为只是个案,二是自认为已经严厉处置。三是认为大清的官员是还是好的,王亶望是个人现象,乾坤不会想到,查出王亶望贪污大案的李侍尧也是一个大贪污犯。后面还有一个和珅。乾隆的惩戒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大清官员该吃的的,该喝的喝,该贪污的照样贪污,全国性系统的腐败已经的必然,王亶望事情败露,是因为他王亶望倒霉,而不是乾隆惩治贪污的结果,也是说,满清制度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乾隆与和珅就是最大代表。

就王亶望个人而言,他是官二代,他父亲就是巡抚,耳闻目睹都是各级官员的贪污腐化,他眼里贪污是正常,王亶望贪污的最大特点是把赈灾当生意做。具体如此操作就不说了,毕竟过于复杂而且是个技术活。必须说明的是,王亶望在甘肃任上没有暴露,倒霉倒在他马屁拍错了地方,乾隆四十五年,已升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一次性捐款50万两银子用于修造海塘。资助乾隆皇帝下江南,王亶望如果低调,当孙子,啥事都没有,这下好了,捐款50万两,真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官僚系统的整个塌方,监察系统的整个失效,无法获取真实信息,坐在龙椅上的乾隆无异于一个聋子瞎之,被官僚蒙蔽操控,看似英明神武,大权在握,实际上只是个冤大头。总之,和珅与王亶望的案件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和珅首先是政治案件,而后才是贪污案,王亶望不仅仅是贪污,更多地是拉着别人一起跳井。

我的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