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对付太平军的无敌战术,如何才能破解

发布时间:2023-05-21 14:19:06 发布人:hao168

太平天国起义,掀起了埋葬清王朝的狂潮,短短时间内占领了大半江山,腐败的清政府国力空虚、八旗子弟几无控弦之兵,如果不是因为曾国藩,清王朝很有可能被推翻了,历史也要改写。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的方式,用六个字

太平天国起义,掀起了埋葬清王朝的狂潮,短短时间内占领了大半江山,腐败的清政府国力空虚、八旗子弟几无控弦之兵,如果不是因为曾国藩,清王朝很有可能被推翻了,历史也要改写。

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的方式,用六个字概括就是“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就是依靠这种战术,一点一点磨死了太平天国,为大清再续了50年的命。

太平天国的将领并非平庸无能之辈,但面对曾国藩这种“乌龟战术”,却无可奈何,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偏偏无法破解,最后被曾国藩的湘军全部收拾得干干净净,席卷半个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烟消云散。

那么,曾国藩这种战术有没有破解的办法?如果要破解,从哪里着手呢?

从南京之战看曾国藩的战术

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术,以南京之战最为典型,此战之中,曾国藩集中优势兵力,将南京城团团围住,其实,双方既进行过惨烈的城防攻防战,又有长时间的相互对峙,自安庆之战后,一直到同治三年七月十六才拿下拿京,历时两年多。

时间不可谓不长、耗费不可谓不大,损失不可谓不重,但是终究是胜了,那么,曾国藩凭什么胜呢?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围得住”。

“结硬寨打呆仗”,本质就是围城,以围困为手段,阻断对方与外界的联系,不断消耗敌军的兵员、粮草、意志,直到对方崩溃,则不战而胜。

所以,曾国藩的战术,实质上就是跟对手拼消耗,只要能把对方困住,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包围的一方的湘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粮草、兵员的补充,而被包围的太平军,依靠有限的物资兵员,又能够坚持多久?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种战术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要想围住对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兵力要足够,二是兵要听你的。三是兵将要能打。

一是兵力要足够。“围城”讲究百围一,没有足够的兵力,很难把对方围得水泄不通、毫无漏洞,只要有一处没有围“死”,则城内太平军就能够获得给养和兵员补充,把“短期的消耗战”打成了“长期的消耗战”。

此外,如果曾国藩没有完全围“死”太平军的的话,城内的太平军就能够与援兵里应外合,来个反包围,导致湘军一败涂地,最不济也能够放弃南京城,集中优势兵力突围,只要保住性命,随时都能够卷土重来,太平军的动员能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二是兵要听你的。“结硬寨打呆仗”是一个长期的消耗过程,对湘军官兵来讲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精神、肉体、意志,死亡、疾病,湘军凭什么听曾国藩的?不是信仰,不是爱国,而是曾国藩给他们开出了高官厚禄,把打仗当成了做生意,只要拼死向前,就能够实现阶层的跃升,或者是获得巨大的财富。这种方式通常很有效。

此外,围困南京仅靠湘军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淮军、楚军的配合,他们又凭什么听曾国藩的?

三是兵将要能打。太平军能够占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绝对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而太平军将领石达开、李秀成等,亦是足智多谋、悍不畏死的猛将,如果湘军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强悍的战斗力,根本不可能保持围城之势。

曾国藩这种战术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曾国藩的湘军,严格来讲属于曾国藩的私军,是一支在清王朝“编制”外的强军。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乡间豪强拥有这样一支武装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就算有,必定被认定为造反,大概率会被当地驻军剿灭邀功。

在太平天国的冲击之下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早已经失去了对天下的统治力和对乡间豪强大族的控制力,就算这些人趁着乱世招兵买马、扩充武装,清王朝又能够把他们怎么样?

清王朝允许曾国藩编练湘军,是因为清王朝日久承平,过了几百年平安日子,彪悍无敌的八旗子弟,早已经拉不得弓、上不得马,整是驾鹰斗犬、纵酒玩乐,烂到了骨子里,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好让曾国藩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所谓“死马当活马医”,就是清朝统治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再者,就算清王朝不允许曾国藩编练湘军,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曾国藩真要编练湘军,清王朝哪里能力去阻止?与其无力制止,不如顺水推舟,最坏的局势就是曾国藩投了太平军或者是自立门户而已。

然而,曾国藩偏偏成功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曾国藩终于找到了战胜太平军的方法,湘军越打越强、越打越猛,清王朝这时才发现,经历过残酷战火洗礼的湘军,居然强悍到了这个地步!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手握重兵的大臣都是极端忌惮的,轻则猜忌掣肘,重则抄家灭族,绝不允许有任何大将威胁皇权。更重要的是,曾国藩是一个汉臣。

一个汉臣掌握了清王朝最精锐的部队,清朝统治者岂能安睡?你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拼消耗,鬼知道你是不是在拖延时间、养寇自重、对太平军剿而不灭,准备跟清王朝讲条件?甚至有了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当年廉颇与秦军大战,结寨坚守,秦军攻之不下,战事一度胶着,最终秦人用反间计,赵王以赵括换下了廉颇,长平一战,赵军精锐尽丧,由此灭国。

曾国藩能够采取这种战术,是因为清王朝对他有着足够的信任,无论这份信任掺杂了多少水分,无论这份信任背后是多么地波谲云诡,但清王朝终究是给了曾国藩发挥的空间。

最高领导人能够对一线将领放权,是“结硬寨打呆仗”战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何破解曾国藩的战术

明白了曾国藩的战术思路,就找到了破解的办法。

第一种办法,离间之计,离间曾国藩与清王朝的关系,怎么做?《史记》上多得很,照着做就行。

第二种办法,动起来,跳出去!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在运动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打破围困,把这个战术玩得火线的当属教员。

红军创建了红色政权之后,蒋介石意识到了这支队伍对他统治的巨大威胁,先后发起了五次围剿。蒋介石的战术,就是典型的“结硬寨打呆仗”:以优势兵力为主,构筑阵地,层层推进、纵深配备,把瑞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很显然,蒋介石采取的就是教员的老乡曾国藩的战术,教员应对的办法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你构筑了工事,我寻找薄弱环节跳出去就是,你来追我,我跟你兜圈子,你跑累了,我回头暴捶你一顿再接着跑,要么把你引起包围着群殴。

只要红军一动起来,坚固的工事就失去了意义,一群同床异梦、各怀心机的军阀组成的围剿大军就有了空档,一动天地宽,便是如此。

前四次围剿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在教员的指挥下,把运动战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纵然蒋介石兵力再多,又有多少用武之地?

而第五次反围剿就是因为采取了硬碰硬拼消耗的方式,不仅让红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是被迫放弃瑞金,踏上了征途漫漫的长征之路。沉痛地教训再一次证明的教员的伟大之处。

太平天国并非没有睿智之人,对于曾国藩的这种战术,忠王李秀成就提出了弃城而走,与曾国藩打运动战,在运动中消灭湘军的对策。这个对策与教员的思路不谋而合。

只要运动起来,湘军在机动性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在给养后勤上也失去了比较优势,最重要的是,曾国藩的野战能力实在是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他多次在与太平军的野战中被打得丢盔弃甲、欲哭无泪!

然而,天王洪秀全不舍得放弃重镇安庆,不舍得放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京,就像一个小孩好不容易抢到一件好玩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肯给别人玩一下,就这样掉进了曾国藩挖的大坑。

以一军一城之力,跟整个清王朝拼消耗,怎么可能有赢的希望呢?

结语:太平军的失败,表面上看是战略战术的失败,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缺乏自我革新的封建农民政权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内讧、腐朽。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战争史上,曾国藩的这种战术属于下下之策,是许多将领根本不屑于采用的战术,要破解起来根本没有任何难度,难道历史上那些彪炳史册的名将是喝西北风的?

曾国藩能够成功,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太平天国自身出了问题。太平军攻下南京之后,早已经丧失了锐意进取之心,迫不及待地登基封王、沉湎享受,给了清王朝喘息的机会。

而此后发生的天京事变,更让太平军内部分离崩析、人心涣散,给了曾国藩以可趁之机,这才是太平天国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根子上烂了,内部出了问题,就算韩信再世,又哪来的回天之力?蒋介石麾下拥有八百万之众,能征善战的将领如云,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